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第171节

鼎湖听泉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日期:2010-01-02 11:13:23
      
        第43章问渠哪得清如许-李隆基的总理们(续十四)
        原本也是诡计多端的张说一听到老璟这样推心置腹的肺腑之言,居然很有些感动,在三堂会审的时候果然滑如泥鳅的张说不怕二张的淫威大胆说了实话,实事求是地说出了一切,魏元忠也捡到了一条老命,张说也保住了名节。
        前文我们已经说过宋璟不喜欢吃吃喝喝结党营私的事情,连皇帝身边的红人的婚宴都要皇帝三催四请才去,去了不够几分钟就拂袖而去,确实是很有性格的猛人,以下我们再分享他的关于政治生活中的一些趣事。
        据说,宋璟曾在大唐皇家春节团拜会之类的宫廷宴会上与炙手可热的张易之兄弟共同侍宴朝堂。其时,张易之因为是武媚床上俏佳人,已经是火箭式上升的三品大臣,而不会拍马屁的宋璟只不过是个六品的中下级小虾官。按朝廷排排坐吃果果的礼仪惯例,当然是宋璟必须坐在张美人的下首。不过老宋素来是铁面无私的主,很多人都怕他三分,即使是女皇“床上最佳用品”的张易之也是不敢怠慢他,向来敬畏宋璟,又敬又恨的那种,说不出的一种怪滋味。反正张易之居然反过来和他握手套近乎,并且十分讨好地向他拱手作揖,惊奇地道:“公乃天下第一人,怎么能坐在下座呢?”耿直有余圆滑基本趋于零的宋璟从来就瞧不起这种不学无术专吃软饭的小白脸,于是也不顾皇帝红人的脸面实话实说:“我本来就是位卑官小,无才无德,张卿为什么这么说呢?”反讽之意溢于言表。
      
        在座的有一位马屁精官员,也就是天官侍郎郑善果知道宋老包来者不善,话中有话隐含讽刺,于是有心替张易之辩护一下,顺便博表现拍一下皇帝红人的马屁,说不定还能护主有功被赏识升官呢,于是不满地对宋璟说:“你缘何把五郎叫做卿呢?”宋璟不慌不忙道:“这个显而易见,还用问吗?如果从官位上来说,他为卿相;如果从他的辈份上来说,当为五郎。再说,你又不是张易之的家奴,何郎之有?”这宋璟果然是名诗人出身,文才十分了得,不仅嘲弄了张易之,还搂草打兔讥讽了阿谀奉承的老郑。
      
        据说貌似铁石心肠的他写起词赋来也很是风流儒雅,和他的性格刚好有点相反,比如他写的《梅花赋》就是极尽妩媚之能事,有诗评曰:“漫道广平(宋璟封广平郡公)心似铁,词赋风流,不尽愁千结。”文人不风流还真是缺少一点情趣呢,当然此风流不是彼风流也。
        据说端午节的名称也是和老宋有关呢,其时端午多称端五,因为隆基同学的生日是八月初五(这一天是要全国放假的),宋璟建议避讳把“五”改成“午”,从此以后基本上就称为端午节了。反正后来常被老宋羞辱的张易之等人怀恨在心,屡次借故抨击伤害他,在女皇那里参他很多次,不过没有成功,爱才的武则天倒是心里不糊涂。
      日期:2010-01-03 11:17:16
      
        第44章问渠哪得清如许-李隆基的总理们(续十五)
        关于老宋这位性格耿直得如一根木头不会转弯的政治人物,其实围绕在他身边的温暖趣事还是蛮多的,他的生活完全不是我们想像的那么乏味。果然是如那句我们有点熟悉的俗语:“对朋友如春天般温暖,对敌人如秋风扫落叶般无情。”因为他本人就被誉为“有脚阳春”,也就是前文说过的他是长了脚的春天,走到哪里哪里温暖和煦。这句话出自五代有脚阳春》:“宋璟爱民恤物,朝野归美,时人咸谓璟为有脚阳春,言所至之处,如阳春煦物也。”此后有脚阳春就用来形容勤政爱民关心民众疾苦的贤明官员。
      
        当然,以宋璟那种实打实的大炮性格绝对少不了得罪人而遭贬,中宗时宋璟得罪权臣武三思被贬为贝州刺史,睿宗时虽然首度为相,后来因为和姚崇一起以辣手横治太平公主等权妇的十分腐败的给钱就能当上的“斜封官”,罢免了数千庸官,打击面不可谓不大,再加上同姚崇联手建议权欲熏天的太平公主出东都居住,以防其进行反革命政变,最终斗不过当时如日中天的太平公主被罢相贬为楚州刺史。
      
        即使是在地方任上,从来都是爱民如子、廉洁奉公的典范,最重要的是他还是一位实干家。史书记载,不管宋璟到哪,他都是以身作则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群众排忧解难,从来使当地人安居乐业,社会民风治安都大大好转起来,成为了“模范之乡”。
        据说他在广州都督任上,当时俗称“南蛮”的广东老乡住的茅屋经常发生大火,为了把火灾率切实地降下来,好开动脑筋又点子多多的宋璟教广东老乡起砖瓦房(确实是先进啊,解放前民间还很多土房茅屋呢),不仅改善了居住条件,美化了环境,还直接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火灾发生率。后来他升任了宰相,广州官民为了表彰他的伟大贡献,想给他树碑立传。他知道后坚决拒绝,还怕由于某些人为了拍领导马屁而开此种“面子工程”的风气,助长铺张浪费的不良习俗,奏请自他开始建议皇帝下令禁止盖此种和国计民生没有多大关系的面子工程。
      
        而且他为了严明吏治,带头约束好自己的家人,据说他的远房叔叔宋元超在参加吏部的公务员考试时,为了得到特殊照顾,有意把自己和宋璟的亲戚关系透露出来想得到加分,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宋璟知道后不仅不是特意利用职权给他打招呼谋官做,还反其道而行之,利用职权特意让吏部不给他官做,唉,这叔叔也忒是太倒霉了,怎么就碰上了一个铁面无私的侄儿了呢。
        此外,宋璟还是勤俭节约的典范。《旧唐书宋璟传》载:七年,开府仪同三司王皎卒,及将筑坟,皎子附马都尉守一请同昭成皇后父窦孝谌故事,其坟高五丈一尺。璟及苏颋请一依礼式,上初从之。翌日,又令准孝谌旧例。璟等上言曰“夫俭,德之恭;侈,恶之大。高坟乃昔贤所诫,厚葬实君子所非。古者墓而不坟,盖此道也。”
      




返回目录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首章]  [尾章] 171章/共312章


电脑版 返回顶部

创建缓存:6683e 大小: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