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第1章

[俄]尼古拉·别尔嘉耶夫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人的奴役与自由》
      作者:[俄]尼古拉·别尔嘉耶夫
      译者:徐黎明
      校对:陈维正、冯川
      申明:本书由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仅供预览交流学习使用,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欢,请支持订阅购买正版.
      
      -- 1
      
          人的奴役与自由
      
          〔俄〕尼古拉。别尔嘉耶夫 著
      
          徐黎明 译陈维正 冯 川 校
      
          A B C D E F G H I E G J D J K H L H M J G H N C
      
      -- 2
      
          编者的话
      
          现当代西方学术思想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注重人的主体性研究。这种以人为中心的研究,意在寻求到人类和人类文化所依据的先在的根,由此而重识、重铸人与世界、人与社会的关系。对人的研究是从两方面入手的:一是对人的宏观研究,即着眼于整个人类社会及其各个侧面,如经济、政治、文化、历史、宗教等的研究;一是对人的微观研究,即立足于人的主体性,致力于探求人的深奥莫测的精神世界和千变万化的行为表现。
      
          为了帮助国内学术界及广大读者了解现当代西方学术研究的主潮,以便纵观全局,我们选编翻译了现当代西方著名学者对人进行微观研究的一批有代表性的著作,作为丛书出版。这些著作从各个领域的不同角度对人的本质、人格、本能、潜能、情感、价值、需要、信仰等进行了较深刻的剖析,力图揭示现代人在现代社会中的精神状态,并预测这种精神状态在未来的演变。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对人的
      
      -- 3
      
          2人的奴役与自由
      
          主体性研究已成为许多学科的交汇点,由此形成了哲学人类学、深层心理学、社会生物学、人类行为学等竞相争艳的纷繁格局;另一方面,这些著作在一定程度上较客观地揭示了西方社会所面临的深刻的精神危机。当然,由于作者固有的资产阶级的局限性,这些著作中存在着一些唯心主义的观点和偏见,也不可能提供解决问题的答案。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时加以分析、鉴别,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对这些著作进行科学的、实事求是的研究,吸收其中对我们有益的成分,为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
      
          《现代社会与人》名著译丛编委会1987年5月
      
      -- 4
      
          别尔嘉耶夫哲学思想概述——代中译序
      
          在世界中有一种最高的圣秩制度,亦即唯一崇高神圣的
      
          制度——为真理献身。
      
          ①
      
          19世纪初,西方科学理性-人本精神东渐,叩开了俄罗斯古老的国门。国粹与泊来品在这片土地上争战不已。那场颇具声势的精神文化运动②是俄罗斯文化的转形,而苏维埃政权则是它的社会-政治转形。这种近代向现代过渡的转形其基本价值基础究竟建立在哪里,或者说,这种转形的终极价值根据究竟是什么,当历经近两个世纪后,至少时间在冲刷了那些历史之流、生活之流的表象后,已使它透明多了。
      
          而且人实在无法再闭着眼不看自己的现实历史境遇。无疑,这
      
          ①别尔嘉耶夫:《我们末世论哲学》,载于《哲学译丛》191年,第4期。
      
          ②产生于19世纪末—30世纪初,各种新兴的文化思想自西涌入,各种流派应运而生,在人文科学的诸多领域中都产生了精神的飞跃。文学上的象征主义、语言学中的形式主义、哲学中的形而上学批评、社会学、心理学、性哲学等是这场精神文化运动结出的果实。它在诸多方面都与德国的古典文化运动相似。
      
      -- 5
      
          4人的奴役与自由
      
          是当代俄国人面临的一切问题的症结所在,也是预示整个人类未来的警世本铎。俄国存在哲学便紧紧扼住了这一具有决定意义的主题。
      
          俄国存在哲学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索洛维约夫、舍斯托夫和别尔嘉耶夫是它的现代先驱。
      
          20年代初,这一批青年思想家(别尔嘉耶夫、布尔加柯夫、舍斯托夫、梅列日科夫斯基等)流亡巴黎,在那里形成了30年代俄罗斯文化的“繁荣”。从世界思想史看,是俄国存在哲学影响并勾连德国(一战后、二战前)和法国(二战后)的存在哲学。
      
          近代以来,当人成为西方思想所关注的中心后,中世纪的“神本中心世界”便转换成了“人本中心世界”。这时,虚无主义开始徜徉上市。其一,“活着,就是使荒诞活着”
      
          ,①还要信仰做什么?其二,竭力把俗世的一切神圣化,并恪守这种根植于经验形态中的伪信仰。可以说,正是这种道德和宗教上的虚无主义造成了人类精神的崩溃和基本价值的混乱。
      
          被杀死的不仅是上帝,而且还有人。因此对终极价值根据的追问,便首先表现为对虚无主义的拒斥。存在哲学的主要特色也正在这里。具体地说,即:存在哲学不仅要找到被遗忘了的人的存在,也要找到被遗忘了的神圣的存在。在这种找寻中,存在哲学不完全听凭经验感,不遁入非理性,不建构形而上学的知识体系,而立足于神性的景观,亦即通过与神圣的存在发生关系来确定人的存在。一句话,面向上帝找寻人的位置。
      
          ①加缪:《西西弗斯神话》,见《文艺理论译丛》第3辑,第352页。
      
      -- 6
      
          人的奴役与自由5
      
          这方面,俄国存在哲学由于长期受俄罗斯精神——基督宗教性和道德感的浸渍,发展得最为充分。就在黑格尔刚刚说过“那远在彼岸的内容,由于它徒具形式,已经失掉了它的真理资格”
      
          ①的时候,俄国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便借佩西神父之口说过这么一席振聋发聩的话:
      
          世间的科学集结成一股巨大的力量,特别是在最近的一个世纪里,把圣经里给我们遗留下来的一切天国的事物分析得清清楚楚。经过这个世界的学者残酷地分析之后,以前一切神圣的东西全部一扫而光了。他们一部分一部分地加以分析,却盲目得令人惊奇地完全忽略了整体。然而,这整体仍像先前一样不可动摇地屹立在他们眼前,连地狱之门都挡不住它。难道它不已经存在了十几个世纪,至今存在于每个人的心灵里和民众的行动里么?甚至就在破坏一切的无神派自己的心灵里,它也仍旧不可动摇地存在着!
      
          ②
      
          而就在此时,俄国另一位被誉为“最伟大的哲学天才”——索洛维约夫也发表了他的力作《哲学的历史性事业》。
      
          ③他在追问“哲学做了些什么”后,肯定地说:哲学除了要在人中实现真正的人的本原之外,还要服务于上帝的本
      
          ①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4卷,第17页。
      
          ②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上部第249页、250页。
      
          ③《卡拉马佐夫兄弟》问世于1879年,《哲学的历史性事业》问世于180年,此文见《哲学译丛》190年,第3期。
      
      -- 7
      
          6人的奴役与自由
      
          原。
      
          于此,我们确实会像老卡拉马佐夫一样叫道:整个俄罗斯人的气质就在这里显现——刻一个记号,记载下来!这气质即是在关注个体人的命运、在沉思终极价值根据时,尽管表达的方式和风格不同,但他们都敢于信赖神性整体。这神性的真理:
      
          天国之王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身上穿着奴服,曾经走遍了亲爱的大地,到处给人们赐福。
      
          ①
      
          是它,使得俄罗斯之魂以罕见的敏锐首先捕捉到了虚无主义的幽灵,并给予抗击虚无主义一个十分清晰和坚实的支点。
      
          俄国存在哲学的生存历经了不同凡响的痛苦,它是在地下室中、在火刑柱上流出来的,它带着受苦者从绝望深渊中的呼号——这是它的重要特点之一。其实不用说,这也显而易见,因为存在哲学家要打破那些被我们的习惯性所视为永恒真理的全部基础,要在沙漠上拓出精神之魂,这就不能不艰难倍生。也许生存的辩证法就是这样:跃出深渊,则需陷入深渊。
      
          作为存在哲学家的别尔嘉耶夫,他的思想正是在这种背
      
          ①丘特契夫(1803—1873年)
      
          :俄国诗人,此句见《可怜的乡村》一诗。
      
      -- 8
      
          人的奴役与自由7
      
          景下出现的。他既受着俄罗斯精神的洗礼,又将这一精神火种传承至今。
      
          一尼古拉。亚历山大罗维奇。别尔嘉耶夫(OINJMCI)1871年出生在俄罗斯基辅一个贵族P Q H N E C R K B J G I S H B K T H G家庭。
      
          184年曾进过本地的武备学校,后来转入基辅圣弗拉基米尔大学的自然科学系学习。

    下一章



返回目录

1   [2]   [3]   [4]  

[首章]  [尾章] 1章/共63章


电脑版 返回顶部

创建缓存:440a7 大小: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