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9节
日期:2011-06-03 17:18:47
连载(1895)
宋朝官方对宗泽的死致以不那么沉痛的哀悼……因为治丧的规格实在很低。只追赠了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谥号忠简。
忠不必说了,“简”,一德不懈曰简、平易不訾曰简。看着还行,平时还行,可这是宋朝北方唯一的屏障好吧,国之一人的实质存在,居然这么打发。
尤其是简,在世俗的解释永远都是一根筋、粗暴、不识大体等等稍带贬意的词汇。至于说学士、通议大夫,这些头衔更是垃圾,学士不加大,太监都不怕,大夫还不错,和侍中比一下怎么样。
难道宗泽还比不上夏竦之类的抗夏废物吗?
啥都不说了,谁让这时的赵构还处在婴幼儿期呢,22岁了,还是没长开。接着他确定了宗泽的接班人。本来有个现成的,宗泽的儿子宗颖。
宗颖一直在父亲的幕僚里,在开封城里有很高的威望。如果选他的话,至少百万民兵武装都会很安定。可赵构否决了,理由很光明正大。开封那么重要,难道管理员要世袭吗?开封城只有一个世袭的头衔,那就是姓赵的皇帝!
这一点倒是对的,可接下来派过来的第二任留守长官就实在让人胆寒了。没错,百万民兵第一瞬间感到的就是寒冷。
派来的人叫杜充,相州(今河南安阳)人,嗯,和岳飞是老乡。此人进士出身,靖康初年时任沧州(今河北沧州)知州。就在这儿,他干了一件让建炎集团高兴、平民百姓痛恨的事。那时辽国灭亡不久,燕云十六州落入金国手里,奴隶制社会的女真人根本不懂得人口的重要性和价值,他们只知道人多了吃的就要多,那还不如少点。
于是杀人,于是燕云地区的汉人向两河地区逃难。当他们逃到杜充的地盘时,惨案发生了,杜充说这些都是外国人,是不安定因素,全杀掉。
是全、杀、掉。
联想前些天赵构宣布解散民兵,这样的人,是多么的和乎建炎集团的胃口啊。
连载(1896)
杜充进开封,立即和百万民兵势成水火。再不是友军了,而是敌对。关于这一点,很多的历史学家们总结为人品。
宗泽威望高、人品好,把各种力量都团结起来;杜充没人品、没威望,所以不孚重望,没人理他。这实在太表面化了。
宗泽一直以来都是正面人物,他团结百万民兵的一幕更是为人称道。可是换一个角度,会发现他坏了大事。当宋王朝腐败堕落,烂到没救时,百万民兵自发形成,保家卫国,这是一个多么光明的新生状态。如果宗泽不是用他的个人威望去收编他们的话,很有可能在短时间内,一个新的王朝就会冒升出来。
不管封建王朝是不是注定了都要腐烂变质,至少每一个王朝刚出现时,还是清新强力的。甚至当时的压力越大,王朝的强度也会随之越大。
可宗泽把他们都收编了……收编之后还以此为最大的倚仗,去感召赵构回来。试问哪一个封建王朝的皇帝会投奔民间武装呢,这本身就是两个极端,水火绝对没法相容。
宗泽不招人疼,难道还不正常吗?要命的是,他自己从来都没意识到这些。
回到杜充,这人是一个标准的国家干部,做什么都以上级的意志为准绳,他心里想的是怎样完成皇帝下诏书都没办到的事儿,比如解散民兵。可是要怎样解散呢,100万啊,这么多兵力挤在开封周边,就算有步骤听命令地往外疏散,都不是短期能办到的。
难办吗,那就换个方式。
在杜充用他的方式解决开封城百万民兵之前,先说一下民兵们在开封里是怎样分布的。王善的人叫后军,驻扎在开封城东的刘家寺;张用、曹成、李宏、马友等人的部队叫中军,驻扎在开封城南的南御园;岳飞、桑仲、马皋、李宝等人驻扎在城西。
三股势力里张用的中军人最多,达到数十万,他和王善是彻头彻尾的民间自发组织,没有半点的官方根基。在宗泽时期很独立,在杜充时期更独立,基本上指挥不动。
岳飞的人马有张所的背景,加上岳飞本人的忠诚,可以勉强算是官兵。
上一页
下一页
共有1014条记录; 当前769页/共1014页
[首页] [762]
[763]
[764]
[765]
[766]
[767]
[768]
769
[770]
[771]
[772]
[773]
[774]
[775]
[776]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