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5节
日期:2011-06-14 17:17:07
连载(1907)
太监们在城里转了一圈,看中了几间最大最豪华的宅子,没说的,抢过来。他们是北方京城里来的上等人,住江南土著们的房子,真是很给面子了;
太监们在城外转了一圈,决定去看杭州最有名的自然景观,钱塘潮。只是有一点,他们要从城里刚入住的大屋里出发,这样一路之上,会经过很多的民居区。太监们觉得这很不合适,太监是长江以北的专属动物,自从五代十国之后,这边儿就再没出现过了,这时集体出游,会变成景观的。
太监们命令在经过的长街上用布帛围成甬道,挡住江南土著们的视线,让他们安静地出发,保持上等人的体面。
等他们熟悉环境,体力恢复之后,开始欺行霸市强买强卖,从此过上了久违的都市幸福生活。截止到这里,他们是很讨厌,但是很安全。
只是欺负了老百姓而已,算得了什么呢?可是千不该万不该,他们做了另一件事。这些太监们感谢了一下王渊。
王渊在扬州城外长江边上,把皇帝、百官、百姓都扔在一边,用官舰把他们的财产运到了杭州城里。这是多么巨大的友谊,是经过战火考证,用皇帝的生命安全为代价做到的。
太监们无以为报,给王渊升了官。让他继续当御营都统制,同时升到了军方的最高领导机关,当枢密副使。注意,虽然是副的,但是王渊有签发文件的权力。这是实权,可以干涉国家大事,可以任免军队干部,可以货真价实地趾高气扬。
事情就坏在这里,对太监来说,这事很平常,他们干了很多次,没啥意外;对王渊来说,这是按劳取酬,他冒着风险送出了人情,这是收取等价回报,有啥不对?
他们都没意识到,这是情况变了。建炎集团再不是在逃亡的路上奔波,那时大家只要求能活下去,不死在金军刀下,不淹死在长江里,就什么都好。官位了,钱财了,都是身外物。
这时已经定居,每个人都面临着住房、工资、待遇等一大堆的物资需求,这时候太监们和王渊明目张胆地做买卖,把其余的军人当死人吗?
宋朝的军人是职业性的,从来没什么精神文明教育,他们能在战场上把战机和凶险都扔在一边,举着人头向主将要赏钱,物资激励是一切!
连载(1908)
不懂事的太监康履等、不合格的军人王渊都没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在杭州城里体验着幸福的新生活,迟钝到当危险临头时,居然是新宰相先知道了。
朱胜非紧急向赵构汇报,军队里很多人嫉恨王渊,要出事。赵构这段时间吃够了军队、战争的苦,他非常重视,立即命令解除王渊的签发权,让他只担着一个虚衔,这样就能平息军队里的意见了吧?
可惜晚了。
比朱胜非稍晚一些,康履得到了一个线报。军队里有人来告密,说苗傅、刘正彦两个将军即将哗变,目标是杀王渊,集合地点在天竺寺。康履一听这还了得,军队要脱离领导,好朋友有生命危险,他马上向皇帝汇报,皇帝紧急召见宰相,宰相出宫去找王渊。
这样一个大循环,事情终于到了王渊的手里。面对危险,王渊没含糊,他派出重兵直扑叛军的集合地点天竺寺。
下了这个命令之后,天晚了,他吃完饭后洗洗睡,第二天早起神清气爽照常上班。上班、议事、下班,这个流程都走完,天竺寺那边也没有消息传来,而他也没追究。因为只是一个线报嘛,或许天竺寺里没有叛军,也或许派去的重兵正在守株待兔,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没必要大惊小怪。
就这样,王渊走到了杭州城北桥畔,突然间桥下冲出了大批伏兵。这时他才猛醒,中计了!那个线报是假的,用来迷惑他们,把重兵调到天竺寺转移视线,真的叛军一直埋伏在这里等他下班。
清醒得太晚了,叛军把王渊拉下马来,刘正彦亲自操刀,当场砍下了他的人头。同时哗变在城里各个地点爆发,100多个资深名太监身首异处。做完了这些,叛军带着众多人头向临时皇宫前进。这个时候绝大多数的人都认为叛军们并没有很大的企图,之所以逼近皇宫,只是因为里边还有更多的太监,以及太监里的精华,康履、燕珪、高邈、张去为、张旦、陈永锡等等都还没死,都在皇宫里躲着。
毕竟斩草要除根,得把太监都杀干净。
赵构也是这样想的,所以当叛军逼近时,他并没有怎么慌张。
上一页
下一页
共有1014条记录; 当前775页/共1014页
[首页] [768]
[769]
[770]
[771]
[772]
[773]
[774]
775
[776]
[777]
[778]
[779]
[780]
[781]
[782]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