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3节
日期:2011-08-30 17:24:55
连载(2007)
这之后不久李横组织了第一次北伐,仙人关之战随即爆发,局势动荡变幻,宋室几度濒临危亡。岳飞突然间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宋廷钦点他出兵北伐,收复襄阳等六郡。
岳飞是奋锐的,自他束发从军以来,击破女真收复失地迎回二帝,就是他最终的理想。他曾经地剿匪中无数次以公文的方式向赵构陈述,或者说在提醒,打内战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现在看来朝廷终于重视了,行动开始,并且由他打响第一枪。
大批的军械、物资、粮饷向岳飞驻地集结,为了运筹的顺畅,宋廷派专人负责这一切,在出兵之前,考虑到经验问题,还给岳飞加派了几员战将
董先、李道还有牛皋。他们是之前李横的部下,曾经在江北与伪齐多次征战。
种种规格,都是以前所没有的,足以证明南宋对此次出征的重视。一时间人心激越,收复失地,重建宋室的时机终于到了。
可当事人们却很冷静,甚至是淡漠。在比较秘密的一份公文里,赵构把这次北伐的目标说得非常清楚。他先是告诉岳飞为什么选在四五月期间出征。
因为到了秋天时,麦收过后军粮充足,伪齐会大举进攻,那时襄阳等六郡在敌方控制下,南宋非常被动。与其那时狼狈,不如这时先下手为强。
至于目标,赵构强调,这回一定要夺回襄阳府、唐、邓、随、郢州、信阳军六郡土地。在战斗中如果伪齐军队抵抗,那么岳飞可以随意攻击。可是一但敌方逃出六郡区域之外,岳飞不得追赶。并且在行动过程中,严禁传播收复开封进抵幽燕等敏感词,致使友邦惊诧!
这并不是夸大其词,在刘豫登基成为“齐”国皇帝之后,赵构对这位前下属的态度是非常友好的。伪齐这个说法,在这时还没有出现,在宋朝的正式公文里,一直都是“大齐”。
甚至赵构派人出使金国路过开封时,还会给刘豫的长子带一份非常厚重的大礼,只不过刘长子不给面子,都退了回来。
连载(2008)
分析以上,潜台词很清晰,赵构只想收复襄阳六郡,保得江南平安,却不想和刘豫乃至金国翻脸死拼。他要保留住和谈的余地。
为了防止岳飞率军在外不听号令,把敌人打疼了,赵构亲笔写了一份诏书。里边这样叮咛——“追奔之际,慎无出李横所守旧界,却致引惹,有误大计。虽立奇功,必加尔罚,务在遵禀号令而已。”
“虽立奇功,必加尔罚。”这八个字是多么的郁闷,多么丧气,未战先自缚手脚,活见鬼!相信这时岳飞一定清楚了自己在赵构心目中的地位。
之所以派他,而不是张俊、刘光世、韩世忠北伐,与其说是看中了他的勇武,还不如说他这时还无足轻重。他成功了,于国家有益;他失败了,也无伤国防大计。带着这样的痛郁心结出征,岳飞斗志愈加弥盛,他在长江中流击楫长啸——“飞不擒贼,不涉此江!”
当年五月初五日,岳飞率三万军马北渡长江,进击伪齐。第一战围攻郢城(今湖北省钟祥县)。这里的守将叫荆超,他是刘豫的亲信班直,在伪齐以骁勇著称,号“万人敌”。岳飞按老规矩,派人去劝降。在他来看,伪齐连同刘豫在内,都和流寇一个性质,先招安再剿杀才合流程。
荆超很激动,他是万人敌,是刘豫派在最前沿的猛人,岳飞怎么可以劝他投降呢,这是赤裸裸的污辱!于是他派了一个叫刘楫的人回敬了一下。
刘楫在郢州城头上大放厥词,从岳飞到张宪,把岳家军从头到尾骂了一遍。有效果了,岳飞传令,攻破郢州城,活捉这个刘楫!
郢州为江汉名城,城池高大,在荆超想来岳飞孤军征战军力不多,不会有重型的攻城器械,光是城墙就足以决定战局了。可惊人的是,岳家军根本就没有搭什么梯子,只是“累肩而升”,搭人梯就登上了城头。领头的是一位只有15岁的少年,他手持两柄重80斤的铁锥纵横战阵所向披靡,把战火直接烧到了内城。
他就是岳飞的长子,军中称为“赢官人”的岳云。赢,有些史料作“羸”字解,因为岳云实在太年轻了,说他是位年幼小的单薄的公子。而“赢官人”三字的本意是常胜不败!
此战岳家军杀伪齐守军7000人,尸体累积在城里,超过了郢州最高的建筑天王楼。荆超失踪了,根本没敢在战场上厮杀,后来搜索才知道,这人跳了崖……骂人的刘楫被活捉。
攻克郢州,岳飞没有停留,第一时间兵分两路,由张宪、徐庆向东攻取随州(今湖北随县),岳飞本人率主力直取襄阳,与伪齐主将李成决战。
上一页
下一页
共有1014条记录; 当前813页/共1014页
[首页] [806]
[807]
[808]
[809]
[810]
[811]
[812]
813
[814]
[815]
[816]
[817]
[818]
[819]
[820]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