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0节
日期:2011-09-13 17:24:10
连载(2025)
这些信在三大将的妒火之中注入了新燃料,他们自卑了。双方的矛盾在加深,淮西之战后,矛盾在赵构的干涉下,变得更深了。
实战得出结论,岳飞的军队是宋军中最强的,也是最听命令的。赵构考虑到以后的安全问题,决定给岳飞个新任务。
去剿灭洞庭湖匪患。
三大将一听这事,立即火冒三丈。说实话,在收复襄阳之前,宋廷如果派岳飞去办这事儿,他们肯定站干岸儿笑嘻嘻地等着看热闹,乐得让岳飞去载跟头。可这时不行,八百里洞庭湖里杨么、钟子仪势力庞大,不仅让南宋灰头土脸,难以收拾,连伪齐那边都把他们当盟友看。
如果岳飞真的成功了,其实力立即会上升到与他们水平的程度,甚至超过。
洞庭湖的事要从靖康之难时说起,在开封陷落,赵构外逃到南京应天府称帝时,他曾经下令天下兵马勤王,真是惊喜,当时有一支300多人的小部队,从遥远的长江边穿越重重困难来到了他身边。可是他查了一下这些人的阶级成分,立即失望了。
领头的人叫钟子昂,荆湖北路鼎州(今湖南常德市)人,政治上是一介白丁,他爹钟相是一位资深的乡村巫师。
搞什么嘛,政治是少数上层人的游戏,什么时候轮到闲杂人等参与了?赵构下令把这些人遣散回乡,老实当农民去。
钟氏父子也想平安来着,可随着赵构过江,南方的生活比花石纲那会儿还要悲惨。作为一个资深的、号召力强大的基层巫师,钟相很快就确定了新的职业——起义造反。在行动之前,他提出了口号,该口号和李顺、王小波起义时的宣传辞很像。
都是“不分贵贱均贫富。”
通俗易懂,利于传播。被压迫的人蜂拥而来,很快他的部队形成了,在短时间内占领了洞庭湖周围的19个县。
这时是公元1130年,宋建炎四年。那时整个江南处于三不管时期,赵构自顾不暇,就算想剿他们,也无兵可派。钟相觉得形势大好,于是建国号楚、年号天载,自封为楚王,立钟子昂为太子,从此当上了皇上。
连载(2026)
这么干时,从官方看他很安全,从实际来说,他麻烦大了。当时天下大乱,盗匪横生,有实力的人太多了,在他身边不远处就有一位。
孔彦舟。
这位兄台是个典型的游寇,从江北一路游到荆湖。吃、抢、壮大,深得游之要素。到达洞庭湖边上时,他已经见多识广久经战乱。
他看了钟相一眼,满心的鄙视。一个家门口都没出过的乡巴佬,居然当上皇帝了……一时兴起,他带人过去就把大楚国给灭了,钟氏父子一个都没跑了,全被活擒。孔彦舟很会做人,起义军的钱粮他都留下,把钟氏父子送给了赵构。
赵构承他这个情,一边杀了钟相、钟子昂,一边给孔彦舟转正,成了宋朝的国家干部。之后人事纷乱,孔彦舟在宋朝干得不顺心,渡江到伪齐,当上了刘豫的官。赵构逐渐稳定,在金国的压迫下渐渐地羽翼丰满。两人各有各的忙,迅速地把这事儿扔到脑后。
别管后来的教科书怎么说,在当时孔彦舟的心里,这事儿只是游寇生涯的小插曲,过耳就忘。于赵构而言,这事儿很好定性,是外来游寇与本埠土寇的火并,外来的更强些,如此而已。
对洞庭湖来说,事情没完。压迫在继续,反抗要加力,他们推出了新的首领。带头的还姓钟,是钟相的另一个儿子钟子仪,实际权力掌握在一个叫杨太的人手里。
杨太年纪很小,当地人管小叫“么”,顺口叫他杨么。
杨么的能力很强,运气很非常好。他上任大约是钟氏父子死后半年左右,那时赵构刚刚结束上山下海的狼狈生涯,宋廷的全部精力都集中在陕西富平方向,关注并支持着张浚进行的国运之战。洞庭湖再闹,也只是一片小浮云。他们翻看了一下升官花名册,派去了一位同样从江北过来的实力派人物。
程昌寓。
从生平简历上看,程昌寓比孔彦舟要强很多。
喜欢如果这是宋史--三百年的沧桑与疑问 请大家收藏网址:(mn8848.com) 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下一页
共有1014条记录; 当前820页/共1014页
[首页] [813]
[814]
[815]
[816]
[817]
[818]
[819]
820
[821]
[822]
[823]
[824]
[825]
[826]
[827]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