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关键字: 热门搜索: 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历史可以假设吗—南明帝国,从明末清初说起

第122节

日期:2013-08-2621:54:00
        ==========更新==========
        这个问题就好比晚明的东林党与齐楚浙党之争一样,东林代表工商业之利益,因而抵制加征商税,三党因大多代表农业之利益,主张着重加征商税,而减少农税在财政中占据的比例。最后斗得死去活来,东林在天启年间遭到重创,而到崇祯年间却恢复实力。其实说到底,不是崇祯皇帝的个人因素,乃是两党实力已经达到均衡,即便齐楚浙党借助宦官搞出再严厉的特务政治,也只能暂时造成东林党被打残了的假象,而齐楚浙党在崇祯年间的惨败也是假败,后借助满清重新翻盘(参见顺治朝南北党争)。这背后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两种利益集团的实力较量,事实证明,保守地主和新兴地主资本商两个集团的较量实力均衡,谁也奈何不了谁。
      
        这样看来,南明的情况也许会类似,两种势力势均力敌,估计会在向不向外拓展的问题上产生长期的争论。
        也许有些海商势力在海外拓展了不少如星点一般的小地盘,后来逐渐扩大,帝国政府在新兴势力掌权时,会给予这些小地盘以名分,而到了保守势力掌权时,会取消这些地盘的名分。然而有一种情况是肯定的,就是保守势力不可能有能力阻止海商实质性的扩张,所以拉锯战就在于殖民扩张政策在帝国政府内合法性的争论,而不会是实质上有没有殖民扩张的争论,殖民扩张是一定的。
        但是政策对殖民扩张的影响是肯定有的,而且不会小。如果新兴势力掌权机会多了,有鼓励移民拓殖等政策的支持,那么海商集团就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和实力来扩张,占取的殖民地就会多一点。如果是保守势力掌权机会多了,有了限制移民海外等政策的掣肘,那么海商扩张就会有所阻碍,扩张的力度肯定会有不小的减弱。
        所以这样来看的话,我们也许可以得出假设结果了。
        日期:2013-08-2623:17:12
        ==========更新==========
        (三)
        两种情况,一种是保守势力占优的情况下,一种是新兴势力占优的情况下。
      
        若是保守势力占优,估计海商势集团至多也就完全控制台湾岛,然后零星在吕宋、婆罗洲、马来半岛、苏门答腊、爪哇等沿海地区占据星点的商业据点,依然依靠没有律法名分的华人社团苦苦支撑,实力弱小,容易被荷兰或英国吞并。缺少人口,缺少劳动力,想依靠据点向内地扩展更是难上加难,所以最终帝国能拓展成功的殖民地并纳入疆土的,估计台湾是稳拿的,但是南洋各岛的可能性就不大了。
      
        若是新兴势力占优,由于政策的支持,估计海商集团会将其殖民扩张的精力发挥到相当高的水平。那么这样的话,在南洋诸岛沿海的据点就有了帝国政府给予的名分,或设立宣慰司或模仿荷兰设立什么公司啥的,而且依靠据点向内地的拥有茂密雨林的大平原拓展,也有了人力物力的支持,最终会如同开发台湾岛一样去开发南洋四地(指吕宋群岛、婆罗洲群岛、马来半岛、苏门答腊-爪哇群岛),帝国在四个地区占据的疆土会逐渐向内陆延伸,直到最终控制全岛或大半个岛。当然,如果还有其他势力的掣肘,无法控制全岛,那么至少也能控制各半。
      
        再往长远了说,由于东西方的交流,帝国的商人不可能只知道南洋而不知道非洲、美洲的,也不可能不知道荷兰、英国、西班牙、法国这些“弹丸之国”在海外占据比他们自身疆域面积大十几倍、几十倍的殖民地的。所以,海商们会不会连这也学习,向南洋以外殖民扩张呢?
        如果保守势力占优,那么再向东南亚以外扩展,绝无可能,那么发展到最后,帝国的势力会仅限于东亚、东南亚地区,如果是新兴势力占优,那就有搞头了。
        要知道,当时的十七世纪晚期十八世纪,除了被西班牙、葡萄牙几乎整个占据了的拉丁美洲和距离帝国遥远并且已经被荷兰、英国、葡萄牙抢先控制的非洲、印度沿海以外,还有其他几块对帝国来说得天独厚的地方。
        日期:2013-08-2719:25:52
      
        ==========更新==========
        一是大洋洲。由南洋稍稍向南,更南面的大洋洲,广袤丰饶的南方大陆(澳洲),气候宜人的南北岛(新西兰)都尚处在蛮荒无主的部落阶段,尚未被西欧各国的势力触及,而且极靠近中华,这片地方会不会纳入帝国的势力范围呢?
        二是堪察加半岛。堪察加半岛地理位置优越,属于寒温带季风气候,因为被大洋包围,有温暖的洋流直面而来,所以没有西伯利亚那样彻骨的寒冷,适宜农业开发。而且半岛处在东亚与北美贸易交通的北线枢纽之上,是商船东西来往的中转站,这片地方距离帝国控制的疆域最东北端的库页岛的一角只有2000里的海路,算是相当近了。然而在十七世纪末,沙俄的势力就触及到这块宝地了,这个地方最终的归宿又会如何呢?
      
        三是北美西海岸。当时的北美洲,集齐了荷兰、英国、法国、西班牙等老牌殖民帝国的势力角逐,而唯独其西海岸,因为距欧洲遥远,不在欧洲列强的势力范围之内,而且这片地区恰好隔着北太平洋正对明帝国敞开了怀抱,明帝国会不会对这片地方示以重视呢?
        日期:2013-08-2720:11:25
        ==========更新==========
        假设可能的情况是,至少在十七世纪、十八世纪前期,帝国对这三块地方是重视不起来的,因为距离有些远,帝国海商的能力还达不到欧洲海商的无敌水平,即便重视了,也是有心无力。因为国内的人口压力并非很大,东北有两百多万平方公里的肥沃土地可以足够用来安置稍微增长的人口,而且南洋四地也有很大的拓殖空间。而且帝国的疆域非西欧各国可比,越大的疆土越难治理,越小的疆土其开拓性反而越强,所以至少在百年之内,也就是在18世纪中期(1750年代)之前,帝国的势力范围不会有太大的扩展。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百年的太平岁月,高产作物的引进,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帝国人口的爆满,到十八世纪中后期,即便不会出现实史中的“康乾人口大爆炸”——人口从三四千万增加到三四亿的情况,但人口达到两三亿,应该还是不费力气的。这时候,东北人口也多,南洋人口也不少,土地紧张,人口过剩,必然会寻求向海外的拓殖。这时候,上面的三个地方就会进入帝国政府和海商的视野中了。
      
        在大洋洲,帝国或许与大英帝国同时或者稍早的进入南方大陆和南北岛,会首先向这里移民拓殖。也许从十八世纪开始,海商们就有可能发现这些新大陆,帝国可能会先将这些地方当做罪犯流放的场所。然后到同世纪后期,1780、1790年代,人口的压力逼来了大量的移民,在南方大陆的东南沿海和南北岛定居拓殖。然而英国和法国对这片地区也相当感兴趣,1780年英国的第一批流放犯和移民抵达南方大陆,随后法国也有小批的移民抵达,三国势力均触及到了广南(广袤的南方大陆的简称,即澳大利亚),究竟谁会占据上风呢?从实力上看,法国是讨不到巧的,因为他的海上实力最弱,而且当时国家内部的不稳也影响了向外拓殖的力度(法国大革命)。英国海军称霸全球这个没问题,问题是明帝国凭借着大国的优势,推测逐角的只会有中英。问题是,如果英国和法国结盟对付明呢?当年就是英法结盟把荷兰彻底脱垮掉的。然而明帝国不是荷兰,明帝国的一个府的面积就抵得上一个荷兰,所以不会轻易被拖垮。并且大洋洲距离东亚大陆比距离英伦三岛更近,近水楼台先得月,即便英国将军事补给的前线移到了印度,但是中国的军事补给前线也移到了婆罗洲、爪哇岛,所以还是明帝国有优势。
      
        估计最终的结局有两种可能,一是两国共同开发,最终在广南划定势力范围界限,英国最有可能占取澳洲西南角,即今西澳大利亚,南北岛(新西兰)的情况也许类似。但另外一种可能就是,明帝国凭借较有利的势态,完全将英国势力排挤出去了,独霸澳洲和南北岛。然而英法几十万移民都移过来了,总不能赶走吧,所以会出现中英法人口混居的局面,最终凭借汉人人口的优势将不列颠人和法兰西人淹没。
      
      


上一页     下一页  

共有138条记录; 当前122页/共138页   

[首页]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尾页]


第122节_历史可以假设吗—南明帝国,从明末清初说起在线阅读_寒山憶雪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604 t:218-27215]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调用缓存:5e4fc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