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
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历史可以假设吗—南明帝国,从明末清初说起 |
第129节日期:2013-09-0922:53:52
===========更新========== (三) 虽然南明帝国是假设出来的,但是还是能够在真实的历史中找到原型,这个原型就是晚明,虽然也有一点小不同。 要看南明有没有可能走向民主,得从民主的前提一一来看。 看经济因素。按照前文的来看,南明的资本主义萌芽经济是正常发展的,因而会导致社会资源的广泛分配,阻碍独裁专制的可能,也就会有制约的可能,其实在真实历史中的晚明,已经因为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而导致了政体阶层内部的变化了。至于私有制,从战国“初税亩”变革以来,私有制就已经确立了,但问题还在于,这个私有制的头顶上还罩着一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大私有制的幌子(也就是私有制法定不法定的问题),这幌子不可谓不顽固,到底能不能被削掉呢,这就要看新兴的势力的努力了。至于时间问题,不敢估计,短则百余年,到19世纪初期,长则可能拖延到20世纪。 看社会结构因素。如果南明持续保持晚明的经济态势并且进一步发展,那么社会阶层势力的分化是一定的,地主阶层与新兴资产商的对立,资产商内部的对立,地主内部的对立,反映在政治上就是各个党派的对立。其实在晚明这种对立制衡已经存在了,代表保守地主利益的齐楚浙党与代表开明地主-商人利益的东林党的对立就是这种制衡,不过他们将制衡演化成了你死我活的党争,背离了权力制衡的初衷。当然这个问题的深究,就要退让到后面的文化观念因素了。不管怎样,各种势力的分化对立的的确确是有了,至于能不能民主,不敢保证,反正没有强大的外来力量,皇帝再想专制独裁,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看文化因素。首先看自由平等的观念,在真实历史中的晚明,经历过满清初期的高压统治,仍然能产生黄宗羲这样的民主萌芽思想家,可见如果没有经历满清的高压统治,这种自由平等的民主萌芽观念应该会更加活跃才对。按这样设想,考虑到社会结构的分化,除非有一支强大的力量压倒新兴势力,否则这种自由平等的萌芽思想一定会不断传播,不断发展,最终产生趋近成熟的自由平等的理念,并且在民众中普及。 其次看妥协精神,这也是上一个论点没说完的。晚明的确产生了统治集团内部的分化,但是正因为缺乏妥协精神,没有形成制衡,却形成了你死我活的党争,产生了不小的危害,这就是一步之差。而前明因为党争内耗而亡,南明的精英不可能不认识到这一点,弘光皇帝就强调摒弃“门户之见”,这就是不要党争要合作,最终在杨铭化和堵胤锡的双双努力下复国成功。一方面是自省,现实利害的对比,一方面是皇帝的强调,逐渐地,合作优于斗争,互利优于互损的观念会逐渐深入人心,最终会发展出趋于完善成熟的宽容合作的妥协精神。 日期:2013-09-1109:00:26 ==========更新========== 看政治制度因素。英国正是签署了大宪章,确立了法定的制衡原则,才有可能形成欧洲最早的民主制度,紧接着是新生的美国继承了英国旧有的制衡传统和法国的民主精神,又发展出了一种民主制度,然后实质上到了二十世纪,民主制度才开始向全世界普及,先欧美,再亚非拉。晚明的中国存不存在这样的制衡原则呢?前面说过,中国缺乏这种法定的制衡,即便有一些细节中存在着制衡,那与英国的制衡也完全无法相比,比如明代六科对皇帝的封驳权,内阁对皇帝的非法定封驳权,可以看做是一种制衡。而如果照南明的情况来看的话,南明弘光新政之后,政治制度中制衡的原则普遍扩大,比如中央内阁制度法定下来,封驳之权也成为制度,皇帝、内阁六部、六科、都察院四者之间存在着制衡,在地方,巡抚、总兵、巡按三者之间也存在制衡。所以从这方面来看,南明的制衡情况,要比英国的大宪章稍显全面,所以在制衡的制度基础这方面,南明与英国对比起来,并没有太大的缺乏。 然而在另一方面,南明与英国相比,却存在着很大的缺陷,那就是议会制度。可以说议会承担着民主的重要责任,因为民主的重要特点就在于众治和协商,即便是中世纪英国的贵族议会,没有民众的选举,没有民众的参与,但它迟早会比较容易地发展成近现代议会制度。南明就没有这个优势了,从古至今,从炎黄汤武到秦皇汉武,再到唐宗宋祖,直到南明,都不知道议会是个什么玩意。倒是春秋时期的诸侯会盟,有点贵族议会的色彩,但那都是临时的,既非惯例,又非制度,而且距离明代又十分遥远,明代空有机构的制衡,而无这种议会制度。所以,要想发展出民主,必须凭空创造出一个议会制度出来,而这,又是何其艰难的事情。 不过这种艰难的事情也不是没有苗头,因为中国还有一个西方没有的东西,那就是学校。这个学校可不是指现代意义上的学校,而是指明代的官办教育机构,在中央叫太学,在明代称国子监,在地方叫学,如县学、府学等。东汉太学子弟三万,可以自由议论政事,虽然没有决定权,但是颇有些议会的感觉。黄宗羲就借此,想象出了一种新的制度,以学校来监督政府,太学监督朝廷,府学监督府州,县学监督县衙,“以天下之是非决于学校”,“太学祭酒,推择当世大儒,其重与宰相等,或宰相退处为之。每朔日,天子临幸太学,宰相、六卿、谏议皆从之。祭酒南面讲学,天子亦就弟子之列”,“政有缺失,祭酒直言无讳”(见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这样看来,黄宗羲的猜想倒与西方的议会制度有异曲同工之妙。凡事不要因为艰难,就怀疑其可能性,如果黄宗羲的打算真的能实现,那么学校制度继续发展,加之与西方的交流,发展出议会制度不是不可能。 看外来因素,其实刚刚已经说到了,制度传统中缺乏议会制,而黄宗羲的想法毕竟只是其个人的不成熟想法,能不能得到实现很难说,即便得到实现了,能不能发展成完善的议会制度,更难说,这就得靠外来因素了。 |
第129节_历史可以假设吗—南明帝国,从明末清初说起在线阅读_寒山憶雪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604 t:218-47732]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创建缓存:1d8e8 大小:5K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