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关键字: 热门搜索: 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喋血乱世(唐亡宋兴惊变录)

第103节

日期:2014-05-2621:34:01
        天成三年(928年)四月,自以为“得道多助”的王都在定州发动叛乱。或许是出于对“小伙伴”天然的不信任,王都又派人前往契丹求援。
        此时,耶律德光家里的“大扫除”已基本完成,他亟需一场战事,进一步树立自己的威信。王都的请援,让耶律德光瞌睡遇到了枕头。
        王都叛乱后不久,耶律德光便派大将秃馁率一万骑兵南下增援。
        虽说阿保机带着契丹大军横扫漠北、准噶尔还有渤海国,但不知怎么回事,遇到中原的军队,契丹军突然就不会打仗了。
        契丹援军刚刚与王都会合,便在嘉山(今河北曲阳附近)被王晏球打得屁滚尿流,往定州方向逃窜。王晏球乘胜穷追猛打,在曲阳再次大败王都、秃馁联军。
      
        经嘉山、曲阳两次大败,契丹军损失过半,纷纷北撤,只有秃馁带着两千残兵留在定州,跟王都“并肩作战”。契丹军回撤途中,卢龙节度使赵德钧又冷不丁地钻出来“送行”,一直打到国境,方才意犹未尽地收兵。
        赶走外援,王晏球开始集中兵力对付龟缩在定州的王都。王都在定州经营多年,硬功不易得手,王晏球打算屯兵城外,伺机出击。
        王晏球的战术没有大问题,但都监张虔钊是个急性子。眼看主帅按兵不动,立功心切的张虔钊公然伪造谕令,逼迫王晏球出兵攻城。
        情急之下,王晏球未能辨明真伪,只能硬着头皮攻城,结果遭遇大败,死伤三千余人。
      
        话分两头,契丹的第一批援军大败而归,耶律德光坐不住了,死人事小,丢人事大!为了挽回颜面,耶律德光又派出了第二批援军,由大将惕隐指挥,总兵力七千人。
        秃馁的一万骑兵好歹还打了几仗,惕隐的七千骑兵可就惨了,一仗就被王晏球打得“生活不能自理”,抱头北窜。半道上,赵德钧又钻出来“痛打落水狗”,还生擒契丹主帅惕隐。浩浩荡荡的七千骑兵,最终只有数十人逃回契丹国内。
        耶律德光也是倒霉催的,本想趁乱偷鸡,结果鸡没偷成,蚀米倒是小事,腿被打断了两回。吃了两次大亏之后,耶律德光知道李嗣源不好惹,再也不敢管中原的闲事了。
        外援第二次被打跑,王都、秃馁在定州的日子愈加艰难。李嗣源想速战速决,但王晏球认为代价过大,应采取“铁桶战术”,长期围困定州。王都治下风调雨顺,官军可以就地实现后勤补给,不需要朝廷另行拨付。不出数月,定州便可不战自溃。
      
        事实证明,王晏球的战术是正确的。天成四年(929年)二月,王都、秃馁撑不下去了,准备突围逃往契丹。不过,两人还没来得及跑,部将却发生哗变,打开城门迎接官军。
        王都自知难逃一死,举族自焚,秃馁被俘,伏诛于汴州。
        日期:2014-05-2719:54:05
        ※ 新地盘,大麻烦
        除了朱守殷、王都以外,荆南的高季兴也相当不老实。从天成二年(927年)开始,李嗣源调集重兵,并联合楚国征伐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不点儿”。
        按照既定的原则,涉及十国的情节,主要还是在后面的“十国篇”里详细说,这里先放一放。
        对于李嗣源而言,无论朱守殷、王都,还是我们以后会讲到的高季兴,总的来说都“无伤大雅”。他们翻不起什么大浪,不会影响安定和谐的大好局面。
        真正让李嗣源头疼的,是“新地盘”东川、西川的大麻烦。
        心力交瘁之余,李嗣源或许会想,如果李存勖没有头脑发热地打蜀国,或者郭崇韬没有意气用事地举荐孟知祥,或许就不会有今天的这些烦恼了。
      
        只可惜,历史从来没有假如,该面对的,始终都要面对。
        东川和西川到底发生了什么呢?事情还得从孟知祥说起。
        孟知祥是郭崇韬推荐的,平蜀之后调任西川节度使。如果国家政通人和,孟知祥或许还能老老实实地在西川干出一些政绩。
        谁曾料想,孟知祥刚刚到任,屁股还没坐热,中央就出事了,李存勖死于非命,李嗣源摇身一变成了新主子。
        这事儿细论起来,跟孟知祥没有半毛钱关系,跟谁打工不是打工啊?领导爱怎么换就怎么换,工资照发就行,大家相安无事。
        话是这么说,但孟知祥海还没有正儿八经的“拜码头”,中央就主动派人找上门来了。
        ——也没别的事儿,弄点钱花!
        原来,在李继岌、郭崇韬平蜀期间,西征军曾就地征集了五百万缗的军费,打完仗之后还剩余二百万缗。这笔账,时任工部尚书、参议西征军务的任圜是非常清楚的。
        任圜在李嗣源的手下担任宰相,中央财政捉襟见肘,于是就想到了这笔“意外之财”,随即派盐铁判官赵季良前往成都,“协助”孟知祥处理财政事务,主要任务是将二百万缗军费转运到洛阳。
      
        赵季良来到成都,二百万缗军费一毛都没见,因为孟知祥压根就没打算给!——你把钱通通拿走了,我十万大军吃什么、喝什么、用什么?
        当地官员对于朝廷“趁火打劫”的行为也感到不齿,大家一致认为:二百万缗是刮地皮刮出来的,如今蜀地“王化”,理应“物归原主”。蜀地再富庶,也经不起你们这么折腾啊!
        由于反对激烈,赵季良只能从府库里象征性地弄点钱糊弄任圜。最后,赵季良本人也被孟知祥“收买”了,死心塌地为其卖命,后来担任节度副使。
        在孟知祥的问题上,安重诲与任圜的态度大体上一致,都是极为不满。不同的是,任圜的不满来源于经济问题,具体来说,就是二百万缗的“历史遗留问题”。安重诲的不满,则主要是政治问题——孟知祥的妻子是李存勖的堂妹。
        安重诲担忧的不仅仅是孟知祥,还有同样“据险要,拥强兵”的东川节度使董璋。为防患于未然,安重诲给两川掺了点“沙子”——客省使李严调任西川都监、文思使朱弘昭调任东川节度副使。
        安重诲认为,有这么两个人待在那里,朝廷即使不能高枕无忧,也不会随时提心吊胆了。
        这招太阴了,李严可是个狠角色,典型的“鹰派”!当初李存勖下定决心灭前蜀,主要就是靠李严从成都带回来的情报。有他在成都坐镇,孟知祥恐怕不敢乱来。
        但是,事态的发展完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无论是李嗣源还是安重诲,都严重低估了孟知祥“割据自雄”的决心。
        李严的到来意味着什么,孟知祥比谁都清楚。因此,他千方百计地阻止李严在此滞留,先打“恩情牌”(李存勖曾想让李严做儿子李继岌的老师,遭到李严拒绝,李存勖要杀李严,时任教练使的孟知祥打个圆场,救了他一命),再打“武装牌”,“盛陈甲兵以示之”,但李严啥场面没见过,根本不吃这一套。
        李严在成都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孟知祥刚开始好吃好喝地伺候着,突然有一天变卦了,历数李严的“两宗罪”:其一,李严一计灭两国(指前蜀和李存勖),在蜀人眼里无异于“扫帚星”;其二,李嗣源已废除“监军”的编制,李严的职务是非法的。
      
        孟知祥“义正词严”,容不得半点商量,见多识广的李严当场就被吓尿了,这是要玩命啊!
        李严猜测得没错,孟知祥就是想玩他的命。不待李严辩解,孟知祥一声令下,将其拖出去斩首示众!
        得知李严遇害,东川的朱弘昭脚底抹油,一溜烟逃到洛阳,捡回一条命。至此,安重诲的“掺沙子”计划宣告破产。
      


上一页     下一页  

共有148条记录; 当前103页/共148页   

[首页]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尾页]


第103节_喋血乱世(唐亡宋兴惊变录)在线阅读_晴雯撕扇2010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841 t:219-4784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调用缓存:69b41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