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关键字: 热门搜索: 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喋血乱世(唐亡宋兴惊变录)

第72节

日期:2014-02-1620:03:31
        ※ 皇帝轮流坐,今年到我家
        李继韬、朱友贞在潞州严阵以待,但李存勖就像没这档子事一样,自己该干嘛干嘛。
        此时,李存勖有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要办,而且要抓紧办!跟这件事情比起来,什么潞州平乱,乃至南下灭梁,那都是浮云!浮云!
        到底是什么事让李存勖如此迫不及待呢?
        称帝!
      
        身逢乱世,手握实权,谁不想称帝?
        不过历史很有意思啊,越想当皇帝的人,越能装。咱们说几个例子吧。
        曹操,前面说过,他能放出“苟天命在孤,孤为周文王矣”的狠话,并不是他不想称帝,而是深谋远虑,为儿子铺平道路。
        刘备,诸葛亮劝他效仿曹丕,他说称帝对不起先人,哭得稀里哗啦,抹完眼泪,龙椅照坐不误。
      
        李克用呢,跟曹操有点类似,想称帝,但条件不成熟。曹操好歹还是丞相呢,李克用光顶着“晋王”的头衔,守着河东的一亩三分地,朝政大权都在人家朱温手里捏着,怎么称帝?
        皇帝做不成,唱高调却是必须的。李克用动不动就放狠话,姿态比曹操还高,说老子要是想当皇帝,脚一抬就上去了,可为什么不抬脚呢?因为深念我家世受皇恩,要为大唐“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不能做不仁不义、不忠不孝的事情。(吾若挟天子据关中,自作九锡禅文,谁能禁我!顾吾家世忠孝,立功帝室,誓死不为耳。)
        我们再来看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他对称帝一事,到底是什么想法呢?
        早在龙德元年(921年),前蜀皇帝王衍(王建之子)、吴王杨溥(杨行密第四子)曾屡次劝谏李存勖称帝。
      
        这哥俩的心思,李存勖都明白,王衍是给自己找个“伙伴”(当时称帝的只有后梁、前蜀和南汉),杨溥是希望李存勖祧个头,自己趁机跟进。
        李存勖呢,把李克用当年唱的高调搬了出来。我爹可说过了,打死不称帝,言犹在耳,我们河东李家要为匡复大唐社稷流尽最后一滴血!怎么能做这种卑鄙无耻的事情呢?
        说到动情处,李存勖不禁青筋暴涨、怒发冲冠。总之,谁再喊他做皇帝,他跟谁急!
        李存勖演的这一出相当逼真,但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不买账,两个字便道破天机:“因泣”。
        既然表了态,李存勖还哭什么?
        手下这些将领个个都是人精,李存勖这又动怒、又抹泪的,他们也看明白了。于是乎,众将领纷纷劝进,大有你不做皇帝就跟你急的架势,公然跟李存勖“叫板”。
      
        李存勖“没辙”了,说既然群众的积极性比我还高,我也不能有违民意啊,那你们就看着办吧。
        日期:2014-02-1718:50:57
        “君临天下”已提上了日程,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就要抓紧。打造法器、策划大典、寻找大唐的传国之宝(黄巢起义军进入长安后失踪),事无巨细,不一而足。
        李存勖信心十足地回到魏博,在前方该打谁打谁,后方的晋阳则紧锣密鼓地为他登基做准备。一直蒙在鼓里的张承业看出端倪,拖着病体就奔魏州找李存勖去了。
        张承业这么火急火燎地找李存勖,就想说一句话:称帝这事儿,现在不合适!
      
        什么时候才合适呢?把梁朝灭了再说。到那个时候,寻找唐朝宗室的子孙,拥而立之,再南取吴、蜀,实现天下一统。
        等等,怎么变成拥立唐朝宗室了?李存勖能心甘情愿地做嫁衣吗?
        别着急,张承业还有一句话:“使唐之子孙在,孰敢当之?使唐无子孙,天下之士,谁可与王争者?”——如果唐朝皇室的子孙是块肉,李存勖就是一口大锅,即使肉敢跳到锅里煮,煮烂了不还在锅里吗?
        实事求是地说,张承业的方案无疑是最稳妥、最靠谱的。
      
        灭掉梁朝之后,寻找遗落在民间的唐朝皇室子孙,从而实现名义上的“复唐”。这样一来,李存勖既能“挟天子以令诸侯”,又能占领舆论高地、争取民心,便有机会实现江山一统。待天下安定之后,李存勖再把拥立的“傀儡”请下台,自己坐上去,一切顺理成章。
        我们无法预测,如果李存勖采纳了张承业的意见,分裂的乱局是否可能提前结束。但得到历史映证的是,张承业向李存勖提出的方案,等于废话。
        在私欲面前,真理往往不堪一击!
        龙德二年(922年)十一月,张承业带着无限的遗憾,或许还有悔恨,在晋阳病逝。
        龙德三年(923年)四月,李存勖在魏州称帝,复国号“大唐”,改元同光,庙号唐庄宗,并追封李克用为武皇。李存勖大言不惭地说成“复唐”,但历史并不买账,称其为“后唐”。
        凡开国之君,必有一二贤臣辅佐,出力甚多,这在历史上似乎就是一道金科玉律。刘邦有萧何,刘备有诸葛亮,朱温有敬翔,阿保机有韩延徽……
      
        尽管李存勖草创的“后唐”也不例外,但情况却有些不太乐观。担任宰相的豆卢革、卢程浅薄无能,基本上属于“草包”。枢密使(排名第二)张居翰胆小怕事,也没有什么作为。李存勖真正拿得出手的文臣,是排名第一的枢密使郭崇韬。
        郭崇韬(?—926),字安时,代州(今山西代县)人,原为昭义节度使李克修亲信,李克修死后,投奔了李克用,曾任中门副使。李存勖当政时,中门使李绍宏、孟知祥先后“空降”到外地任职,孟知祥推荐郭崇韬担任中门使,成为李存勖的心腹。
        李存勖称帝后,李绍宏被召回新朝廷任职。郭崇韬担心自己的“老上司”跟自己争宠,便从中使坏,安排他做了宣徽使,位在己下。由于豆卢革、卢程、张居翰等人根本端不上台面,郭崇韬便得以独掌大权。
        郭崇韬到底会给草创的后唐带来什么,现在不好说,谁也不能未卜先知。成为天下新主的李存勖,现在也还顾不上政权体系建设,他亟需解决的是河东系统的军心问题。
      
        在众多将领看来,李存勖成了皇帝,并没有给河东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好处。放眼天下,河东依然是压力山大、前景堪忧。
        北面,阿保机被挡了回去,但由于平州、营州和渝关天险已归入契丹的版图,契丹军对幽州的骚扰轻车熟路,愈加频繁。
        南面,朱友贞经魏博拉锯战,虽然损失惨重,但实力尚存,甚至趁着镇州内乱之机,夺回了卫州,双方沿黄河对峙的局面面临瓦解。
        内部,潞州突然叛变,更是让河东军人心惶惶,难释愁绪。
        这一团乱麻的局面,该从哪里突破?
      
      


上一页     下一页  

共有148条记录; 当前72页/共148页   

[首页]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尾页]


第72节_喋血乱世(唐亡宋兴惊变录)在线阅读_晴雯撕扇2010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841 t:219-32172]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调用缓存:14db6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