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关键字: 热门搜索: 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喋血乱世(唐亡宋兴惊变录)

第82节

日期:2014-03-0519:35:27
        ※ 人人自危
        后唐的朝政状况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前面讲了很多。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再来看看各地藩镇又是什么看法。
        早在同光元年(923年)十二月,淮南方面就派出使者前往中原,使者回去复命,向吴王杨溥简要汇报了李存勖政权的情况,话不多,核心是十二个字:“荒于游畋,啬财拒谏,内外皆怨”。
        后来,南汉高祖刘岩也派使者到中原入贡,顺便探察一下情况。使者回去告诉刘岩,李存勖“骄淫无政,不足畏也”。刘岩大为欢喜,从此跟后唐“老死不相往来”。
        相比于走马观花的吴王使者、南汉王使者而言,荆南节度使高季兴在中原的经历更有说服力。
      
        高季兴来到洛阳之后,新鲜了几天,很快就发现不对劲了。伶人宦官频繁索贿,而且得寸进尺。高季兴有再多的金山银山,也经不住这样的折腾啊,于是就有了打道回府的念头,惹不起,总还躲得起吧。
        高季兴想“跑路”,李存勖却有自己的打算,想把他“扣押”在这里,但郭崇韬不同意。郭崇韬认为,高季兴亲自前来入贡,对天下诸侯具有“模范带头作用”,无论以哪种方式将其滞留,政治影响都是极其恶劣的,应褒赏遣还,以劝来者。
        李存勖照办了,高季兴躲过一劫。半道上,高季兴迫不及待地向身边人做了批评和自我批评,说此行有两大失误,亲自入贡是我的失误,把我放走则是李存勖的失误。
        高季兴走到襄州(今襄阳)境内,李存勖反悔了,密令襄州节度使孔勍伺机动手,以除后患。高季兴发现端倪,连夜斩关而去。
        回到荆南之后,高季兴对中原之行作了总结,认定李存勖自持矜伐,目无他人,荒于禽色,必不能持久。(新朝百戢方得河南,及对功臣举手云:“吾于十指上得天下。”矜伐如此,则他人皆无功矣,其谁不解体!又荒于禽色,何能久长!吾无忧矣。)
        自此,高季兴也开始依托荆南厉兵秣马、严阵以待。
        李存勖志骄意满,大言不惭地说“吾于十指上得天下”,既使兴致冲冲赶来入贡的诸侯“心灰意冷”,也使跟随自己闯荡天下的勋臣们人人自危。
        成功铲翻梁朝之后,李存勖对昔日因战乱失散的伶人周匝恩宠有加,却将殒命沙场的老将周德威抛之脑后。战将无赏,伶人有功,“文工团”成了“将军团”,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没有人不寒心,而随着李存勖愈加猜忌多疑,战将的寒心逐渐演变成了忐忑不安,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李存审和李嗣源。
        李存审是李存勖手下的第一大战将,时任河东军“总指挥”(蕃汉马步军都总管),屡次使身陷重围的李存勖化险为夷,战功赫赫。但是,李存勖完成了君临天下的夙愿,李存审却成了一枚被遗弃的棋子,在幽州“颐养天年”。
        自从赴镇幽州,郁郁寡欢的李存审便一病不起,屡次上疏请求赴洛阳觐见,但李存勖、郭崇韬坚决不同意。一直到李存审时日无多,言辞恳切地要求一睹龙颜,李存勖、郭崇韬方才不便拒绝,勉强点了头。
        李存审准备动身,幽州那边不能没人啊,李存勖就任命李存贤担任卢龙节度使。遗憾的是,李存审最终未能成行,于同光二年(924年)五月在幽州病逝。
        说起新官上任的李存贤,不由得令人想起唐僖宗时期的“击球赌三川”。陈敬瑄当年靠击球夺冠,出任西川节度使,李存贤晋升的套路也差不多,他是跟李存勖比功夫赢的节度使。
      
        李存贤是李克用的义子,跟李存勖比功夫也不是一回两回了,但总是输(故意的)。李存勖就激他,说你要能赢我,给你封个节度使。李存贤听得此言,几个回合便将李存勖搁翻在地。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何况是天子呢,认赌服输才行啊。碰巧李存审“撂挑子”,李存勖就让李存贤顶上去了。可李存贤没干多久,几个月之后便病死了。
        日期:2014-03-0619:10:39
        相比于“总指挥”李存审而言,“副总指挥”(蕃汉内外马步副总管)李嗣源的经历更加曲折。
        李嗣源是沙陀人,姓氏无从考证,原名邈吉烈,系李国昌爱将李霓之子。在李克用、李存勖时期,李嗣源都是一员猛将,因其英勇无畏,军中传其名号为“李横冲”,并被李克用收为义子。在李存勖与朱梁政权的军事抗争中,李嗣源出力甚多,屡建奇功,梁朝的首都开封便是李嗣源率先攻破的。
        当时,李嗣源到开封城外迎接李存勖,李存勖拉着李嗣源的手,信誓旦旦地向他保证:“吾有天下,由公之血战也,当与公共之。”
        好景不长,君临天下的李存勖对手握兵权的李嗣源愈加冷淡与猜忌,李嗣源也懂事,屡次请求解除自己的兵权,担任文职甚至赋闲在家,但李存勖始终不答应。
      
        在李存勖看来,天下未定,李嗣源还用得着。果然,在同光二年(924年)四月,潞州出事了。
        李继韬伏诛之后,李存勖为了防备潞州军生变,调三千人驻防涿州,拐着弯地瓦解李继韬的残余势力。但是,李继韬心狠手辣,手下也不是吃素的,一名叫杨立的部将率兵哗变。节度副使李继珂、监军张弘祚寡不敌众,弃城而逃。杨立一不做二不休,将潞州据为己有。
        李存勖大为光火,任命李嗣源为招讨使,出兵平乱。同时,李存勖为防止其他地方照葫芦画瓢,严令各地拆毁城防工事,又上演了一出“砍断脚治脚气”的闹剧。
        李嗣源出兵潞州,仗打得相当顺利,但他心里并不畅快。
        担任指挥使的张廷蕴未经请示,带着一百多敢死队就攻城去了。令李嗣源大跌眼镜的是,张廷蕴的一百多号人居然把城防坚固的潞州给拿下了。这让李嗣源相当尴尬,他作为主将,尚未进行部署,作战任务就已经完成了。
        ——张廷蕴如此给力,不是反衬我李嗣源是饭桶吗?
        李存勖还算“公道”的,这份功劳依旧记在李嗣源的账上。李存审死后,李嗣源便升任“总指挥”。
        当时,契丹军屡次入寇,气焰十分嚣张,甚至公然向李存勖挑衅,要求割让幽州。李存勖大为光火,多年不鸟你们这群“北蛮子”,欠收拾了是不是?好!满足你们的要求!
        同光二年(924年)十一月,李嗣源奉命率三万七千人北上,伺机收拾契丹。
        李嗣源北上途中,发生了一件不太愉快的事情。
        李嗣源的大军路过魏州,找到时任东京代理留守的张宪,想从魏州的仓库里领五百副铠甲。张宪觉着军情紧急,来不及向李存勖请示,便擅自做主,给他了。
        严格说起来,张宪“先斩后奏”的做法确实有些欠妥,但前方吃紧,也算是情有可原。李存勖闻讯后,根本咽不下这口气,不仅罚了张宪一个月的俸禄,还派人到李嗣源的军中,将五百副铠甲追了回来。
        如果说处罚张宪还有理可依的话,派人去取回铠甲就有些小题大做了。李嗣源是你派出去的,他也没拿着公家的东西乱用啊,干嘛跟三岁小孩儿似的,说翻脸就翻脸?犯得着吗?
        前方战事吃紧,李嗣源懒得跟他计较,再说这事儿确实是自己理亏,也就算了。几个月之后,李嗣源在涿州大败契丹军,受封为成德节度使。
        李嗣源威震一方,李存勖、郭崇韬的老毛病又犯了,潜意识里总觉得李嗣源要闹事。李嗣源不明就里,偏偏往枪口上撞,稀里糊涂地做了一些“瓜田李下”的事情。
        其中一件事,让李存勖大为光火。李嗣源的家眷都在太原,继子李从珂时任卫州刺史,李嗣源就想调儿子回太原,照顾一下家眷。
        思家念口,人之常情,要换做别人,李存勖兴许也就答应了,但李嗣源刚提出这个想法,就挨了李存勖一顿臭骂:“你手握重兵,身居大镇,还帮儿子挑肥拣瘦,别给脸不要脸!”
        于是乎,李从珂不但没调成,还被降了级,带着几百人驻守荒郊野外的石门镇。李嗣源方才恍然大悟,屡次上疏自证清白。
        后来,李嗣源提出到魏州朝觐的请求,李存勖坚决不同意。郭崇韬也对李嗣源不放心,屡次建议李存勖罢其兵权,实在不行就咔嚓掉,以除后患,李存勖始终不置可否。
        李存勖对郭崇韬也不信任,他暗自琢磨,你这么着急除掉李嗣源,不会是自己有什么想法吧?
        事实上,以李存勖的性格,李嗣源、郭崇韬的命运都相当危险,总有一天会飞来横祸,我们抓紧时间慢慢等就是了。
      


上一页     下一页  

共有148条记录; 当前82页/共148页   

[首页]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尾页]


第82节_喋血乱世(唐亡宋兴惊变录)在线阅读_晴雯撕扇2010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841 t:219-64272]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调用缓存:cf1ac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