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关键字: 热门搜索: 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网站首页 > 都市小说 > 走过抑郁,重生之旅

第148节

有所觉悟之后,我努力尝试去理解别人,而固有的惯性思维还是常常把自己拉回老路--以自我的经验不怀善意地揣测别人,引发愤怒和怨恨。即使不落入旧有模式,也无法想象出现实中引发现象背后的千万种可能,若是不明就里,唯有宽容和善意地相信别人的不为自己所知的难处或他自己感受,自己才能平静和宽怀。
        对别人宽容,也是对自己的慈悲。释放了别人,也给自己带来自由。
        日期:2010-04-08 09:28:13
        秦晖:有没有“中国模式”?
      
        我觉得中国模式其实是个比较出来的概念,如果我们把某一类国家归纳出什么特点,而这些特点中国没有,同时中国又有一些东西是那些国家都没有的,那大概就是中国模式了。
        中西的左右角色不同
        中国也有左右派,而且中国的左右两派理论,比如社会主义和自由主义,也都是从西方传来的,老实说谈不上什么“特色”。中国的特色不在于“主义”,而在于那个平台,中国的左右派是在一个和西方相反的平台上。于是中国的左右派首先都不是为老百姓考虑。我这并不是进行“道德谴责”,中国的左右派也许良心不比西方的左右派差,问题在于他们生存的平台不一样。于是他们无论左右,所扮演的角色就都与西方截然相反:咱们的左派鼓动国家向老百姓拼命收钱,不收就是该死的“新自由主义”;而咱们的右派就说国家不必为老百姓花钱,否则就是可恶的“福利国家”。过去说我们的做法是“打左灯,向右拐”。其实西方也有类似的问题。只不过方向相反:咱们的政府拥有“社会主义式的权力”却只承担“资本主义式的责任”,而他们的政府只有“资本主义式的权力”,却要承担“社会主义式的责任”。
      
        这就有了咱们的“模式”。其实中国并不比别的国家更左或者更右。只不过,中国“左”起来给政府扩大权力很容易,但追问它的责任却很困难;中国“右”起来呢?那推卸政府的责任很容易,但限制它的权力却很困难。这样搞,当然也有优越性,那就是原始积累的速度快,此外应付事态的能力也特别强,手中集中了巨量的钱,要搞经济刺激计划当然容易,要摆平什么人什么事,出手也特别阔绰。可是这样搞的后果是什么?通常人们都会说,像这样加速投资会不会加剧产能过剩,垄断部门谋取利益会不会导致两极分化的加剧,人为压低居民消费导致内需不足,以及权力集中的种种风险等等。这些我们姑且不论。现在我要讲的是:假如这样的模式以及以这一模式和前面说过的西方那种模式的互动为特征的、现在我们看到的这种全球化可以一直延续下去的话,中国和世界的未来将会怎样?
      
        有可能劣币驱逐良币
        现在国际上社会学界、政治学界对中国的批评还是有的,但是在经济学界我看到是一片赞扬声,一开始是“左派”、凯恩斯主义者赞扬,说中国不搞自由放任,真好!后来“右派”也跟上来,说中国不搞福利国家,真行!总而言之,现在西方经济学的左右派都觉得中国模式的确有吸引力,左派表扬中国低自由,右派表扬中国低福利,出现了一场大合唱。
      
        可是老实说,他们表扬归表扬,要学中国都学不了,除非他们废了他们的民主制度。道理很简单,在他们那个平台上要既降福利又降自由,几乎根本做不到。而且他们就真想这样吗?未必,其实他们左右两边不过是拿“中国奇迹”当自己的论据,敲打对方:左派夸奖中国低自由是要证明福利国家有理,右派夸奖中国低福利是要证明自由放任有理。可是既低自由又低福利的可能性,他们是不去想的。
      
        当然,既低自由又低福利却体现出“竞争优势”,这是在加入了全球化以后才出现的。如果两个模式关起门来竞争,我不认为这种模式有什么优越性。朝鲜就是一个例子,中国改革前也是一个例子,但是如果打开国门,在一个市场、投资行为都高度全球化,金融也高度全球化、但是人权标准没有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竞争,那这种模式的优越性就体现出来了。因为自由经济真正的优势是它的创新激励,要让人玩命地干活,它就未必敌得过铁腕体制。而在融入全球化的条件下,前者创新出来的东西后者可以学,后者的铁腕却是前者没法学的。于是后者不仅在一定意义上有“优势”,而且我认为的确有一种可能———这里我只讲可能,我从来不认为历史有什么“必然性”———在目前全球化的运作中会形成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为了说明这一点,我曾征引过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福格尔对美国南北战争前南方奴隶制经济“效率”问题的研究。同时也存在着相反的趋势,即全球化条件下也存在着“高人权”地区对“低人权”地区的改变作用。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互相影响明显增强,但哪一种影响最终胜出,并没有一种决定论的答案。
        而如果通过“为自由而限权、为福利而问责”的努力使我国的自由与福利都得到持续的进步,这实际上也就是上面讲的那种所谓与西方相反的“中国模式”的淡出和中国融入世界文明主流的过程。
        中国自由福利应更多
        现在有两种对中国未来的预言,我都不希望其变成现实:一种是中国崩溃论,说中国这样干下去总有一天会天下大乱。其实按照中国目前的经济能量和对世界经济影响的势头,如果中国崩溃,恐怕世界也要跟着崩溃。即使现在达不到这样的影响,将来也不能排除这种趋势。中国崩溃肯定不是中国的好事,但也不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好事。可是中国如果按照目前的模式一直发展,实际上也就是一直以自我剥削的方式成为别人透支的对象。这个优势有什么好?对世界不好,对中国人就真的好吗?我想只是对一些寡头好。
      
        所以我还是认为中国应该改变,改变其实也很简单,无论是自由还是福利都得向人家学习。政治自由的意义自不待言,经济自由也还要增加,要反垄断。至于说到福利国家,的确有很多毛病,但是中国还远远没有到所谓的“福利病”的那种程度。我觉得中国在福利问题上最应该避免的就是负福利现象。大家知道发达国家福利有高有低,所谓低福利就是只管最穷的人,其他人都不管,美国就是这样。所谓高福利就是福利覆盖率大,不那么穷的人也管。而我们呢?覆盖率并不高,但覆盖的方向和美国正好相反,不是覆盖最低的,而是覆盖最高层的,而且是从高往下覆盖。
      
        总之我们的福利和自由都应该更多,现在就不要讲什么“福利国家病”,首先把我们的负福利问题解决了再说。如果你是自由主义者,你首先应该否定特权福利,但是老百姓的福利现在中国刚刚才起步,反什么?而如果你是社会主义者,你应该首先推动国家对弱势群体承担责任。政府提供福利是应该的,不做就要受到指责,所谓福利国家就是这个意思。自由就更不用讲了。如果我们在这两个方面都有进步,中国与世界就有希望了。
      
        (原载昨日《经济观察报》,作者秦晖,本报有删节)
        日期:2010-04-09 11:33:06
        开阔
        今天高中同学告诉我有个在北京工作的同学来这里了,住在高中做了我们两年班主任的张老师的家里(他跟他的女儿一起住),在这里的同学顺便聚聚,也见见张老师。我很爽快地答应了,有些同学毕业后就没有再见过,也包括这个张老师。
        我与一个同班同学也是同在此城工作女生凤一直排斥着这位班主任张老师,因为他的势利和冷漠,曾经深深地伤害过我们稚嫩的自尊。我在高一的成绩很好,高二虽然成绩有所下滑,在班里排名还不错。高三时因为自己对高考彻底地丧失信心和自身状态的恐慌,第一学期常常抱病在家,没怎么去上课,成绩也急速下滑,一天早上,我在走廊上遇见张老师跟他说:我打算休学,放弃高考。张老师表示不解,说已经放我米了(预了考上的名额),就不要放弃了。我无语了,加上父母对休学的不支持,进退不得,只能在混乱中坚持下去。因为自己的心态和境况,我从成绩优秀的学生滑落到中等水平,感觉坐吃山空,靠以前的努力和积累的基础不至于让自己跌至谷底。
      
      


上一页     下一页  

共有206条记录; 当前148页/共206页   

[首页]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尾页]


第148节_走过抑郁,重生之旅在线阅读_ziluolan32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743 t:219-19930]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创建缓存:345d2 大小:7K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