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
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风流大唐-李世民和他的子孙们 |
第63节日期:2009-06-02 10:12:11
第7章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续一) 反正这话让李世民非常不高兴,比吃了一只绿头苍蝇还反胃。 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六月初,据说太白金星每每在白天像一盏明灯般赫然出现于天际,十分耀眼,按照古人的说法天有异像则人间有变,很多人都会相信这一套(包括现在名牌武装到牙齿的名人),小李有点慌神,于是叫主观星相的官员太史令察看,而占卜的最终结果也是令人啼笑皆非的将有女皇帝出现。而这也暗合了当时的秘记也就是谶记“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的谣言。李世民说不慌那是骗人,自己九死一生打了那么多的胜仗才坐上的龙椅居然没坐热就要换主人,他妈的,我还想把之传给子孙万代呢,难道叫我强壮大唐也学秦二世?我看谁有这样的能耐,于是便卯上了劲,非干个翻天覆地鱼死网破才善罢干休,这也是巩固天下的大仗啊。 当时御前将军李君羡做着左武卫将军,把守着玄武门。后来李世民在一次宴请武官的时候,做了一个酒令,让大伙都说出自己的小名。轮到君羡同学,他说自己的小名叫“五娘子”,然后得意地哈哈大笑,大家也跟着大笑不止。李世民听了一怔,立刻想起了“女主昌”的谶语(多么会理论联系实际善于透过事物表象看到本质,心思如此细密,不枉他成千古一帝),从此好像对上了暗号似地松了那颗被谶语搞得焦头烂额的憔悴的心,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好了,我知道是谁了,就是你小子了。 当然我们的小李是出了名的足智多谋,他不大可能立即暴露目标,让自己的所思所想立马晒在阳光下,不然就不是李世民了。于是他立马掩饰激动心情般地大笑道:“什么女子竟能如此勇猛!”大家更加暴笑如雷。回家后,李世民又迫不及待地重组“案情”,作了一次鞭辟入里的全面分析,李君羡的封邑是武连县公,官职是左武卫将军,把守的是玄武门,连籍贯也是武安,再加上又叫“五娘子”,这回你还不是“五(武)子登科”?谁会能中这么大的六合彩啊?不用说“女主武王”就是他了,连傻瓜都知道。在那时分里,小李一定庆幸老爹老妈给了他一个逻辑缜密的神探般脑袋,终于也像他表叔杨广干掉“反贼”李浑时露出了胜利的笑容,大唐江山从此不会被别人所觊觎。哇,这简直比干掉窦建德还有快感和成就感。 从此,李世民在内心里对这个屡建奇功且深受信任的五百年前是同宗的李君羡深怀疑忌和憎恶,认为李君羡就是一个威胁唐王朝天下的政治谋反“疑似者”(这个政治谋反疑似者比在下正肆虐世界之“猪流感疑似者”还可怕十倍,猪流感疑似者大都可能不会死,而政治谋反疑似者则大都必死无疑,不管真假)。所以在宫宴之后不久,李世民便将李君羡调离中央,出任华州刺史。即使如此,李世民仍是耿耿于怀,念念不忘。后来,有好事的御史奏“君羡与妖人交通,谋不轨”,这正中下怀,于是连审问都免了(那多费事)忙不迭将李君羡杀了,一了百了。 唉,正应了那句老话: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日期:2009-06-02 15:35:14 第8章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续二) 据说,这也是伟大领袖李世民制造的一宗最大的冤假错案,最终由谶语的最大受益者武女皇来进行平反昭雪,果然是“冤有头,债有主”。 很显然,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个谶语应在了谁的身上。四十二年后,也就是公元690年武则天代有天下,到了武则天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即武则天称帝建武周的第二年,李君羡的遗属终于“谐阕称冤”。武则天“乃追复其(李君羡)官爵,以礼改葬”。等于是给遭受无妄之灾而冤死的李君羡正式平反昭雪,追复官爵,厚礼改葬。也纠正了伟大领袖李世民因主观臆想而造成的冤假错案,有错能改善莫大焉。这个当然也可以理解为武女皇知恩图报,也彰显了她翻身不忘本、喝水不忘挖井人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因为如果不是当时喝凉水也塞牙倒霉透顶的李君羡无意中为她挡住了这场灭顶之灾,估计聪明过人的小李始终有一天会查到她的头上,因为这不知真假的秘记明显对她不利,显然她也符合了其中的很多条件。有人甚至认为小李已经知道是她,由于星相大师李淳风(历史上的著名预言家,大名鼎鼎的预言书《推背图》的作者)的搅局,才使她免于一死,并如愿以偿登上帝位,成了中国历史上威风八面的唯一女皇帝,这个基本上是有点玄,比侦探小说还悬念迭起。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那么,聪明绝顶贵为千古一帝的李世民为什么会糊涂到因一条子虚乌有的谶语(这个也没有证据能证明是诡计多端的武女皇找人放出贼喊捉贼的),而制造了一起贻笑大方的千古冤案了呢? 这个问题当然与李氏得天下的过程结果息息相关,因为李家也是由一条流行语般的谶语“李氏当为天子”而得天下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谶语也就是古代的流行词,类似于“打酱油”、“躲猫猫“等网络超强流行语,而且政治意味和政治指数更高。 据《资治通鉴》卷一八三炀帝大业十二年(616)条有云:在隋末,杨氏将灭、李氏将兴的谶语广为流传,李密、李渊、李轨均先后以之号令天下。李密自雍州(邱)亡命,往来诸帅间,说以取天下之策,始皆不信。久之,稍以为然,相谓曰“斯人公卿子弟,志气若是。今人人皆云杨氏将灭,李氏将兴。吾闻王者不死,斯人再三获济,岂非其人乎!”由是渐敬密……会有李玄英者,自东都逃来,,经历诸贼,,求访李密,云“斯人当代隋家。”人问其故,玄英言:“比来民间谣歌,有《桃李章》曰:‘桃李子,皇后绕扬州,宛转花园里。勿浪语,谁道许!’‘桃李子’谓逃亡者李氏之子也;皇与后,皆君也;‘宛转花园里’,谓天子在扬州无还日,将转于沟壑也;‘莫浪语,谁道许’,密也。”李密后来贵为瓦岗寨主,瓦岗寨也成为反隋的主要力量,沉重地打击了隋朝的统治阶级,动摇了它的政权合法性和统治基础,基本上此谶语的功劳居功至伟,从这个层面上考量,你基本上也知道了古代流行语谶语的巨大政治“核爆力”。 |
第63节_风流大唐-李世民和他的子孙们在线阅读_鼎湖听泉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924 t:218-8979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创建缓存:7673c 大小:5K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