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
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风流大唐-李世民和他的子孙们 |
第64节日期:2009-06-03 10:05:00
第9章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续三) 基于以上的论述,你也基本上能理解小李所做的“荒唐事”是基于怎样的政治高度来维持唐朝政权合法性的了,所以好像也不能说是可笑的举动,如果不是用现代人的眼光和高度来衡量的话,而是把之纳入李世民生活的那个特定历史时代中来考量的话,那么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此外,在《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上有云:帝(李渊)以姓名著于图谶,太原王者所在,虑被猜忌因而祸及,颇有所晦。时皇太子在河东,独秦王侍侧耳,谓王曰:“隋历将尽,吾家继膺符命……然天命有在,吾应会昌,未必不以此相启。今呈励谨,当敬天之诫,以卜兴亡。自天佑吾,彼焉能害,天必亡我,何所逃刑。”从上面的话里显而易见并再次印证,李家也是靠一句谶语发家打下大唐江山的,又怎么会将“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这种政治指向性很强关系到大唐存亡的谶语置若罔闻假装扮清高呢?那简直就是把李家的福祉不当一回事,这当然不是精明强干的小李所犯的“低级错误”,当根本利益受到侵害时,人的本能基本上也是奋起反抗,不管这反抗本身是否合乎情理和逻辑。 在那种科技文化和资讯都不能说是高达发达的封建时代,当时的人们基本上都非常相信谶语,因为这很多的时候基本上等同于政治路线,至少是一种指向性很强的“先进政治理念”,李世民不顾交情立马对以前十分信任和重用的御前将军李君羡反目成仇,大部分源自于当时世人那严重得可以影响政局稳定的民间迷信,不能不把之当作洪水猛兽来严阵以待,这个基本上可以理解。 《苏轼集》卷一百五??志林十三条中也有曰:“汉景帝以鞅鞅而杀周亚夫,曹操以名重而杀孔融,晋文帝以卧龙而杀嵇康,晋景帝亦以名重而杀夏侯玄,宋明帝以族大而杀王彧,齐后主以谣言而杀斛律光,唐太宗以谶而杀李君羡,武后以谣言而杀裴炎,世皆以为非也。”基本上也说了李君羡的死因是源于统治者的那种巩固江山的政治需要使然,换谁都会这么干,概莫能外! 关于斛律光之死,就是死在一个著名的童谣上,这个相当有趣,简直就是一种别开生面的死亡游戏。当时北周勋州刺史韦孝宽(李世民的韦贵妃的曾祖,和李世民的曾祖李虎一样功名显赫,这个在那种士族门阀制度森严的社会里小李娶寡妇的原因可想而知)搞了一个“反间计”,派人在邺城散布“百升(斛)飞上天,明月(斛律光表字)照长安”、“高山不推自崩,槲木不扶自举”的童谣,唱得街知巷闻,朝中的死对头弄臣祖公公还怕他不死,也胡编什么“盲公公下大斧,饶舌老母不得语”的歌谣里应外合,恨不得打倒了再踏上N只脚,推波助澜的结果使得北齐后主高纬冤杀了忠臣良将斛律光,并把北齐的政治支柱也砍倒了,最终导致了北齐的灭亡,大家一起完蛋。可见童谣谶语并非什么神秘预言,完全是出自别有用心者的早有预谋的策划,有很重的人为设定的痕迹,最终目的也就是进行另类政治宣传以兜售其奸,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并不像唐朝星相大师李淳风所说的什么“天命难违”那么冠冕堂皇,尽管据说此老易学预测十分了得可预知千年事。 古书的“昔黄帝受命,风后受河图;舜、禹有天下,凤皇翔,洛出书;汤之王,白鸟为符;文王为西伯,赤鸟衔丹书;武王伐殷,白鱼升舟;高祖始起,白蛇为征”其实都是此类谶语,只不过是正式点典故点而已,基本上也逃脱不了“谣言”的范畴。 日期:2009-06-04 10:34:07 第10章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续四) 而关于这样带有明显政治宣传的谶语故事自古往今可谓是不胜枚举,不说也罢。最近大热的电视连续剧《李小龙传奇》,据说李小龙拍摄《死亡游戏》就是他暴亡的一种预兆,也算是“一语成谶”吧,此是闲话,打住。 现在,我们来说李君羡被判处死刑的表面证供即其具体罪状,也就是所谓“与妖人交通,谋不轨”的罪名(当然就是谋反罪,这是名正言顺要杀头的,决不会是谶语入罪,那显得太滑稽,谋反证据基本上也不会太难找,就像中世纪的外国红衣主教都可以任由别人密告处置人一样简单),据《资治通鉴》卷一九五载曰“有布衣员道信,自言能绝粒,晓佛法,君羡(在华州)深敬信之,数相从,屏人语”。李世民本人曾信过佛(以前想认老子做祖宗时好像也信过道教),还是十分热衷的那种,晚年也并不排佛。李君羡敬信员道信,并与之“数相从”,也只不过是一种信佛的行为,关键是这可以解读为谋反证据,果然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你要死的话说什么都没用九条牛也拉不回,因为你是夺大唐江山的下凡神人“五(武)娘子”,必须死,就这么简单。至于“屏人语”,语什么?史书吞云吐雾语焉不详。反正你们是想作反,当然是语谋反的事情了,还能语什么呢?绝对不会是和佛门中人谈勾靓女的事了,呵呵。原来犯罪证据也是可以设定的,只要有这样的需要。于是,李世民连审都懒得审,“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于是一宗千古奇案就这样因一个小酒令中的一个小名而水到渠成,想想还真有一点草菅人命的味道。 事情发展的结果大家都已经一目了然,李世民的武才人才是真身,说起来武才人也是应该发达,而且是行运行到脚趾尾的那种,本来已经下岗却被娘娘腔皇帝“慧眼识珠”从尼姑庵接回来当皇后,还因一条八竿子不沾边的谶语当上了女皇帝。唉,上帝在关上一扇窗时也一定给你打开一道门,兄弟,别气馁呵。 最后,我们用出现《秘记》谶语后李世民和李淳风的对话作结。那时候,李世民曾秘密召见太史令李淳风在皇宫密室加以垂询:“《秘记》所云,信有之乎?”李淳风答道:“臣仰稽天象,俯察历数,其人已在陛下宫中,为亲属,自今不过三十年,当王天下,杀唐子孙殆尽,其兆既成矣。”太宗又问:“疑似者尽杀之,何如?”李淳风答道:“天之所命,人不能违也。王者不死,徒多杀无辜。且自今以往三十年,其人已老,庶几颇有慈心,为祸或浅。今借使得而杀之,天或生壮者肆其怨毒,恐陛下子孙,无遗类矣。” 历史的诡异之音好像还历历在耳,仿似昨天,并且呈倍数增长,像那些神话故事里主声音的神的洪亮之声响得深远。这次密谈后,还算有良好控制能力的李世民虽没将“疑似者尽杀之”的想法付诸行动(有好事者也曾劝隋炀帝尽杀天下李氏),然而晚年逐渐没有雄才大略逐渐迷信的他对传言与天象术数的迷信却与日俱增与时俱进,并大到无穷大,以至于吃方士的“三无牌”金丹而暴亡,为迷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嗨!当然他对武氏女王将取代唐朝天下这件事特别留意,日日惦记,成了一大心病。最终导致了曾经的爱将李君羡被无辜冤杀。 呜呼哀哉! |
第64节_风流大唐-李世民和他的子孙们在线阅读_鼎湖听泉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924 t:218-88048]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创建缓存:53975 大小:6K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