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关键字: 热门搜索: 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网站首页 > 都市小说 > 法哲学原理或自然法和国家学纲要

第7章


      
          ②同上。
      
      -- 26
      
          黑格尔著《法哲学原理》一书评述52
      
          民的真意或黑格尔所谓“理性需要”。
      
          显然,他这里神秘化了人民的需要,也神秘化了少数统治者的“深刻的认识和判断”。
      
          其实人民要求土地、要求生活、要求革命、反对剥削,人民不特自己知道,且常表现为农民起义、工人罢工的行动,这是谁都知道的事情,就是黑格尔恭维为有“深刻的认识和判断”的反动统治阶级偏偏不知道,偏偏要反对。这就可以充分看出,黑格尔的政治立场不是站在人民一边,而是站在寡头的剥削阶级或贵族与资产阶级的联合一边,所以在黑格尔提到人民时,我们读到的都是他反人民、反群众、反民主的最保守、最反动的词句,说什么“作为单个人的多数人(人们往往喜欢称之为。。。
      
          ‘人民’)的确是一种总体,但只是一种群体,只是一群无定形的东西。。。。。
      
          因此,他们的行动完全是自发的、无理性的、野蛮的、恐怖的。“这的确反映了被法国大革命吓坏了的德国资产阶级的意见。
      
          最后黑格尔对于公共舆论的态度也一面表现了他崇拜伟大人物的唯心主义历史观,另一面也表示他轻视舆论和反民主的保守思想。
      
          他说:“在公共舆论中真理和无穷错误直接混杂在一起,……可是实体性的东西是不能从公共舆论中找到的”。他又说,“公共舆论又值得重。。。。
      
          视,又不值一顾。不值一顾的是它的具体意识和具体表达,值得重视。。。。。。
      
          的是在那具体表达中只是隐隐约约地映现着的本质基础。“
      
          他认为,舆论本身不值得一顾,值得重视、恭维的乃是能够在同错误搅在一起的舆论中发现其真理的“伟大人物”。因为据他说,“公共舆论中有一切种类的错误和真理,找出其中的真理乃是伟大人物的事。谁道出了他那个时代的意志,把它告诉他那个时代并使之实现,他就是那个时代的伟大人物。”
      
          须知伟大人物在舆论中发现的真理已不是舆论,而是伟大人物的天才睿智、“深刻的认识和判断”
      
          ,在黑格尔看来,伟大人物不是从舆论中、从群众中逐渐成长起来的,他是高于群众,亦即脱离群众、站在群众之上的天才,所以黑格尔所了解的伟大人物就表现出轻蔑群众,藐视群众的一面。
      
          他以崇拜脱离群众的天才英雄的语气说:
      
      -- 27
      
          62黑格尔著《法哲学原理》一书评述
      
          “脱离公共舆论而独立乃是取得某种伟大的和合乎理性的成就(不论在现实生活或科学方面)的第一个形式上条件。”又说,“谁在这里和那里听到了公共舆论而不懂得去藐视它,这种人决做不出伟大的事业来。”所以,黑格尔谈舆论,其目的不是教人尊重舆论,重视民主,而是教人藐视舆论,崇拜“伟大人物”
      
          ;再则黑格尔谈立法权,不是教人重视立法权,发扬民主,而是教人更信任王权,更信任“精明干练”
      
          、“有深刻的认识和判断”
      
          的官吏和官僚集团。
      
          立法权只是在三位一体的逻辑上聊备一格,以资点缀而已。这里我们又读到马克思对黑格尔论立法权的精辟的总结式的批评。
      
          马克思说,在黑格尔那里,“各等级的代表〔即指议会代表〕只是一种纯粹的奢侈品。
      
          所以各等级的存在,究其实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
      
          ①又说,“黑格尔之所以要等级要素〔议会、立法权〕这一奢侈品,只是为了迎合逻辑。”
      
          ②
      
          (六)
      
          以上着重评述了黑格尔关于王权、行政权、立法权的论述,三权亦即“对内主权”
      
          ,被认作属于“内部国家制度本身”。和国家对内主权相对应的他叫做“对外主权”。
      
          国家在诸国家之中也是一个个体。
      
          一个国家对别的国家的关系也是个体对个体的关系,都具有“排他性的自为存在”
      
          ,都是“独立自主的”。国家的独立自主被他看成“现实精神的自为的存在在这种独立性中达到了它的定在,所以独立自主是一。。。。。。。。
      
          个民族最基本的自由和最高的荣誉。“
      
          据此黑格尔论证爱国主义说,为了保卫国家的独立、自由和荣誉,牺牲个人的利益和权利,乃是“肯定个人的绝对个体性”
      
          (这他又叫做“实体性的个体性”)
      
          ,而所放弃的。。
      
          乃是“个人的偶然和易变的个体性。”因此个人对国家就“有义务接受
      
          ①《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323页。
      
          ②《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324页。
      
      -- 28
      
          黑格尔著《法哲学原理》一书评述72
      
          危险和牺牲,无论生命财产方面,或是意见和一切天然属于日常生活的方面,以保存这种实体性的个体性,即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黑格尔不唯从资产阶级保守主义的立场出发,来宣扬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他还进一步提出他著名的荒谬学说,所谓“战争的伦理性”
      
          ,替资本主义世界的国际战争辩护。
      
          他大肆宣扬“战争的伦理性因素”。说“战争不应看成一种绝对的罪恶”。他论证了战争的必然性,认为战争不是基于“纯粹外在的偶然性”。
      
          他认为战争的发生不是偶然地出于“当权者或民族的激情,不公正的事由,或任何其他不应有的事”。换言之,战争,在他看来,不惟是必然的,而且是应然的。他不具体分析战争的社会根源、历史条件或种种基于客观条件的必然性,而唯心主义地从伦理出发去宣扬一般战争的必然性与应然性。他也不区别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而漫无差别地宣扬战争有保持民族伦理生活的健康、防止长期和平会使民族腐化堕落的作用,①这显然是替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冒险和殖民主义扩张提供理论的基础。
      
          当然,当黑格尔歌颂战争的伦理意义时,他心目中也许是想到拿破仑战争曾导致普鲁士王国的复兴,似乎增进了日耳曼民族的所谓“伦理的健康”。这显然表示黑格尔只是片面地、孤立地、表面地看问题,对拿破仑战争缺乏科学的、历史的分析,才会得出这种唯心的错误的结论。我们看到,黑格尔的后人两次发动世界大战,为全世界、为欧洲人民,特别为德国人民带来重大灾殃,已讽刺地用历史事实驳斥了黑格尔认战争有保持伦理健康和防腐作用的荒谬思想。
      
          黑格尔绝对化了国家,把国家看成自在自为的东西。
      
          他强调:“作为国家的民族,其实体性的合理性和直接的现实性就是精神,因而是地上的绝对权力。”
      
          每一个国家因此都有其特殊意志,于是国与国的关系就“处在自然状态中”
      
          ,亦即互相争战中,国与国的关系和权利,没
      
          ①参看本书第324节。
      
      -- 29
      
          82黑格尔著《法哲学原理》一书评述
      
          有“超国家权力的普遍意志”来予以规定。所谓“国际法的那种普遍规定总是停留在应然上”
      
          ,不能得到有效的实现。
      
          因此,照黑格尔看来,“如果特殊意志之间不能达到协议,国际争端只有通过战争来解决。”。。
      
          足见他不唯论证了国际战争的不可避免性,他还指出战争是解决国际争端唯一手段或唯一仲裁者。这种说法不仅表示黑格尔的国家哲学说没有出路,也反映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没有出路。
      
          然而黑格尔绝不会承认自己的国家哲学没有出路。为了结束他的“法哲学”
      
          ,为了粉饰除了用战争外,国际争端无法解决,最后提出他的唯心主义的抽象概念“世界精神”来拯救困难。于是他说:“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是摇摆不定的,也没有裁判官来调整这种关系,唯一最高裁判官是普遍的绝对精神,即世界精神。”这就是说,把国际争执的解决,战争的胜负、和平的实现一概推到空洞遥远的人类历史、世界精神那里去了。
      
          他认为世界精神就是历史哲学研究的对象,世界精神就是贯穿在世界历史进程的理性力量。这样“法哲学”的结束就过渡到历史哲学的领域了。
      
          (七)
      
          以上我们按照原书次序简单地评述了黑格尔《法哲学》一书的主要内容。由于阶级的限制,由于时代的限制,特别是由于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和晚年特别保守的政治立场出发来论述《法哲学》,使得这书成为他的保守的政治思想的集中表现,而他的唯心主义体系之应用来论证《法哲学》,其反动和危害的后果,尤其是显著地暴露出来。
      
          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却充满了批判的、革命的哲学的天才光芒,有深刻、丰富的内容值得我们深入学习挖掘。


上一页     下一页  

共有96条记录; 当前7页/共96页   

[首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尾页]


第7章_法哲学原理或自然法和国家学纲要在线阅读_[德]黑格尔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920 t:218-88960]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调用缓存:bc10d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