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节
李幺傻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王及人又总结日军的工事特点:敌人的防御阵地,都设在要道两侧的密林里,既不扫清射界,也无需设副防御。阵地构筑成一个圆圈形,内中交通壕四通八达。在古老大树上,还用沙包筑成一些小碉堡。这样的防御阵地时很难攻击的。
那么针对这种很难攻击的防御阵地,中国军队怎么办?王及人还总结了中国军队的作战特点:这些阵地由于树木遮挡,连坦克也无法开进去,但是,每次攻击的时候,我方先凭借优势的火力,用各种火炮进行广泛射击,把敌人阵地周围的树木炸得枝叶尽秃,只剩下一根根枯焦的木桩,如同大火烧过一样,使敌人阵地完全暴露出来。在炮击的同时,步兵掘壕前进,围绕敌阵构筑包围工事。将敌阵围住后,然后用迫击炮、火箭筒、喷火枪、机枪和手榴弹等,一齐向敌阵猛烈发射。这种打法,才能彻底消灭敌人,取得攻击的胜利。
王及人所说的喷火枪,就是火焰喷射器。这种武器当时在中国战场还没有出现。
这种战法连美国人都感到折服,他们认为这是丛林战的创举。
其实想想,除了这种办法,还真想不到更好的办法了。在百团大战的关家垴战斗中,八路军上万人围住日军冈崎大队的500人猛攻,因为缺少重武器,无法攻上关家垴,八路军中的智多星刘伯承将军也是采用土攻的方法,一步步接近日军,终于将日军逼退到了半山腰。
孙立人和刘伯承的想法,如出一辙。
事实上,新一军是一支和八路军很有感情的队伍。新一军的战士们,最爱唱两首歌曲,一首是《新一军军歌》,一首是《八路军军歌》。因为《八路军军歌》的歌词,太符合他们孤悬海外,艰苦反击的心境了。《八路军军歌》是这样写的:
铁流两万五千里,
直向着一个坚定的方向!
苦斗十年锻炼成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一旦强虏寇边疆,
慷慨悲歌上战场
………
新一军全体官兵,从中国到缅甸,从缅甸到印度,又从印度反击回国,这一路上也走过了两万五千里。他们一路向东,直朝着一个坚定的方向,这个方向就是回家,回家。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住回家的方向。他们这一路上,打得日军18师团补充兵员达到15次之多,第28师团在给缅甸方面军司令所写的文件中,这样写道:“支那军归家心切,锐不可当。”
说实话,《八路军军歌?的歌词写得不如《新四军军歌》的歌词有气势。看看《新四军军歌》的歌词:
光荣北伐武昌城下,
血染着我们的姓名;
孤军奋斗罗霄山上,
继承了先烈的殊勋。
………
在我所能找到的中国军队的军歌中,我觉得最有气势的是《钢七军军歌》,看看《钢七军军歌》歌词:
男儿胆大可包天,
参加敢死队!
沙场血战拼头颅,
视死也如归! 宁玉碎,勿瓦全!
革命将士大无畏! ………
一上战场就要拼脑袋,就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样的部队,谁能不怕?
严格意义上来说,新一军不是国民党的队伍。
军长孙立人不是国民党党员,更不是黄埔系,而且在他的战争生涯中,一直遭受黄埔系的排挤和打击;在他的前半生,他不属于国民党中的任何一个帮派;在他的后半生,他被蒋氏父子关押长达33年。放眼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也难以找到这样的悲情英雄。
新一军中也没有建立国民党党部,它也不受国民政府领导,国民政府也没有给他提供任何装备援助。新一军中的著名将领,没有一个是黄埔军校毕业的,但是他们都毕业于欧美的著名军校。和当时国民党军队中普遍存在的腐败和军阀作风不同,新一军自上而下廉洁清明,财务公开,官兵一致。孙立人始终和战士们在一起吃饭,剃着光头,手拿冲锋枪,和战士们在一起冲锋,当年的国民党军队中,我不知道谁还能够做到这一点。
新一军是一支中国人的军队,它不属于任何党派。
这支不属于任何党派的新一军,在缅北战场上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在冬天的旷野上伏击
日期:2012-04-30 20:53:34
【4-48】
李文才所在的113团攻打太柏家的时候,张义栻所在的114团已经绕过太柏家,来到了太柏家南面的孟洋河。
孟洋河是一条长约六十里的河流,它是这些天新38师一直在两岸激战的大奈河的支流。这里河流九曲回环,树林高大稠密,地势陡峭起伏。从这里,向北可以支援太柏家,向南可以防御孟关,它是太柏家的后院,也是孟关的前门。而孟关,则是日军18师团司令部的所在地,也是18师团师团长田中新一的所在地。
孟关,在孙立人的心中特别重要。这时候的孙立人长髯飘飘,已经不是照片上的那个长身玉立、气质儒雅的书生模样,他还和那些敢死队员一样,将头皮刮得铮亮,戴着头盔,为了行动方便,打着绑腿。遇到战事胶着的时候,他就绰把冲锋枪,和敢死队一起向前冲击。
孙立人发誓说:“打不下孟关,永远不剃胡须。”
这些天里,日军曾经派出了上百名狙击手,躲藏在从于邦到孟关的大树上,准备射杀孙立人,这些狙击手除了带足子弹外,每人身上还装着一张孙立人的照片,照片上的孙立人没有留胡须,脚蹬马靴,肩上将星闪烁,看起来儒雅而威严。
日军每名狙击手都把孙立人的容貌特点熟记在心,每个狙击手都知道,如果射杀成功,就会立下最大的功劳。在田中新一的眼中,中国驻印军总指挥史迪威不可怕,中国驻印军参谋长鲍特纳更不可怕,中国驻印军新一军军长、被架空了的郑洞国也不可怕,谁是最可怕的呢?最可怕的就是这个书生模样的、新一军副军长兼新38师师长孙立人。
所以,田中新一在这一路派出了上百名18师团中最优秀的狙击手,专门等候孙立人。
每个狙击手都想立下盖世奇功。
就在114团攻打孟洋河的时候,战士们抓住了一个名叫今田宽敏的日本兵。
今田宽敏交代说,在第一次缅甸战役中,因为孙立人带着新38师解救了被围困的7000名英军,击败了日军两个联队,所以,18师团上上下下几乎都知道孙立人的威名。第二次缅甸战役中,18师团接连被孙立人率领的新38师击败,所以对孙立人又恨又怕。师团部命令下属各部队,牢牢记住孙立人的面容身材,多派狙击手,不惜一切代价,射杀孙立人。能够射杀孙立人,就是奇功一件。
可是,日军狙击手找了这么多天,居然没有看到孙立人。
这可真奇怪!
后来,新38师的战士们抓住了一名日军狙击手,交给上尉翻译钟正平审讯。
钟正平的经历也很传奇。新38师政治部副主任孙克刚曾经记述过钟正平的事情。
那时候,日军经常派出小部队,偷袭中国军队,割电话线,伏击车队,骚扰不断。中国军队为了对付这伙小鬼子,也派出小分队予以拦击。
从这里也能看出来新一军比日军的战术高明多了。八年抗战,八路军一直在敌后打游击,不断骚扰日军,抢夺装备,而日军硬是没有任何办法。而新一军面对这种游击战,以小治小,日军在暗处,我更在暗处。日军是幽灵,而我更是魔鬼,魔鬼专治各种幽灵。
有一次,日军偷袭的小部队,和中国专打日军小部队的小分队遭遇了,双方一番激战,中国小分队击败了日军的小部队,攻上了日军坚守的阵地时,突然看到阵地上有一个日本兵坐在地上,面露喜色,就将他带了回去。
这名被俘的日本兵,就是钟正平,他出生在台湾。1944年,日军多线开战,败仗连连,兵力严重不够用,就将日本殖民地台湾出生的钟正平应召入伍,带到缅甸做炮灰。钟正平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中国人,所以,他总在找机会想反正投诚。终于,这次他抓住了机会,加入了新一军。因为钟正平对日语非常精通,就担任新38师的上尉翻译。
调用缓存:86a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