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天下第一军(75章/107章)

第75节

李幺傻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即使田中新一也想到了迂回包抄,但是,他比孙立人晚了一步。而晚了这一步,就决定了日军失败的命运。
        此后,中国军队把日军赶得距离新平洋越来越远,日军想要再采取迂回包抄的战术,已经不可能了。
      
        说到56师团,就不能不说到日军的迷信。
        56师团,代号龙师团。据老兵讲述,56师团在滇西作战的时候,看到滇西那些地名,就惶恐不安。松山有个地名,叫滚龙坡;滇西有个地名,叫龙陵,日军56师团的士兵,联想到他们的师团代号,就预感到这场战役要失败。
        这是老兵讲述,不知真假。
        114团一营一连连长张义栻见证了孟洋河战斗的全过程。
        在孟洋河,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了阵地战,日军凭借着坚固的工事,展开顽强抗击。战斗处于胶着状态,相持不下。
      
        据史料记载,当时,敌我双方炮火交织,各式各样的炮弹,在阵地上空飞掠,团长李鸿所在的114团团部,周围树木都被烧为焦炭。中国军队每占领一个阵地,都会遭到日军疯狂反扑。这种狗皮膏药式的激战,日以继夜,通宵达旦。
        为了对付日军有组织的反攻,114团团长李鸿当即采取穿隙深入,渗透分割的战术,组织突击分队,从日军阵地的结合部切入,向日军纵深穿插渗透,然后将日军分割包围,各个歼灭。
        但是,18师团的战斗意志非常顽强,他们也清楚地知道,太柏家丢失,田中新一所在的孟关就门户洞开,所以,日军在拼死防守。尽管18师团不属于日军的甲级师团,但是,它的战斗品质丝毫不输于日军甲级师团。
        张义栻记忆中的那场战斗是这样的。114团三营在营长胡道生的率领下,在左翼与日军激战;二营在营长李卓的率领下,从右面砍树开路,向日军逼近。而张义栻所在的一营,在正面攻击日军。
        一营营长名叫彭克立,就是当年驻守腊戍,新38师主力西撤,他们不得不跟着66军撤退回国的那个营。在国内,好多部队都盯上了这个营,都想吞并,但是他们决意要找到新38师,要找到孙立人,最后克服重重困难,从国内来到印度蓝姆伽,终于归队的那个营。
        这个营也不是于邦战斗中,被日军包围在大榕树的那个营。这个营的番号是114团第一营,那个营的番号是112团第一营;这个营的营长叫彭克立,那个营的营长叫李克己。这两个营的部队番号和营长名字,都很相似。
        一营在与日军正面交火的时候,三连长褚幼平猛攻日军正面,吸引日军火力;一连长张义栻和二连长蒋又新分别从两边包围日军。日军三面受敌,水源又被截断,痛苦不堪。
        在热带丛林中,没有水喝,是最大的苦难。
      
        在于邦,包围圈中的中国军队,能够得到飞机的空投补给;在孟洋河,包围圈中的日军,只能坐以待毙。
        就在这时候,今田宽敏被俘虏了。
        今田宽敏这样供述:“我们的阵地里,粮食弹药,还是存着很多,就是找不到水喝,大家都十分恐慌。”
        今田宽敏还供述道:“官长对我们讲话,总是说中国兵凶恶得很,捉到日本人就砍头,所以,当我被俘的时候,非常害怕,以为一定是死,不想反而受到优待。”
        日军军官对士兵,进行的都是洗脑教育,说中国士兵见到日军就杀,是为了让日军至死不降。中国军队优待日军战俘,其实是做给日军看的,是一种宣传攻势,减弱日军的战斗力。等到缅甸战局已定,孙立人带着600名日军战俘开到广州,这时候日军受到的不再是优待了,而是重体力劳动,让这些战俘在白云山下修建新一军阵亡烈士纪念碑和公墓,用汗水洗刷罪恶。孙立人在《陆军新编第一军印缅阵亡将士墓记》中是这样写的:“鸠工始于三十四年十一月五日,由敌二十三军检日俘六百人,任土石工作,以流汗报流血,亦所以慰先烈于九泉也。”
      
        600名日军战俘修建纪念碑和公墓,前前后后花费了一年半时间。想来这段经历,每一个战俘终身难忘。
        优待战俘,是在特定条件下的政策;如果胜利后还优待战俘,怎么对得起那么多牺牲的中国军人?
        中国军人在突击。
        日期:2012-05-01 18:28:08
        【4-51】
      
        李鸿展开了政治攻势,命令连夜印刷了大量传单,投放在日军阵地,传单上的内容为,中国军队优待俘虏,劝告日军投降。
        然而,等候了一天,没有结果,日军的战斗意志确实很顽强,洗脑的武士道也深入人心。
        第三天凌晨,李鸿下令展开攻击。双方展开了肉搏战,阵地犬牙交错,你来我往,极为激烈。
        这场战斗中,有一些小故事,能够反映出当年战事的激烈。
        李明友是一名重机枪手,在阵地的反复争夺中,一股日军冲上了阵地,战士们和日军捉对厮杀。李明友的武器是重机枪,拿不动,而日军手持上了刺刀的三八大盖,所以,在肉搏战中,李明友处于下风。但是,李明友精通拳脚,他空手入白刃,硬是把前来抢夺重机枪的日军打得落花流水。
      
        日军也都是训练有素的,他们看到机枪,应该也不会是一个人来抢夺,而李明友能够空手打败几名日军,说明功夫是相当好。
        可惜的是,在资料中,李明友的名字只出现过这一次,不知道他的结局。
        沈松林的名字也只出现过一次。
        中国军队进攻受阻,面前有日军一个重机枪碉堡,一个轻机枪碉堡,沈松林和李少知每人身上带着十几颗手榴弹,奉命去炸碉堡,沈松林炸重机枪碉堡,李少知炸轻机枪碉堡。
        沈松林爬到重机枪碉堡的侧面时,日军的机枪正在欢叫着。沈松林拔下两个手榴弹,想从日军的机枪射击孔扔进去,可是,射击孔太小了,他连扔两个,都没有扔进去。就在沈松林准备扔第三颗的时候,日军发现了他,从射击孔捡起嘶嘶冒烟的手榴弹,向着沈松林扔来。沈松林当时爬在陡峭的悬崖上,手榴弹滚到了他的下方爆炸,让他受了一点轻伤。沈松林忍着伤痛,再次拔出一颗手榴弹,对着射击孔扔过去,这下,手榴弹像高尔夫球一样,钻进了日军狭小的射击孔。然后,沈松林就听到震天动地的一声响,碉堡被炸塌了半边。
      
        沈松林担心碉堡里还有日军,就扔出了第四颗手榴弹,可是,这时候突然从碉堡里跳出了一名日军,沈松林的第四颗手榴弹正好砸在这名日军的钢盔上。日军也看到了沈松林,但是他已经完全被吓傻了,没有还击,就慌慌张张逃走了。
        沈松林又等待了一会儿,听到碉堡里再也没有动静,这才走过去,去搬日军的重机枪,可是,重机枪有一半埋在土中,他根本就搬不动,还把自己的手弄伤了。后来,班长带着全班战士赶过来,把那挺重机枪拉了出来,一清点,沈松林炸死了三名日军。
        去炸日军轻机枪碉堡的李少知是什么情况,不知道。
        抗战时期,有太多的无名英雄,也有太多像李明友和沈松林这样的有名英雄。然而,李明友和沈松林们来自哪里,他们以后又去了哪里,依然没有人知道。
        当欧美国家,能够将他们二战时期的死亡人数精确到个位数;能够将每一位阵亡将士的姓名,镌刻在墓碑上的时候;而在我们这里,对死亡人数还模糊在千位数,甚至万位数;数以十万计,甚至几十万计的阵亡士兵,他们叫什么名字,他们家在哪里,他们家中都有些什么人,他们的父母妻儿是不是一直在等待他们,没有人知道。
      
        因为我是陕西人,我最早接触和采访的是中条山保卫战,这是一场以陕西军为主力的保卫战。中条山保卫战和中条山战役不一样。中条山保卫战打了将近三年,而中条山战役打了只有一个月。中条山保卫战胜利了,而中条山战役失败了。中条山战役开始的时候,陕西军已经被调离了中条山,他们没有参加中条山战役。
      




返回目录

[72]   [73]   [74]   75   [76]   [77]   [78]  

[首章]  [尾章] 75章/共107章


电脑版 返回顶部

创建缓存:08a23 大小: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