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节
宗承灏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日期:2009-07-28 22:25:15
正在这时,李渊召窦建德旧部范愿、高雅贤等人去长安。因为有了王世充手下单雄信等人被斩的先例,这些人认为这时候老李召见自己肯定没好果子吃,于是几个人一合计,决定敲锣打鼓重开张相约旧部重新聚集造反。
刘黑闼曾在窦建德手下受封汉东公,地位较高,当时正在漳南县(今河北故城县东南)隐居种菜,貌似农民实则内心蠢蠢欲动。大家合计来合计去就想请刘黑闼出来领头造反。
这帮人找到刘黑闼的时候,黑闼兄正在菜园子里挥汗如雨地锄地,一听要给窦老大报仇,马上扔了锄头,宰羊杀牛呼朋唤友准备造反。
武德四年七月,刘黑闼先占了漳南,设坛祭窦,自称大将军。后来刘黑闼又干掉了唐淮安王李神通、幽州总管李艺的联军,擒唐将薛万钧兄弟。尤其是打李绩,李绩在唐将之中也算是个牛掰人物。克星,如果每个人都有一个克星,那刘黑闼可以称得上是李绩的克星,基本是见一次克一次。
这时候窦建德原先的小弟们一看,刘黑闼这么能打,跟着他有前途啊。于是都从这个世界的各个犄角旮旯里冒出来争相投靠。半年之间,刘黑闼席卷河北大部,气势汹汹。刘黑闼以洺州为都,称汉东王。刘黑闼南渡焰水与唐军交战(参见洺水之战),被李世民掘堤水淹,兵败北走突厥。
唐统治者先后派李世民、李元吉前去征讨,虽然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但由于实行“悬民处死”的高压政策象一柄利剑一直悬在那里,搞得人心不稳,并没有彻底解决问题。
这时候突厥颉利可汗派数万骑兵支援刘黑闼一起讨伐唐军,这次唐军两线作战吃了大亏。刘黑闼每天在太行山边上左右晃悠,而且还干掉了淮阳王李道玄和罗士信等一大把江湖高手。
日期:2009-07-28 22:27:24
武德五年,刘黑闼再次发兵,声势浩大。太子李建成接受魏征、王王圭的建议,自告奋勇请求讨伐刘黑闼。于是李渊派太子李建成率关中兵前去征讨刘黑闼,但是这时候的刘黑闼虽然屡战屡胜,却已到了强弩之末。
人困马乏,更主要的是粮草短缺。没吃的还干什么活啊!这就是刘黑闼败因所在。
其实按照中国地理位置来说,刘黑闼所占领的山东地和李渊所占据的关中之地都是当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不同的是关中在隋末大乱之后几乎没有遭到什么兵灾,因此唐朝有一个稳定的根据地提供粮食兵员。
而山东地却是割据势力征战杀伐之所,民不聊生,老百姓哪有心思种地啊,赶紧跑路吧!
在这个地方,虽然刘黑闼与唐军交锋没吃过多少亏,并能偶利用反唐的窦系山东豪杰们驱逐唐朝的势力。可不是打持久战的好地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再勇猛,总不能领着一帮饿死鬼上阵啊。再说了,人都跑了,哪来的兵啊。这时候他的兵源也出现了严重短缺,无法补给。
李建成统兵之后迅速整合了山东的唐军部署,吹响了反攻的号角。
两军在山东铺开了战场,李建成也看出来了,他就不急不躁展开拉锯战。这可就要了刘黑闼的命啊!速战速决还好说,这么没完没了谁受得了啊。刘黑闼一直打到弹尽粮绝,疲惫加上饥饿,他手下士兵连兵器都不想拿了,就想吃顿饱饭,睡个好觉。
到最后连摆阵都没有力气摆了,还摆什么龙门阵啊!那玩意管饱吗?李建成和魏征也看出来了,对方之所以到了连摆阵都不愿意摆的地步,还在那里拎块板砖提把刀作垂死挣扎状,主要是害怕唐军秋后算账。对他们来说投降也是死,不投降也是死。
李建成这时候做出一项英明决断,把在押的叛军犯人家眷全部释放!这一招成了压死刘黑闼的最后一根稻草。刘黑闼部属看见自己的亲人被释放了,纷纷逃亡,或缚其将官降唐,全军崩溃,兵败如山。
刘黑闼一看实在抗不住了,带着他的残兵败将开始逃命。逃至饶阳(今河北饶阳东北)时,被饶州刺史诸葛德威带兵将其全部抓住,以此投降唐军。最终刘黑闼与其弟刘十善同被斩于其都城洺州,刘黑闼临死前大骂道:“我好好的在家锄地种菜,都是高雅贤辈误我至此。”可见他本来没想当老大的,实在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就此,山东之乱被彻底平定。
在统一全国的战争中,虽然主要战役是李世民领兵进行的,但这些胜利同李建成抵御突厥,稳定后方,支援前线是分不开的。
据史载,武德三年(620年)七月,李世民讨伐王世充,李建成镇蒲州防御突厥;武德四年(621年)三月,李世民与窦建德征战,李建成北伐稽胡;八月李世民征伐刘黑闼,李建成安抚北境。以后又在武德五年、六年、七年多次防御突厥,为唐初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生活的安定起了作用。
其实,回头想来,李渊既然立了李建成为太子,就不应该让李世民频频掌握兵权,这样会让李世民的出镜机会增加,不红都难。即使为了借重他的军事才能,也应该尽量减少这样的机会。这样的教训远的不说,隋朝就有。隋文帝曾派次子杨广领兵平定陈国,使得杨广积聚了自己的势力,进而夺取了哥哥杨勇的储位。
日期:2009-07-28 22:29:58
而现在,正因为李世民频频掌兵,才使他拥有了问鼎皇位的实力与野心。
所幸的是,李渊所犯的错误,李世民的后代没有再犯。安史之乱后,唐朝杰出的政治家李泌在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建议唐肃宗李亨:在平乱过程中,以肃宗长子广平王李俶为天下兵马元帅,而不以建宁王李倓为天下兵马元帅,以防止非长子军功过大,出现李世民仗军功夺取皇位的现象。
李世民的功劳太大,一直大到了李渊也觉得除了太子之位以外,没有一个官职可以与他相匹配。但太子之位又不能给,只好于武德四年(621年)二月设天策上将府,封了他一个前所未有的“天策上将”的官儿。这让我想起后来他的孙子李治赏给他的孙媳妇武则天的那个“天后”的封号。都是天字号的,谁比谁差多少啊!本身这个天字号就不应该随便封,不然天老爷真敢拿雷劈你。
更为可怕的是,“天策上将”明显不是李世民人生的终极目标。这一点,李渊、李建成、李世民都清楚。怎么办?李渊左右为难,败笔连连。
【本是同根】
唐高祖李渊的正妻窦氏一共生了四个儿子,大儿子李建成、二儿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和四子李元吉,其中第三子李玄霸早夭。
以李渊董事长为首的李氏集团在其打拼和创业的艰难历程中,他的二儿子李世民先后率兵平息了陇右薛举父子、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几个主要割据势力,实现了唐王朝在全国的基本统一。可以说功盖天下,其威望骤增,欲望也随之暴涨。当621年7月,李世民一举消灭窦建德、王世充返回长安后,李渊认为仅仅封王已经无法体现对李世民功劳的封赏了,于是给李世民加号天策上将、陕东道大行台,位在王公上。
随着李世民的功劳进一步增大、封赏进一步提高,一方面他本人逐渐产生了觊觎皇位的野心,另一方面天下臣民也倾向于李世民继承皇位。太子洗马魏征就说过:“秦王功盖天下,中外归心。”这必然引起太子李建成的妒忌和不安。为争夺皇位,逐渐形成了以李建成为首的太子集团和以李世民为首的秦王集团。两大集团斗法是唐初史中最位重要的一章,此消彼长,历史的发展规律充分应验了这一点。
创建缓存:30042 大小: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