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第100节

陈禹安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日期:2009-11-08 19:43:19
      
        心理诸葛28
        激将是需要资本的。一个无足轻重的人,对他人负面或低估的评价,丝毫激不起他人做出相反方面言行的冲动。
        诸葛亮知道这一点。所以,尽管他对激将法情有独钟,但他并没有贸然一开始就使用激将法。但是现在,诸葛亮从东吴逃回后,他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他知道,虽然自己在博望坡和新野两把大火,烧败了曹兵,也收服了张飞和赵云等人。但关羽始终冷眼旁观,自高姿态。而诸葛亮认为自己这一次火烧赤壁,让曹操百万大军灰飞烟灭,其功绩之伟大,百倍胜于此前的战绩。以这样不可思议的巨大成功做资本,来对关羽运用激将法,应该是很有底气的。
      
        诸葛亮的自我感觉相当良好。但他实际上犯了一个错误。诸葛亮分派诸将的时候,东风刚起,东吴对曹操的总共尚未发起。但诸葛亮由于尽得天机,最终的结果全部已经在他算计之中。而刘备营中除他之外的所有人,都还不知道事态会如何发展,会发展到何种地步。这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时间错觉,让诸葛亮感觉良好,而他人却无动于衷。
        至少在关羽看来,此刻的诸葛亮和此前从夏口去东吴时的诸葛亮并没有不同。所以,当诸葛亮针对关羽的激将大计一一展开时,关羽仍是原来的态度。
        诸葛亮先派赵云在乌林埋伏,再派张飞在葫芦口埋伏,专等曹操败逃而来。诸葛亮又派糜竺糜芳刘封三人,趁着东吴追杀曹兵之际,到江上剿虏败兵,抢夺船只器械。这三人本领平常,但趁火打劫的任务还是能胜任的。
        诸葛亮分派已定,装作全然不睬关羽。关羽看着诸葛亮这一番装腔作势,知道他是针对自己而来的,心中怒气勃生,但军令大权掌握在诸葛亮手中,又有什么办法呢?
        办法其实是有的。关羽可以借助权威的力量来应对诸葛亮的激将挑战。具体的做法其实也很简单,关羽只要当着诸葛亮的面,心平气和地对刘备说:“大哥,我要向你告辞了。”刘备必然大为吃惊。只要刘备一追问,关羽就可以借势说:“我能力有限,在这儿也派不上大用场,就不待在这里妨碍大家了。”
        如果关羽这样做,等于是反过来将诸葛亮一军。刘备一干涉,诸葛亮此前的激将谋划就泡了汤。关羽就能在与诸葛亮的较量中占了上风。诸葛亮要想用好关羽,就不能再用激将之法,而是得另想他法。
        但关羽没有想到这一个办法。他按捺不住,直接对诸葛亮发出质问。这样做气势很盛,但作用远不及“以退为进”。
        关羽说:“我自从跟随兄长征战以来,从来都是第一个领兵抗敌。今天遭逢大敌,军师为什么不肯见用?这是什么道理?”
        关羽是借力惯例(每次都是第一个被委以重任)来加强自己的说服力。但诸葛亮不会和他在这等细枝末节上纠缠,而是早就设好了一个大圈套。
        诸葛亮采用的是“先捧后杀”的办法:“云长公,我哪里是不想派你出征啊。我本来有一个极为重要的隘口,非你不能把守。但是又想到有一些不方便的地方,所以不敢有劳你啊。”
        关羽受激不过,追问:“有什么不方便,说来听听。”实际上,诸葛亮的这种说法明显是一个语言陷阱。最好的应对之策是绝不追问,只需冷笑几声。但只要你一追问,就掉入了陷阱,接下来就很难自拔,只能沿着人家预设的说服轨道前行了。
      
        诸葛亮说:“当年曹操对你不错。你发誓要好好回报。今天曹操兵败,必然从华容道逃来。如果让你去把守,恐怕你会放他过去。因此不敢派你去。”
        关羽怒道:“这是什么话!军师你也太多心了。曹操虽然对我有恩,但我斩颜良诛文丑,已经报答他了。如果在华容道遇上,我怎么会放过他!”
        适可而止,过犹不及。实际上,这个时候诸葛亮已经可以收手了。但他又追问了一句:“如果你放了曹操,又怎么样呢?”
        关羽这个时候已经没有退路了,只能硬着头皮说:“我愿意军法从事。”
        诸葛亮还是不依不饶:“那么就立下军令状吧。”口
        说无凭,白纸黑字,书面承诺的威力是很大的。这一招似乎是从周瑜那里学来的。周瑜就曾让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在三天之内制造十万支箭。如果不能完成,就可以光明正大地砍诸葛亮的脑袋。
      
        关羽当即写下军令状。而作为丢了面子的反扑,关羽对等要求诸葛亮写下军令状,一旦曹操没有从华容道而来,那么,他也要砍下诸葛亮的脑袋。
        事情到了这一步,诸葛亮其实有点作茧自缚了。立了军令状,表面上是对关羽的强力束缚。但实际上对诸葛亮最为不利。
        首先,诸葛亮知道曹操此刻还不能死,甚至还不能活抓而来。曹操一死,中原群龙无首。东吴借机就可加以吞并。这样就可能造就了东吴的一统天下。刘备兵微将寡,无法和其交锋。如果活抓了曹操,就成了烫手的山芋。杀了他,曹操死忠旧部必然将刘备视为死敌,就算投靠孙权之后也要竭力铲除刘备为他报仇。不杀他,曹操的旧部早晚也要发兵前来施救。总之是麻烦不断。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放了曹操。
      
        其次,在关羽放了曹操走路后,军令状就成了一个两难问题的祸首。有刘备在,关羽是杀不掉的。而且,杀关羽也就沦落到晏子的水平了,诸葛亮是不屑为之的。那么,不杀关羽,人人知道诸葛军师的军令状是做不得数的。这非常不利于诸葛亮的管理权威。
        最好的做法应该是这样的:
        诸葛亮也用不着大张旗鼓地对关羽激将,只需直接将镇守华容道的任务分派给关羽,并简短而庄重地吩咐一句:“将军以国事为重,不可私而忘公!”
        这样,关羽在放了曹操之后,内心必然十分愧疚。回来交令时,肯定要主动向诸葛亮请罪。此时,诸葛亮再大度地来上一段:“将军无罪。亮夜观天象,发现曹操命不该绝。此乃天意,非人之罪。将军不负旧约,宁可身负军法,也要遵守前誓,真是大忠大义之人啊!”
        如此这般,既能将关羽违令带来的对诸葛亮管理权威的挑战用天意消弭于无形,又保全了关羽的面子,这是对关羽极为深重地施惠。关羽怎么能不感激涕零,心悦诚服,誓死以报呢?
        关羽知恩图报的心理远比一般人强烈。他能在华容道放了敌对阵营的曹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诸葛亮是他同一阵营的,都是为刘备效力。两人的立场一致,诸葛亮本来有更大的可能收服关羽。但他的这一次激将,却成了激僵。两个人的关系就此埋下了令整个刘备走向衰亡的伏笔。
        刘备见立了军令状,担心关羽会放了曹操。诸葛亮用“天象说”解释曹操命不该死,乐得送关羽一个人情。但等到关羽回来交令,诸葛亮却似乎忘了他曾和刘备说过的这一番话。
        诸葛亮要用军令状来压制关羽,让他低头。但关羽尽管还没有到视死如归的程度,出于面子,也不肯低头服软。双方陷入僵局。关羽可以视军令状为儿戏,但诸葛亮自己不能视为儿戏。他只能硬着头皮喝令将关羽推出斩首,以此把难题推给刘备。
      
        刘备当然是要出来阻挡的。刘备的做法倒是非常高明,他首先承认关羽的错误,以此来维护诸葛亮的权威。紧接着,刘备为关羽求情,并提出将功赎罪的缓冲策略。诸葛亮也就借坡下驴,放了关羽。
        事情到了这一步,诸葛亮精心设计的激将之法,非但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反而酿成了更大的尴尬。
        关羽对诸葛亮的成见更为加深,而诸葛亮的这一次失手,反而更挑起了他的好胜之心。激将法是他在隆中时反复思量“晏子二桃杀三士”的错失而想出来的破解之法,怎么能轻易放弃呢?诸葛亮决定,继续等待时机,加以运用。
        回过头来再说周瑜。吴兵将曹操击败后,鸣金收兵。周瑜决定,乘胜追击,将攻击目标对准了曹仁把守的南郡。
        周瑜得知,刘备已经屯兵油江口,立即知道这是出自诸葛亮的谋划。周瑜心想:“我东吴费了这许多兵力心血,才将曹操击败。你刘备现在却想趁机夺取南郡,真是可恶之极。只要有我周瑜在,你就别想得逞。”
        周瑜大胜之后,自信勃发,决定前去油江口,面见刘备,要将刘备的占便宜之心扼杀在摇篮之中。
        ×××××××××
        心理学家感悟:过犹不及是人人无法避免的言行惯性。
      
      

喜欢心理关羽(一个跨时空心理学家对关羽的贴身观察记录) 请大家收藏网址:(mn8848.com) 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返回目录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首章]  [尾章] 100章/共150章


电脑版 返回顶部

创建缓存:38459 大小: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