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节
陈禹安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陶谦杀我全家,我恨不得杀了他,摘胆剜心来祭奠我的家人。你一向与陶谦交好,怎么敢来阻拦我?”
陈宫与陶谦交好这一事实也非常不利于说服。因为这代表着陈宫与陶谦的立场是一致的,陈宫是为了陶谦的利益才来当说客的。而陈宫一开始就指责曹操不听陶谦解释,滥杀无辜百姓的不对,更是让曹操将陈宫置于相反的立场上了。
其实,陈宫更应该采用的是说服的外周途径,首先要承认丧父之痛确实是为人子者所不能承受的,也一定要报仇雪恨的。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站到与曹操一致的立场上去。紧接着,陈宫不妨话语一转,委婉地提出:“我只是不知道谁又能为吕伯奢报仇雪恨呢?”
曹操误杀吕氏全家和陶谦“误杀”曹氏全家大致是同一类别的事情。曹操的内心如果坚持为自己辩白,那就应该能够理解陶谦无意犯下大错的那种懊恼苦闷的心情。说不定,这样就能以情动人,缓释曹操的报复冲动呢。
心高气傲的陈宫被曹操铺头盖脸一顿痛骂,自尊心也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他本来以为,凭着自己对曹操有救命之恩,就算曹操不肯听从他的劝告,也不至于被肆意凌辱。但曹操的表现却给了他当头一棒。陈宫羞愤难当,默不作声,灰溜溜气鼓鼓地离开。这一次说服的失败,让他无颜再回东郡,他拨转马头,去投陈留太守张邈。
曹操一路进兵,直逼徐州城下。
陶谦出城赔罪,却被曹操怒骂而回。曹操挥军将陶谦击败。陶谦无奈,准备自缚去曹营请罪,以救徐州百姓。
麾下谋士糜竺献计说,请北海太守孔融以及青州田楷处出兵来救。孔融又邀请刘关张三人一并来救徐州。
刘关张一路杀开曹兵重围,进入徐州城中。陶谦急忙设宴迎接,犒劳刘备等人。
刚一见面,陶谦见刘备仪表非凡,英雄气势很足,立即命糜竺取来徐州太守的金印,要交给刘备。
刘备一下子被他搞糊涂了,连忙问:“陶公,这是何意?”
陶谦的想法很简单。他担任徐州太守早已深感力不从心,恨不得早日解脱这副重担。所以见了刘备气宇轩昂,又是汉室宗亲,立即就起了想让徐州之意。
陶谦说:“现在天下纷乱,帝王懦弱,您是汉室宗亲,正该力保社稷。老夫我已经年过六旬,无德无能,朝夕不保。您名闻海内,是当世的豪杰,正好替代老夫来掌管徐州,所以,请您接了这颗大印吧。”
一般人以为,陶谦凭空把一个大州让给刘备,相当于给他一个天大的恩惠,刘备这个漂泊无依的浪子正应该感激涕零,立时笑纳了。没想到,刘备却像受了惊吓一样,当即伏地跪倒,说:“我虽然是汉室子孙,但功德微薄。现在担任一个平原相已经不够称职了。这次我受孔融之托,为了大义,前来相救徐州。太守何出此言?莫非是怀疑刘备有吞并之意?我若有此心,天打雷轰!”
刘备的第一反应就是陶谦在试探他!刘备此时正在苦心经营自己的名声,他非常担心陶谦对他的来意有所误解。所以立即斩钉截铁地对天发誓,自己只是为了大义而来,绝对没有觊觎之心。
陶谦诚心诚意地说:“我不是故意试探,而是真心实意要把徐州让给您。”
但刘备万般推辞,只是不肯接受。
实际上,陶谦这次让徐州是绝对不会成功的。即便受让方不是非常顾惜自己名声的刘备,换了另外一个人,也会坚决推辞的。
这实际上是“过度合理化效应”在作怪。
互惠原理根深蒂固地在社会生活中发挥效用。我们总是为了某种收获而辛勤付出,而且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够收获丰厚。但是,这种回报存在一定的限度。如果回报过于丰厚,而付出过于稀少(也就是极大地超越了合理的范畴),就会在我们的内心造成认知不协调,让我们深受困扰。我们偶然会期盼天上凭空掉下一个大馅饼来。但一旦天上真的掉下了大馅饼,我们也许就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也就更不能心安理得地接受。更为甚至,我们会怀疑起这会不会是一种假象或骗局,并进而避让三舍,却之不恭。
刘备刚到徐州,寸功未立,所谓无功不受禄。而陶谦竟然要把整个徐州让给他,这当然是超过了任何人合理想像的范畴了。刘备当然是不敢也不能接受的。就算刘备自己被陶谦的诚意感动,但他人一定会理解为刘备假借救助之名,利用武力,强行逼迫陶谦让出徐州的。这样的事例在历史上倒是屡见不鲜的。一贯奉行“仁义”的刘备,是不会让这种流言影响到自己的声誉的。对刘备来说,目前正处于营造名声,积蓄实力的阶段,如果被人冠以“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形象,那么就是得了徐州,反而失了天下。
所以,无论陶谦如何示诚,刘备都不接受。陶谦无奈,只好收回金印,和刘备商讨起如何应对曹操。
刘备说:“待我写一封信给曹操,劝他退兵。如果曹操不从,再行厮杀也不迟。”
刘备的信是这样写的:
“备自关外得拜君颜,嗣后天各一方,不及趋侍。向者,尊父曹侯,实因张闿不仁,以致被害,非陶恭祖之罪也。目今黄巾遗孽,扰乱于外;董卓余党,盘踞于内。愿明公先朝廷之急,而后私仇;撤徐州之兵,以救国难:则徐州幸甚,天下幸甚!”
刘备的信并不比陈宫的言辞高明多少,所以,没能说服曹操退兵也是可想而知的。曹操见信后大怒道:“刘备算老几,竟敢写信来劝我?!话语中还有几分讥讽之意,我看不如斩了使者,立即攻城!”
信要是写得不好,是会连累送信人的。幸好郭嘉在旁,救了使者一命。相比而言,郭嘉的说服就很见功力。郭嘉说:“主公息怒,既然要与刘备交战,不如好言写封回信,以麻痹刘备,我们正好借机准备攻城。”
曹操并不是一个难以说服的人。陈宫和刘备都是站在与曹操相悖的保护徐州的立场上来说服曹操的,当然无法奏效。而郭嘉却是站在可以更好地满足曹操利益的立场上来说服曹操的,当然很容易就成功了。
曹操回嗔作喜,决定写一封回信,交由使者带给刘备。
×××××××
心理感悟:无功不能受禄,无恩亦不能施禄。
喜欢心理关羽(一个跨时空心理学家对关羽的贴身观察记录) 请大家收藏网址:(mn8848.com) 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创建缓存:7ed0a 大小: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