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节
易读整理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小月说:“他妈身体不好,他妹又考试呢,没时间。”
“身体不好,切,上次看见时挺壮实的啊,你这婆婆生病生的真是时候。”大姐撇了撇嘴。
大姐看小月一付愁眉苦脸的样子,也不好多说,转了身,看了看房子,说:“你这房怎么冷冰冰的,呀,这炉子是冷的,赶忙不升啊,李中元人呢?”
小月说:“没煤了,他拉煤去了。”
大姐围着屋里又转了一圈,一边看一边摇头:“你都吃什么啊,米缸里没米了,鸡呢,没熬个鸡汤?看看这衣服,毛毛燥燥的,小孩子怎么穿啊,你们小二口,怎么准备的啊?”
小月说:“我们第一次,不懂这个。”
“那你婆婆总该懂吧,她怎么什么也不管。”
这话出口,小月捂着嘴哭了,在医院里受到的委屈,回到家受到的冷落,一件件从心里冒出来,面对着比她大了十几岁,从小在家里半个家长似的大姐,实在忍不住了。
正在这时,小毛头依依地哭了起来,大姐把孩子一抱,看了看说饿了,赶紧喂奶,什么,你没奶?算了,那就冲点奶粉来吧。然后一边哄着一边说:“这孩子体质不太好啊,脸色发青,不行不行,这样下去很容易生病的。”
小月哭着说:“姐,小毛头已经生病了。你知道我是难产,他在我肚子里憋气久了,出来后医院说他肺里有水,要放到保温箱里,放了十天才出的院。他身体弱,我又没奶,有点不舒服就整夜整夜的哭,中元妈在我出院的时候来过二天,就闹的她说神经衰弱,回去了,剩下我和中元二个,一点经验也没有,手忙脚乱的,不知道怎么是好,可把我愁死了。”
大姐毕竟是过来人,立刻指点着:“你请个保姆吧,找个家里有几个孩子那种,有经验,能帮你不少忙。我告诉你啊,你可不能胡来,这大冷天洗尿布的,月子里落下病一辈子也好不了。”
小月挣扎了半天,才很为难地开了口:“姐,我们手上不宽裕,掏不起请保姆的钱。”
“你们可是双职工啊,每个月怎么也有个七十来块吧,请个保姆十块钱足够了,怎么没钱请?”
小月说:“李中元的工资每个月全部给他妈了,他家还有一个弟弟二个妹妹在读书。我们每个月能用的只有我那三十七块五毛。”
大姐听了这话,重重地叹了口气,她从棉袄内口袋里,掏出十张大团结,塞给小月说:“我都不知道该跟你说什么了,我要说早知道有今天,好象又太刻薄了,但大妹啊大妹,我还是那句话啊,就这么个人,这么个人家,值得你放弃前途放弃家庭跟着他吗?”
小月呜咽了几声,低低地说了句:“大姐,你说我现在该怎么办?”
大姐沉默,怎么办,还能怎么办,当年康庄大道你不走,现在上了万年贼船,想下来哪儿那么容易。
大姐给小月雪中送了炭,回去后跟自己老娘一说,二个人对着长吁短叹了好久,但又能怎么样呢,如果大家生活在一个城市里,怎么会有这种事发生?娘家人早就上上下下,照顾着周周到到了。可是现在,不在一处,想帮忙也帮不上,只有平时托人给她送点东西,贴补一下,这还要瞒着老爷子,怕他知道了伤心。
一眨眼,三年,小月的儿子乐乐三岁了,老爷子马上要离休了。
他在最后时刻发挥了一把余热,把小儿子从毛巾厂调到市里效益最好的纸厂,而小女儿顶替了自己到单位里上班。
现在Z家七个子女,大女儿在局里材料科,大儿子在石化厂做会计,二儿子后来自个考上警校,出来后在县公安局,三儿子在另一县的水厂做调度,小儿子在纸厂做电工,小女儿顶替老爷子进了单位坐办公室,除了二女儿小月,全都安排的妥妥当当,旱涝保收。
如果没有小月,老爷子这个休绝对退的心满意足。
可是小月,老爷子最喜欢的女儿,却还在下面县城的工厂里做工人,这日子过的嘛,不提也罢,这事,成了Z家人心中的痛。
大女儿跟老太太说,爸都要退了,再不帮一把,二妹肯定没机会了,妈,你找个机会跟爸爸说说吧?
老太太说,我不是没提,可你爸心里不舒服,每次都把脸拉的老长,我不敢说,说多了他不高兴,沉着脸好几天呢。
大女儿想了一会儿,说,要不,我让我家志远跟他说说?
志远是这家的大女婿,五十年代名牌大学毕业,分到老爷子单位,后来娶了Z家的大女儿,一路走的很顺,如今已经是副总工了。因为是读书人,又是长婿,在第二代里,最得老爷子看重。随着职位的上升,隐约有替代老爷子在家族中成为领袖的势头。
老太太一想,成,志远的话老爷子应该能听进去几分,至少不会当着面驳回来。而且二姑娘这事,怕老爷子一个人不够呢,多多少少还要仰仗着志远。
大女儿回家后就让自己丈夫去和老爷子说。
不知道志远和老爷子都说了什么,反正没花多少时间,他就回来了。
大女儿上前询问,志远说:没你们想象的那么复杂,老爷子是个明白人,分的清个轻重缓急,就算当年有再大的不满,到这个时候也不能再赌气,把你大妹安排好再骂也不迟。只是还需要个台阶,你让你大妹一家赶紧回来一趟,到老爷子面前真心实意认个错,想想老头子不高兴也正常,要是我女儿随便找个人嫁了,我只会比老爷子还生气!
大女儿一听,这事容易,我马上给大妹打电话去。
第二天中午,小月、中元还有乐乐,一家三口就出现在老爷子门前。
小月一进门,冲着正在吃午饭的老爷子,“扑咚”就跪下了,流着眼泪说:“爹爹,我们回来了,我对不起你。”
前面说到小月回家,一下子就给老爷子跪下了。
从结婚前那会儿算起,小月已经四年没回家了,虽然二地之间也不过三、四个小时的车程,咫尺天涯啊。
老爷子虽然做了多年的大家长,但也被这一下震住了,愣在那儿一时不知该说什么。还是老太太反应快,上前把乐乐从地上抱起来,说:“哎呀,回来就回来啦,还跪什么跪啊,赶快起来。这就是乐乐吧,叫奶奶,叫奶奶。”
这里解释一下,因为老爷子的权威,Z家的第三代,不管内孙外孙,一律管老爷子老太太叫“爷爷奶奶”。
好半响,老爷子才咳了一声,克制着心里的激动,说:“回来就回来了,中午饭吃过没,小晴(大姐的名字)他妈,再摆上几个碗,先吃饭吧。”
这就是原谅啦,老人家,心还是很软的,尽管儿女做的事曾多么忤逆,多么伤了他的心,但只要知错了,有多大的气就也过了。
在老爷子和志远的安排下,三个月后,小月夫妻俩就从县城调到了市里,小月进了毛纺厂,李中元进了局里下面挂的物资公司,虽然二个人的身份还是大集体,但倒底是从县城调到市里,很不容易了。
这里插一句,Z家原找了三个工作给小两口选:局里的物资公司,毛纺厂,玻璃厂,这里面最好的就是局里的物资公司,虽然属于三产(大集体)编制,但背靠局里这颗大树,经济效益很不错,职工收入年年上升,俨然有超越局里正式职工的势头,所以很多局里领导的小孩,进不了局里,宁可不去外面的全民单位,也要进往里塞,编制十分紧张。
这个名额是Z家帮小月搞来的,Z家的主要能量在这个单位,除了老爷子常年来担当一把手,志远现在也升到副总工,绝对的第一梯队,大姐在材料科,小妹马上进后勤处,如果小月能去物资公司,这三姐妹就齐了,老爷子真能放心了。
可小月却把机会让给了中元,她说,她年纪大了,乐乐身体又不好,她将来的精力肯定是照顾家庭和乐乐,物资公司经常出差,她不合适,还是给李中元,他本来就精力十足,喜欢社交,喜欢走南闯北,而且,一个家庭能不能过好,最终看男人的发展,比如老爷子,比如大姐夫。
这话其实也没错,在中国,同一个职位,男人成功的可能性比女人大,,因为他身上背负的东西多,又没有后顾之忧。
但是,小月有没有想过,把这个家的未来靠在男人身上了,这个男人靠不靠的住呢?
在剩下的毛纺厂和玻璃厂中,小月不知怎么的,突然想起当年小A的妹妹在毛纺厂,拿着边角料做睡衣那一幕来了,就说自己要去毛纺厂。
八十年代中期那会儿,买布料还要凭票呢,这种和衣食相关的单位,是人们心目中的好单位,象毛纺厂的职工,经常能拿点厂子里的零头布,虽然做不了体面的衣服,用来拼个桌布,弄个窗帘还是特漂亮的,而玻璃厂,玻璃能有什么用?
不过,这种选择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没几年,中国的第一轮下岗潮就产生在纺织行业,小月会中年失业的危机,与此同时,玻璃厂却因为建筑行业的兴起效益年年提高,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小月一家从县城调回市里,还没来得及高兴,就遇到一遭头疼的事儿:没地方住。
唉,这事,不要说小月头疼,那时,房子对于每个人,都是十分十分头疼的事,紧张啊!
每个单位就那么几间房,职工人数倒是年年增长,好不容易建了新房,又要按工龄,厂龄,职位,学历等等条件打分的,就这样,还因为种种原因扯不清呢,各色要房人等能踩破厂长家的门儿,所以都发生过:某单位建房建了一年,分房分了三年;某厂长为了躲上门职工一年都在外面出差的趣事来。
创建缓存:32fd5 大小: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