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节
晴雯撕扇2010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日期:2014-02-2118:57:19
第十章后唐之危机四伏
※ 新朝旧气象
黑格尔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历史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历史的,它只是君主覆灭的一再重复而已,任何进步都不可能从中产生。”
从总体上看,黑格尔的话过于极端,但就局部而言,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后唐在后梁的废墟上拔地而起,作为“开国之君”的李存勖,面临着与朱温极其相似的局面:中原确立了新的霸主,旧王朝遗留下来的残垣断壁,该如何处理?
一切的一切,仿佛都在重演,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后梁的情况。
朱温是通过“禅让”上台的,但对“慷慨”奉送江山的旧唐宗室绝不手软。张全义奉命诛杀了九位亲王,唐哀帝李柷也没过上几天宁静的“退休”生活,朱温即位的第二年就被暗害于曹州。
对于唐朝的旧臣,朱温早在即位之前,就通过“白马之祸”顺利清障。剩下的,要么屈膝折服,要么无关紧要。
称帝之后,朱温又采取宽宥怀柔的政策,保留了一大批唐朝的中下级官员,各地藩镇为求自保,纷纷宣布归附。
后梁草创时期的情况大概就是这样,作为新君主的李存勖,又会采取什么样的方针,来清理乱世之际的污泥浊水呢?
——我总结为十六字方针:首恶必办,斩草除根,宽宥怀柔,恢复旧体。
所谓“首恶必办”,其实比较虚,梁朝的前两任统治者(朱温、朱友珪),全是被自己人干掉的,死于非命。眼看李存勖就要逮住朱友贞了,结果人家不上道,让部下抹了自己的脖子,早挺那儿了。
李存勖一拳打在棉花上,不过瘾,就想把朱温刨出来焚尸。张全义赶紧站出来阻止,说你跟一个死人较劲,对死人没啥,可别人会怎么看你啊?这不是丧心病狂吗?
老张这么一说,李存勖想了想,也就只有算了。
“首恶”没法办,但“斩草除根”是必须的。前面说过,除了朱全昱这一门,李存勖将梁朝的宗室杀了个遍,不留一个活口。还有梁朝的重臣,敬翔自缢,李振投降后被杀,赵岩投奔温昭图,也被杀了。
李存勖对梁朝的宗室、重臣毫不手软,那么“宽宥怀柔”又是怎么回事呢?跟朱温一样,听话的和无足轻重的,都留着,以示新君主的“广阔胸襟”。李存勖刚刚上台,就下达一道敕令,规定各地节度使、观察使、团练使、刺史以及各级军官,一律留任。
你别说,这个政策相当有效果,特别是对于手握兵权的将领而言。身逢乱世,主子是谁不重要,反正工作都是带兵打仗,唯一的原则是枪杆子里求平安。既然新主子不找茬,自己何必没事找事。
于是乎,梁朝的一大批节度使、文臣武将先后归附,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段凝、霍彦威、杜晏球、康延孝、温昭图、袁象先等人,他们都被赐李姓,还赐了名。为了行文方面、前后照应,以后还是叫原名,必要时再作一些说明。
“惩恶”、“怀柔”,李存勖的政策与朱温如出一辙,但也有一个重要的、也是根本上的区别。
朱温是铲翻唐朝之后建立的梁朝,因此各项制度都要掀翻重来,以示“新朝新气象”。李存勖不一样,他的旗号是“复唐”,虽然是假冒的,但表面工作要做足,特别是在制度建设方面,这就是李存勖新政策的重头戏——“恢复旧体”。
“恢复旧体”这件事儿,咱们得详细说说,因为它牵涉到李存勖乃至整个后唐的命运。
李存勖是沙陀人,虽然从李克用开始,这支沙陀武装就在河东割据,但对于如何建设一个国家,沙陀的两代首领都是相当抓瞎。
李克用一辈子都在跟朱温较劲,想研究研究政权的组织形式,没那条件。李存勖倒是给自己创造了条件,但政权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皇帝应该怎么当,没人教过。
朱温称帝之前,曾经“挟天子以令诸侯”很多年,国家怎么运转,唐朝的这些制度有什么弊端,他门清。不得不承认,朱温看得最准的一点,就是唐朝所以灭亡,阉宦之祸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所以他把唐朝的太监都给血洗了。
李存勖没这种经历,这些年光顾着打仗了。真正坐上龙椅的时候,李存勖只能自己瞎琢磨。
李存勖当然也不傻,他很清楚,一个政权要想屹立不倒,加强中央集权是相当关键的。如今藩镇林立,朝廷如何才能成为真正的朝廷,恢复号令天下的地位呢?李存勖有一个简单的想法:唐朝那套制度,得恢复回去。
其实,唐朝的制度是否真的坏得没法用,这倒未必,毕竟梁朝的新体制也没体现出更多的优越性。有的时候,所谓制度的变革都是换汤不换药,关键得看人。敬翔曾经一言九鼎,梁朝初现欣欣向荣,后来的赵岩一手遮天,梁朝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在某些情况下,制度未必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关键,特别是在不那么完备的时候。
但是,李存勖“恢复旧体”,将着力点放在了最不应该放的地方——阉宦。
在李存勖看来,宦官是旧唐制度的“标志”。既然“梁朝支持的我们就要反对”,那么朱温杀宦官,我们就应该恢复宦官。不恢复宦官的制度,所谓“恢复旧体”就是空谈。
我个人觉得,李存勖这种荒唐的想法,有“河东好太监”张承业的影响。当然,张承业已经死了,但他这么多年为河东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如果李克用当初执行朱温的命令,杀了张承业,河东未必有今天这样的局面。
李存勖势必会从张承业的身上认识到:宦官,并不像朱温所说的那样穷凶极恶。更进一步说,没有宦官,国将不国,张承业就是证明!
唐朝的宦官制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中央掌管枢密,二是外放到各地藩镇担任监军。这两个方面,李存勖都不同程度地恢复了。“掌枢密”的程度要弱一些,因为后面会说到,中央还有两股势力,宦官系统不可能一家独大。监军这条线就比较狠了,那是无孔不入,啥事儿都要管,仗着“政治优势”欺凌主帅的事情时有发生,而李存勖坚决站在太监一边。大小军阀刚清静没几年,又赶上监军仗势欺人的局面了,难免心生怨恨。
新政权清理旧王朝的情况大致是这样,仅“恢复宦官”这一条,就足以得出结论,李存勖治国理政的水平,确实不咋地,后唐的前景堪忧。
创建缓存:8c1f3 大小: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