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节
晴雯撕扇2010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日期:2014-03-0419:45:53
“圆滑不足”得罪了宫中的伶人宦官,“唯门第论”又得罪了宫外的文臣武将。可以想象,郭崇韬该有多么孤立。
郭崇韬郁郁不得志,却不知眼前的局面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他想过放弃,急流勇退,但李存勖坚决不放。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郭崇韬唯一的“幸运”,是在刘氏面前讨了好。刘氏虽然受宠,也能把李存勖治得服服帖帖,但要论资排辈的话,前面有一个韩夫人,李存勖他妈也不待见刘氏,想做皇后纯属异想天开。
于是,幕僚就给郭崇韬出主意了,说你不能把宫里宫外的人全给得罪光了呀,如今倒是个机会,你老人家带头奏上一本,请刘氏做皇后,以后也就有个依靠了。
郭崇韬干得不顺心,想一想是这么回事,也就照办了。刘氏如愿以偿做上了皇后,谈不上感念郭崇韬之恩德,但也没怎么找他的晦气,大家相安无事。
虽然妥善安抚了“后宫集团”,但令郭崇韬意想不到的是,他跟李存勖的矛盾,却在日益加深。
话说回来,这也是郭崇韬给惯出来的。
李存勖觉得自己住的地方酷热难耐,就想在宫中找个地势高的地方另建宫室。可禁宫就这么大块地方,温度能有多大差别,因此一直不如意。
宦官们趁机进言,大肆渲染长安城当年的繁荣景象,说你老人家口口声声要“恢复旧体”,可你看看,洛阳城如此破败不堪,禁宫还比不上当年公卿的私宅呢,哪里像个“复唐”的样子?
李存勖心动了,郭崇韬又站出来反对,说国家正处于草创时期,大兴土木不合适。李存勖破天荒地做出妥协,表示不动用“外府”的钱,由“内府”自行筹措。郭崇韬还是不同意,甚至劈头盖脸指责李存勖:“愿陛下思艰难创业之际,则今日之暑,坐变清凉。”
郭崇韬的态度如此坚决,李存勖不好说什么,宦官们坐不住了,怎么哪儿都有你啊?对于宦官们而言,想收拾郭崇韬,那简直易如反掌。他们煞有介事地向李存勖告发,说郭崇韬的私宅比皇宫还要气派,他自己在空调房里待着,却教训你“清静自然凉”,这不是找抽吗?
李存勖听得此言,不禁怒火中烧,好你个郭崇韬,真是饱汉不知饿汉饥啊!凭什么只准你放火,不许老子点灯?老子就点了,你敢怎么着?
新的行宫破土动工,耗费巨大,郭崇韬仍旧直言相谏,但有一群宦官在旁边煽风点火,李存勖全当他放屁。
除了与李存勖的矛盾以外,郭崇韬与伶人、宦官、后宫这“三股势力”的矛盾也在日益加剧。双方激烈斗争的结果,便是同光三年(925年)八月发生的“罗贯事件”。
罗贯原任礼部员外郎,为人刚直不阿、公正严明,深得郭崇韬的喜爱。在郭崇韬的支持下,罗贯出任河南令之职,在天子脚下治理“首善之区”。
在所有地方官之中,京城的长官无疑是最难做的。不干活吧,朝中大员就在你旁边,时时刻刻把你盯着呢;干活吧,往街上扔块砖头,说不准就能打着一个皇亲重臣。
罗贯的品级其实并不高,上头还有一个河南尹张全义。张全义是老滑头,又是皇亲(皇后刘氏的干爹),虽说是京城长官,却干得顺风顺水,谁也不得罪。
有张全义在前面顶着,罗贯原本可以躲在背后“明哲保身”,但郭崇韬能把他看中,说明罗贯根本就不是“得过且过”的人。
果然,在河南令的任上,雷厉风行的罗贯将铁腕风格发挥到了极致,迅速而公正地处理各类积案。京城的关系网相当复杂,一来二去的,罗贯将伶人、宦官、后宫“三股势力”得罪了个遍。
张全义也对罗贯相当不满意,这不是添乱吗,于是就在皇后刘氏面前不断下罗贯的烂药。伶人、宦官、后宫都在诋毁罗贯,基本上是“一边倒”,但罗贯是郭崇韬举荐的,李存勖找不到合适的借口,只有先忍一忍。
同光三年(925年)八月,李存勖到坤陵祭拜,一路上泥泞不堪,桥梁损毁严重。李存勖明知故问:“这是谁的地盘?”宦官心知肚明,立马回道:“归河南管。”
妥了!就这事儿了!李存勖雷霆大怒,下令将罗贯就地免职、缉捕入狱。次日,李存勖再次下旨,要处死罗贯。
郭崇韬傻眼了,河南出了纰漏,张全义屁事没有,偏偏找罗贯的晦气,这不是故意的吗?
地球人都知道,李存勖就是冲着罗贯来的,但郭崇韬还是想努力一下。他向李存勖求情,说罗贯罪不至死,追究一下领导责任,差不多就行了。
李存勖坚持处死罗贯,郭崇韬据理力争,两人吵得不可开交。李存勖自知理短,拂袖而去,只甩下了八个字:“既公所爱,任公裁之。”
李存勖让郭崇韬自己看着办,其实只是说说而已,他有的是办法对付郭崇韬。老郭想觐见,对不起,今天不方便接待,赶明儿再说。一连几天打不上照面,罗贯也一命呜呼,暴尸府门。
罗贯一死,天下之人莫不寒心。
创建缓存:b7468 大小: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