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节
陈士陈观水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齐王想见孟子,就让孟子去见他,但孟子不去。为此,孟子的朋友很不以为然,觉得孟子做得过了,太不给齐王面子,太不把领导当回事了。
于是,朋友反复劝说孟子,于是,孟子最后说出了自己的理由,不去见齐王的理由,这可以说是个数学问题。
孟子告诉朋友,天下最牛的东西有三样,一样是爵位,一样是年龄,一样是德行。孟子认为自己有年龄和德行,而齐王只有爵位。
明白?这是个幼儿园级别的数学问题,比大小,
孟子比齐王,
年龄加德行比爵位,
二比一,
孟子胜出。
所以孟子不去,孟子认为既然自己在和齐王比大小中赢了,齐王就该跑去见他,而不是让他跑去见齐王。
谈完了数学问题,孟子意犹未尽,决定再谈谈历史问题,谈谈齐国的历史问题。孟子谈的历史问题主要围绕两位人物,这两人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我们在本系列文章上一章“差序格局”中提过,一位是齐桓公,一位是管仲。孟子说当年管仲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齐桓公很听管仲的话,很尊重管仲,是不会随便叫管仲跑去见他的。孟子告诉朋友,一个能真正有所作为的领导,一定有不能随便一叫就跑去见的下属,领导有什么事情需要这样的下属出力了,是会自己跑去见这样下属的。这是尊重德行,喜爱仁道,不这样,就不能真正有所作为。
以上的意思按“孟子”中的原文表述就是“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
好了,看到这,许多网友想来明白了,孟子不去见齐王,因为他有一样齐王没有的东西,这是一种权力,一种建立在年龄与德行上的权力,这就是长老权力。
故事讲完了,怕还不能讲明白长老权力,决定再讲讲,不过既然已经讲过了故事,接下来就不再讲故事了,决定讲讲文章。决定讲的文章是篇古文,不过大家不要担心,这篇古文很好懂,因为这篇古文是被收录在大家喜闻乐见的通俗小说,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中的,而且,读过中学的网友就算没看过“三国演义”,也一定看过这篇文章,因为中学课本里有。
说了半天,那位网友问了,这究竟是哪篇文章呢?
日期:2012-01-1721:44:27
经营方程中国解——从三国与水浒中的文化密码说起(原创连载)之一六四
《出师表》!
这篇文章就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出师表》!文章作者是诸葛亮先生。鉴于诸葛亮先生所作的这篇《出师表》,说长不算长,说短却也不算短,大概七八百字的样子,而且许多网友都看过,在这里就不全文抄录了,哪位想看全文,可以在网上自己搜一下,或者动手翻翻“三国”,查查中学课本,自己动手,自有其乐,那是其乐无穷啊。
好了,没看过或虽然看过了,但已经没印象了的,就搜一下,查一下,有印象的就回忆一下,下面我们正式开讲这篇赫赫有名的文章。
一般讲文章,首先是讲文章的立意,顺便再讲讲写作背景什么的。
我们就按这一般的讲。
《出师表》的立意很高,充分表达了传承的意思。《出师表》是时任蜀汉国丞相的诸葛亮先生写给时任蜀汉国皇帝的刘禅同学的一份报告,其实是一份“政府文件”,是由诸葛亮先生执笔的一份蜀汉国的政府“红头文件”,写作的目的是为诸葛亮先生领导的即将开始的蜀汉国北伐曹魏国的战争做战前总动员和相关的工作安排。
读过“三国”的网友都知道,诸葛亮先生写作《出师表》,准备北伐曹魏国的时候,蜀汉国已经不是当初开国时的气象了,蜀汉国开国皇帝刘备死了,开国大将关羽、张飞也死了,老一辈的领导死了大半,按《出师表》中原文的表述就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老一辈的领导们先死了,但活还得干,可是愿意干活并且能干活的人不多了。看“三国演义”,似乎蜀汉国万众一心,都想着北伐曹魏,匡复汉室,统一天下,但那是演义,真实的情况不是那样的。
真实的事实是,当时形势不太好。老一辈的领导们艰苦奋斗,开创了蜀汉国这片根据地,的确是一心想着北伐曹魏,匡复汉室,统一天下,那是志存高远啊!但是,随着老一辈领导们的离去,情况发生了变化,本章前面说过“敬爱的领导,活着时,您想咋样就咋样,死了,可就由不得您了。”蜀汉国的新领导阶层渐渐形成了一个个利益集团,这些不同利益集团的共同点是都没有了当初的信仰,都只顾保住既得利益,心中不再有理想,胸中不再有激情,多少的情怀已不再,多少的志向已更改。
许多人没有了曾经的信仰,曾经的理想,曾经的激情,曾经的情怀,曾经的志向!
但诸葛亮有!他没有忘记,没有忘记那曾经的激情燃烧的岁月,没有忘记曾经的那一年那一天,一个满怀梦想的中年人带着两个兄弟在一间茅庐前痴痴等了很久很久,只为了不想打扰茅庐里一个年青人的好梦。醒来后的年青人跟着中年人及他那两个兄弟离开了茅庐,踏上了一条追逐梦想之路,追逐梦想的路上布满荆棘,有过欢乐有过痛苦,但他们谁都没有放弃。两个兄弟先后倒在了路上,中年人最后也倒下来,在最后倒下的那一刻,已经变成老年人的中年人拉住已经变成中年人的年青人的手,说出了最后的心愿,走下去,继续走下去,向着梦想的方向继续走下去!
从来不需要想起,因为从来不曾忘记。
当年的年青人诸葛亮从来不曾忘记,忘记当年的中年人刘备带着关羽、张飞两个兄弟在茅庐前痴痴等待的情景。
曾经的青春已不再,曾经的梦想依然在!
我的血依旧是热的,我会继续走下去,向着梦想的方向,传承你的志向,北伐曹魏,匡复汉室,统一天下!
但我不能一个人战斗!
为什么呢?
日期:2012-01-1822:22:44
经营方程中国解——从三国与水浒中的文化密码说起(原创连载)之一六五
这不是一个人的传承!
我不能一个人战斗!因为这不是一个人的传承!
因此,我写下了《出师表》,昭告天下,动员集中全国一切可以动员集中的力量。
《出师表》的关键词是“先帝”。刚才我们引述了《出师表》的一句原文,那是《出师表》中的第一句话,以“先帝”开头,《出师表》是以“先帝”开头的。在短短几百个字的《出师表》里,“先帝”二字频繁出现,出现了十几次。这样的频繁出现,只为了一个目的――传承!
《出师表》中频繁出现的“先帝”二字,一次次提醒着当时的蜀汉国皇帝刘禅,当时的蜀汉国各个利益集团,出师北伐是传承的必需,是先帝刘备的遗愿,是蜀汉国老一辈领导们传承下来的志向,要大家统一认识,团结一致,共同奋斗,为大汉朝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在《出师表》的结尾处,诸葛亮表达了自己努力奋斗的决心“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这是他许下的诺言,许下的一个关于未来,关于梦想的诺言,他实践了自己的诺言,他最后用生命实践了自己的诺言,他最后倒在了路上,倒在了北伐曹魏的征途上,倒在了去往未来与梦想的路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调用缓存:c2f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