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节
陈士陈观水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记得同样倒在去往未来与梦想路上的蜀汉国开国大将关羽,在身陷重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面对前来劝降的敌人,掷地有声地说出了这样的话:“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
粉身碎骨混不怕,要流清白在人间!
玉碎是一种状态,一种让人心碎的状态。从矿物学的角度而言,玉不过是石头的一种,但玉和其他的石头不一样,玉很珍贵,因为玉很稀少,玉的珍贵正是因为玉的稀少,玉是因为很稀少而很珍贵,玉的珍贵是因为玉的不一样,因为玉和不稀少的其他石头的不一样!
玉是稀少而寂寞的,正如关羽、正如诸葛亮,稀少而寂寞。在这个世界上,拥有梦想是容易的,但坚持梦想是困难的,因此在这个世界上始终坚持梦想的人往往是稀少而寂寞的,而他们也正因此而越显得珍贵。
千古春秋,泱泱华夏,人物无数,但关羽只有一个,诸葛亮只有一个!
总觉得诸葛亮是寂寞的,正如关羽是寂寞的。不知道寂寞的诸葛亮在写下《出师表》的时候,是否会想起寂寞的关羽的话,但想来他是不愿重蹈关羽身陷重围,全军覆没的覆辙的,因为在《出师表》里频繁出现的除了“先帝”二字外,还有两个字,这两个字一个是“宜”,一个是“不”,确切地说,在《出师表》里频繁出现的是“宜”与“不宜”,这是诸葛亮在做具体的工作安排,不厌其烦,苦口婆心地告诉蜀汉国皇帝刘禅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诸葛亮想得很周到,安排得很细致,基本上能想到的都想到了,能安排的都安排了,这一点上是很值得关羽学习的。孙子兵法有云: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但太周到了,太细致了,就有问题了。
这个问题不是个小问题。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同样担任过丞相职务,与诸葛亮丞相同时代的一位著名三国人物的遭遇说起。
这位著名的三国人物是谁呢?
日期:2012-01-1922:14:52
经营方程中国解——从三国与水浒中的文化密码说起(原创连载)之一六六
曹操!
在诸葛亮担任丞相之前,曹操就担任了丞相。当然,曹操担任的不是蜀汉国的丞相。当年,担任汉朝丞相的曹操替时任汉朝皇帝的汉献帝想得很周到,安排得很细致,汉献帝很感动,那是泪流满面,咬破指尖,用鲜血写下了自己的感动,秘密交给刘备等人,要刘备等人共同感动,共同努力,想办法做掉曹操。皇帝的事情都让你丞相安排了,皇帝的活都让你丞相干了,皇帝干什么?皇帝什么都干不了了,那做皇帝还有什么意思?因此,汉献帝恨死了曹操,恨不得曹操去死。似乎很吊诡的是,刘禅就不恨诸葛亮,虽然丞相诸葛亮也把皇帝刘禅的活都干了。
人和人的差距咋就那么大呢?
这是有原因的,主要原因在刘禅的爸爸刘备身上。
刘备在临终前的弥留之际,叫来了刘禅,嘱咐了五个字“以父事丞相”。
清楚了,这下都清楚了,诸葛亮不仅仅是丞相,而且是需要皇帝刘禅“以父事丞相”的“相父”。
当丞相的是不能替当皇帝的把活都干了的,这是架空领导,后果很严重,但当爸爸的替当儿子的多干点活,就没什么了。之所以同样是把皇帝该干的活都干了的行为,在曹操这导致曹操被公认为奸臣,而到了诸葛亮这,却让诸葛亮被公认为忠臣,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人和人是不一样的,人和人的关系是不一样的,曹操和汉献帝之间只是被领导与领导的关系,而诸葛亮和刘禅之间除了被领导和领导的关系,还多了一层父子关系,这意味着丞相诸葛亮比丞相曹操多了一种权力――长老权力,这是源于父子关系,源于“孝”的长老权力。
源于“孝”的长老权力,天生有着“传承”的本能,长老权力生来就是守护传承的。当蜀汉国的许多人,甚至包括皇帝刘禅在内,都已经忘了蜀汉国老一辈领导人刘备等的传承的时候,拥有长老权力的相父诸葛亮写下了《出师表》。
《出师表》的立意就是传承,是为了统一思想,传承汉统,确保北伐曹魏,匡复汉室,统一天下的蜀汉国国家战略的传承。
顺便说一句,“先帝”在中国传统中是个泛指,泛指一切先死了的最高领导――皇帝。对“先帝”传承的强调是祖先信仰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拥有宗教信仰的西方人在碰到问题时习惯于引用“圣经”,从“圣经”里寻找答案,而除了拥有宗教信仰之外,还拥有祖先信仰的咱中国人在碰到问题的时候则习惯于从祖先的言行思想里寻找答案,这种祖先的言行思想在中国传统中被称为“祖制”。在西方传统中,违反“圣经”常常被视作大逆不道,相应的,在中国传统中,违反“祖制”,也往往被认为大逆不道。
“祖制”是立足于“孝”,立足于“祖先信仰”,立足于“传承”的,往往是由长老权力所守护的。
看到这,您想来看明白了,长老权力来历不凡,渊源复杂,威力极大,但却又是无形的。当然无形并不意味着无迹,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长老权力是有迹可寻的,直到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这样的痕迹。
这痕迹到底在哪里呢?
日期:2012-01-2021:50:41
经营方程中国解——从三国与水浒中的文化密码说起(原创连载)之一六七
最明显的痕迹是体现了长老权力中的“长”与“老”的“年龄”。
中国传统中,人们在客套寒暄时习惯于互问年龄,当今所谓的女士年龄是个不能说的秘密的说法,其实是西方的传统。中国传统中之所以习惯于询问年龄,是受了长老权力的影响,为的是分清长幼。明确的长幼顺序是发挥长老权力的前提条件。在中国传统的亲属称谓里,长幼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准则,中国的亲属称谓能相当清楚地分别兄和弟、姐和妹、叔和伯,而在包括西方诸多语言在内的世界上许许多多语言里,是没有这样的区分的,比如英语中的兄弟(brother)一词,是不分长幼,不能区别兄与弟的。
对于这种年龄长幼因素在权力中的微妙作用,我们的老熟人宋江是有话要说的。这话是宋江当着众多梁山好汉的面,对着晁盖说的。那是宋江刚上梁山入伙的时候,考虑到宋江曾经通风报信,救过自己(在本章一开始我们就说过这段故事),时任梁山最高领导的晁盖打算让位,打算把第一把交椅让给宋江。宋江当然不肯答应,推让中,宋江说出了自己的理由,一个现在许多人看来似乎很无厘头的理由“论年齿,兄长也大十岁”,这是说你比我年龄大十岁,所以你比我更有资格做最高领导。这个理由似乎很搞笑,似乎分明是个不能成为理由的理由,哪怕说得实在点,你晁盖身体比我好,或者干脆说得玄着点,你晁盖八字比我好,都比这个理由要好。但晁盖和一众好汉们都接受了这个理由,大家公认这最高领导的第一把交椅还是晁盖来坐得好。当然仔细推敲,最终大家都认可晁盖继续坐梁山最高领导的第一把交椅是有着丰富而充足的许多理由的,在这些丰富而充足的许多理由里,宋江提的这个绝不是个决定性的理由。但宋江能说出来,说明这至少是个摆得上台面,说得过去的理由。之所以这个理由摆得上台面,说得过去,因为这里有着中国传统中大家普遍认可的年龄长幼因素,梁山好汉们虽然不讲王法,天不怕地不怕,但还是受着古老传承的长老权力的影响制约。顺便说一句,江湖上通常对最高领导的称呼是“老大”!
调用缓存:935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