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节
ziluolan32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对抑郁进行有效干预的同时,坚持继续生活,而不选择逃避。生活的车轮滚滚向前,能保持与之同步,也会减轻我们内心的压力,也有利于减轻紧张、焦虑的症状。
在前面多次提到的运动和音乐治疗抑郁有效作用。其实道理也很简单,抑郁实质是紧张应急状态,通过肢体的运动,有节律的活动,增加细胞活力,从生理上增强自我调控能力,有效地干预抑郁状态。音乐,通过欢乐愉悦的旋律,对人情绪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改善低迷的状态,从而实现对抑郁状态的干预。
参加活动,投入群体生活中去,一是让常人的生命节律影响自己,促进自我调节;二是,只有在与人交流相处中我们才能知道如何成长。
只要能干预抑郁的方法和手段,我都建议朋友们好好使用。我曾经为了对付抑郁,有一个时期经常跟朋友去泡吧蹦迪,好让自己不那么压抑。
只要想尽办法抵御抑郁,不屈不挠、行之有效地与之抗争,抑郁病魔及时一时逞强逞能,它也不会撑多久,一定会落荒而逃。
日期:2007-12-23 8:38:05
―――218―――
一切都在改变(1)
在说到一个人的性格难于改变时,通常会用这句古话: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对一个人的个性改变不是易事,但也不是绝对不可能的事。一个人的成长,就是在不断改变自己、调整自己的过程。有些人明智、圆通一些,更加容易改变自己适应现实;有些人顽固、死板一些,非得撞到南墙才痛改前非;有些人过于愚笨任性,一辈子生活在天生的不足和错误中。
也许是成长环境过于单纯单调,周围人群的认知过于简单,父母的遗传赐予,在青葱岁月里,我内心孤高,愤世嫉俗,与很多人事格格不入。即使到了工作岗位,也难以改变一如既往的禀性。对我来说,要从内心上接受一个品行不好,与我不相容的人,那是难以登天、绝对不可能的事。我宁愿保持痛苦现状,也不愿意内心屈服,去接受他们。那时很深刻的感受是:改变自己的天性,那是太痛苦的事,也是不可能的事。
随着年岁的增长,自身的性格拘囿,我过得并不宽松舒畅,因为世间有太多我讨厌的人,难容之事。痛定思痛之后,终于明了,社会本如此,很多客观现实不为我们个人意志改变的,唯一解决办法就是改变自己。
开始努力学着理智、平和、坦然地接受那些不喜欢的事物。象一个哲人所说:对于那些自然、客观存在的事物,人们理智聪明一点的做法是:不必存在太多个人的喜恶,平静接受就是。一改从前作风(对与我投合的表现得狂喜,对那些憎恶的表现得强烈排斥和抗拒,这也是非常不成熟的行为),劝慰自己不要对那些自身无力改变的事物动用感情,尽量做到心平气和、包容他们。
即使在认知上取得了突破,但做起来也不是那么自然妥贴,有时还是觉得挺别扭的。但我已经认清了正确方向,所以没有丝毫犹疑地往这个方向进展。经过多年的努力,不知不觉发生了很大改变,当某一天与从前看都不想看一眼的人平和快乐相处时,连我自己都感到神奇和不可思议!
日期:2007-12-23 9:22:54
―――219―――
一切都在改变(2)
好友冰的好朋友,最后几乎都成了我的朋友,这也印证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古语。对与她比较投合的一位舍友,我一直不怎么感冒,觉得她过于自信,自以为是,说话的口气很武断,甚至有些咄咄逼人,令我难顶,极少与之交往。
因为她是冰的好友,进来大家还是坐在一桌吃饭。她坐在我旁边,说话很大声而肯定,对那些与她观点不同的朋友唇枪舌战,据理力争,弄得我们饭桌热闹非凡。买单时,她说让她来付,还是我另一个朋友坚持付了。她有些不屑地说,下次别在这里吃了,她请我们上高档的地方吃吃。我们朋友只是想大家聚聚,在哪里吃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与谁在一起吃饭。我们都觉得她很牛啊,口气大得很。
即使在她在耳边大声说话,让我觉得自己好像处于高音喇叭之中,我也比较能接受她了,这是她的个性也是她的作风。
当晚坐她的车回市区转车,听她说任由LG供读他的侄女侄子,善待他的亲戚,对那些不太明理责怪她的亲戚好不含糊地点明他们,还有她与LG的相处之道,彼此信任,不被谣言中伤和挑拨。我心里开始喜欢她,喜欢她的大度,为人的直爽与睿智。
给我第一印象不怎么的美容师晓莉,在后来几次的接触中,改变了我对她的最初看法。发现她做事特别认真负责,心智较高,好强好学,懂得东西比一般美容师多,也乐意与别人分享,我从中获益。
单位有位离异女同事,作风不检点,为人嘴巴厉害,样子凶巴,我极少走近她。当我改变了自己排斥的想法以后,慢慢学着平和地与她交流。一次给一个好朋友送李子,撞见住在同一小区的她,我也大方地送她一盒,她感到意外而惊喜。此后,大家开始交好,主动让我坐她的顺路车,也开始跟我倾谈她的私事,我也更加了解她的为人,其实她心地也不坏,心直口快,在她工作岗位上很为职工着想,工作认真负责。有时还收到她关心的问候,让我觉得温暖而感动。
我们常常被自己的感觉所左右,不管这样的感觉是否客观真实,它常常引导我们的言行。做人跟着感觉走,有时会因为错误偏差的感觉让我们远离事实。感觉需要不断地印证,印证它是否符合真实,然后才能跟着它走。
想法变了,言行在变,感觉也在变。一切都在改变,象一条链接的环,一环扣一环,不断地发生改变,彼此联动、相互促进。
日期:2007-12-23 22:37:37
―――219―――
一切都在改变(3)
一天下班坐单位的交通车出市区,遇到另一个单位热情开朗、活力十足的舞狮队长,虽然初次相识,大家竟然挺谈得来,于是上车后挨着他坐下。他侃侃而谈,多才多艺,竟然说他会看手相,大学班主任曾经给我看过手相,说得很准啊,我还有些迷信这一招。毫不犹豫地伸出手让他给我看看,说得基本符合本人性格,有些也出乎意外。当他说:没想到你想事比较简单哦!
以前对这样的评价一笑而过,甚至还为没有那么复杂庆幸。可是,现在这个年龄阶段的我,还是被别人评价头脑简单未免感到不是滋味。从前曾经为简单纯朴的生活沾沾自喜,而今我觉得再这样下去则惭愧不已。因为,生活有太多自己没想到、没料到,发生很多意外情况,自己没有做好防范措施,每次经验都要深痛教训所得,这样的日子不好过。就如解数学题,当x=a,y=y1;x=b,y=y2;x=c,y=y3……
自己常常只想到一种或两种情况,得出想当然的结论,而事实可能正好发生了那些自己没有料到的结果,是因为对事物了解的不够,掌握的信息不够充分,自己想法太过天真善良,想事不够细密周全,导致常常犯下完全可以避免的错误。
生命里很多时候,在正当的时候做对了,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成功的几率最大。当时处理不好,失败了,往往要花很大心力和更多的时间去弥补和挽回。在做出决定之前,很多事情好好想想,尽量想出可能出现的问题,多想几个应对方案,结果肯定大不一样。
想事周全细密,做事稳妥,也是个体成熟的体现。
继续努力吧,渴望一直在成长、成熟。
日期:2007-12-23 22:59:31
―――211―――
一切都在改变(4)
今天在南方都市报看了一篇文章,对我触动蛮大的。
“一个人的认知架构越简单,对问题和人的评断就会越黑白分明、也越肤浅。”
“哲学家罗素说:‘一个人情绪高昂的程度和他对事实的认识成反比,知道得越少就越狂热。’”
“人就是这样,距离越远,却认为自己看得越清楚;越无知,却觉得自己知道很多;越肤浅,就越偏激。”
生活环境简单,信息量不大不全且存在流通性差的小地方,人们常常都有上述表现。
创建缓存:6287f 大小: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