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第132节

雪域桃源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班彪又写道:“秦朝末年,义军蜂起。有个叫做陈婴的人,被人推举为王。他的母亲告诫他:‘我家从古到今,没出过一个高官,你一下子从一个小吏成了诸侯,难道是好事吗!’陈婴大惧,死活不肯担当,最终保全了性命家族性命!汉初名相王陵,在跟着高祖打天下之时,因为他是个孝子,总是牵挂母亲。他的母亲知道后,认为高祖将来必得天下,为了避免拖累儿子,伏剑自杀而死,并遗言勉励他好好跟着高祖打江山!我实在是不明白,如今天下豪杰的见识,难道还不如这两位老妇人吗?”
      
        班彪最后说:“再说了,高祖温厚明达,仁义宽恕,知人善任。张良、郦生、韩信、陈平,都是出身卑贱。高祖慧眼识人,这是上天有意把这些英才留给他的啊!这完全是天授于他,非人力可及。希望大将军能够幡然醒悟,像陈婴、王陵一样明白事理,不要再像韩信、英布那样心存觊觎之心。应该摒弃非分之想,应该认识到,神器有归,切不可心存幻想!否则,将来到了九泉之下,也会被陈、王二位老妇人所耻笑!只要顺天应人,您才能够流福祚于子孙,永保富贵啊!”
      
      
      日期:2008-3-26 20:44:13
      
        应该说,班彪的这一席话,对于天下形势的分析基本上是正确的。为什么只能说是基本正确呢?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所有的政治集团都有光明的一面,也都有黑暗的一面。从逻辑上说,如果民众能够选择的话,必然要遵从“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原则进行选择。
        西汉为什么会被王莽篡夺?难道单纯是“国统三绝”这样的偶然原因吗?当然不是!
        根本原因在于,西汉自汉元帝刘奭以来,朝政就日益腐败,两极分化日益严重。皇家、贵族、高官们相互勾结,在进行权力斗争的同时,都过着醉生梦死的奢侈生活,对于老百姓压榨日益严酷。王莽之所以能够成功篡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在夺取最高权力之前以及篡位之初期,也实行过一些善政。然而,到了此后,他的统治却比西汉皇帝更残酷、更暴虐!西汉时期的生活就是再苦,也起码是有饭吃,还没有到了只有人吃人才能够活下去的地步!再加上,“昭宣中兴”的遗泽未远,有些上了年纪的人,还能够记得那个盛世时代的好处。两者相比,“两害相权取其轻”,这就是普天之下的民众怀念汉德的根本原因!
      
        从这个意义上看,班彪的分析,只能说是基本上是正确的。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任何一个家族世袭的王朝以及它所控制的政府,如果不能以民众的利益为自己的最大利益,真正关心民众的疾苦,无论他说的再好,也是没有用的。秦二世、王莽以及后来所有暴君的下场,无不证明了这一至理。所谓的“天命攸归”,不过是“自欺欺人”的愚民谎言而已。
      
      
      日期:2008-3-27 3:08:05
      
        (八)敲山震虎
        建武五年(西元二十九年)五月,隗嚣听说班彪投奔了窦融,急忙寻求对策。此刻,他心意已决:派使者联络窦融与自己一起干!同时,他也盘算好了下一步:假如窦融听话便罢,要是他敢迸出半个“不”字,老子出兵灭了他!
        的确,就凭隗嚣的实力,进取中原难了点。但是,周边的窦融、公孙述、卢芳,哪个见了他不畏惧三分?当然,既然是去联络,自然是要“先礼后兵”,要把好话说到前头。
        于是,他派使者张玄去张掖郡首府觻得县,前去拜会窦融。张玄是天水郡有名的能言善辩之士,也是隗嚣的心腹。隗嚣交给他的任务很简单:到河西开展游说,陈说利害,劝说窦融、梁统等人不要再相信刘秀的话,与自己一样,保持割据状态。
        张玄一到觻得,立即请见窦融。对于“上司”派来的使者,窦融哪敢得罪,立即盛情款待。在席间,张玄鼓唇摇舌,极力鼓动窦融跟着隗嚣走,割据一方,维持现状。他的嘴巴确实厉害,三言两语就把窦融说的没了主意。张玄道:“窦大人!下官此次是奉了隗大将军之命,特来河西公干。”窦融道:“噢,不知张大人此行,有何要务?”张玄一笑:“实不相瞒,下官此行,主要是请窦公以及诸位贤达认清时局,以为日后长远打算。”窦融一听,顿时明白了:“原来,这是做说客来了!”不过,他还是不动声色,跟张玄兜起了圈子:“我等都是洛阳朝廷的人,只要听从圣上的旨意办事即可,还需做什么打算?”张玄哈哈一笑:“窦大人,你是明白人,为什么跟张某人装糊涂?如今之时局,难道您不比我清楚么?”窦融道:“张大人何处此言,有话请直说无妨,窦某愿洗耳恭听!”
      
        张玄见状,趁机道:“窦大人!六年之前的事,您还记得吧?当年,刘圣公是何等威风?长安、洛阳、南阳、颖川,纵横几千里,都是他的地盘,也算是有成之人了吧!当时的人,谁怀疑过他?他入长安的那个场面,窦大人想必记忆犹新吧?”窦融听了,日有所思地点点头,“嗯”了一声。张玄接着说:“谁能想到,他撑了两年不到,就彻底垮了!现如今,他在哪里?早就躺进霸陵了!”窦融日有所思地“哦”了一声,算是回答。张玄道:“人们都说刘氏当复兴,汉室将重新崛起,以刘圣公之败来看,倒也未必!”
      
      
      日期:2008-3-27 3:11:15
      
        张玄的嘴巴确实厉害,他三言两语,就把窦融搞的晕头转向,一句话也答不上来。他单刀直入地直指要害:“刘圣公之败,说明了什么呢?用我们隗大将军的话说,一姓之家岂能复起做天子!古往今来,哪里有过这样的事?三代迭兴,难道是同姓吗?”
        窦融想插话,却又张口结舌,不晓得如何说才好,只能任凭张玄口若悬河地讲下去:“如今之时局,要是尊奉某人为天子,就要受他节制差遣,还被他羁绊束缚。一旦时局有变,若是拘于君臣之礼,则丧失实际。反之,若与其刀兵相见,必然有损名声。由此来看,真是后患无穷。倘若现在不加决断,将来必是后悔莫及!如今之天下,群雄并起,正在逐鹿中原,胜负未分,雌雄未定。将来的情况如何,还很难说!”张玄见窦融无力反驳,干脆把话挑明:“隗大将军雄踞陇右、蜀王公孙述坐镇益州,各领一方。假若窦公能统领河西群雄与陇右、巴蜀行“合从”之策,共同对付洛阳?如果我等三方能够保住各自的地盘,拥兵自守、保持独立的话,弄得好的话,会与战国时六国一样,累世王侯,争雄天下!即便不利,最差也可同南越王赵佗一样,上书称藩,做一个天高皇帝远的诸侯王!如此定夺,岂非上上之策?”张玄见窦融沉默不语,又加重了分量:“窦公!直说了吧!这是隗大将军给您出的主意!”
      
        张玄巧舌如簧,说的天花乱坠,窦融犹如堕入云雾之中,也开始犹豫起来。不过,窦融毕竟是老江湖,他眼珠一转,很客气地对张玄说:“张大人!河西的事,窦某只是挂个名而已。张大人适才所言那些,容窦某与梁大人他们商议一下再说。请张大人稍候几日!”
      
      日期:2008-3-27 3:13:52
      
        几天之后,窦融将武威太守梁统,张掖太守史苞,酒泉太守竺曾,敦煌太守辛肜,金城太守厍钧请到府中议事,一同参加会议的,还有河西五郡的大户豪杰。
        在会上,窦融就把事情的经过给众人说了。有一个人站了起来:“诸位!容在下说两句。”此人是河西的一个豪杰,精通谶纬之术。他对与会者说:“高祖是尧帝之后,帝运绵长。如今洛阳朝廷之主名叫刘秀,此名见于图谶之书。三十年前,我听谶术高人谷子云、夏贺良等人说过,汉朝运数命不该绝,应再次受命于天,君临天下!”这人还说:“当年,京兆尹、红休侯刘歆为了应符,特地改名为刘秀!六年前,道士西门君惠也说刘秀当为天子,就与董忠等人图谋拥立刘歆!西门道士在事败被诛前,还对观刑的百姓们说:‘刘秀实为天下之真主!’此事千真万确,很多人亲耳听到的!”此人又说:“即便不论什么天命,就拿眼前来说,洛阳方面土地最广,军队最多,纪律最严明。无论是上察天命,还是下观人事,那些外姓豪杰,哪个能与洛阳的刘秀相提并论?”大家听了,七嘴八舌地开始了争论,一时也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散会之后,窦融私下召问班彪。班彪又把当初对隗嚣所说的那些话都对窦融说了一遍。窦融听了,下定了决心:“还是跟着洛阳干!”当然,对于张玄那边,还是不能得罪的。他对张玄表示隗嚣的提议值得考虑,以后一定会听从他的招呼。另外一面,他又加紧与洛阳方面沟通。为了与刘秀取得联系,这年夏天,他派遣长史刘钧为使者,带着河西五郡所产良马作为觐见礼物,绕道上郡前往洛阳谒见刘秀,并呈送书信。
      
      
      日期:2008-3-27 3:14:45
      
        建武四年底至建武五年初,由于采取了“远交近攻”的策略,刘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公孙述被冯异多次击退之后,只是在汉中郡一带大造声势,并没有对关中发动直接进攻。陇西的隗嚣已经派其子隗恂入质,暂时不会有太大的动作。这一切,为刘秀扫平中原群雄,统一关东诸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不料,蛰伏了好几年的卢芳,却在此时于北边诸郡折腾出麻烦来了!建武四年冬,匈奴单于派无楼且渠王来到五原,与太守李兴等人和亲。同时,使者还告知李兴等人:他准备在适当时机,派兵护送卢芳回中原做皇帝!李兴等人表示,愿意尊奉卢芳为天子。
      




返回目录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首章]  [尾章] 131章/共206章


电脑版 返回顶部

创建缓存:dbe1d 大小: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