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第134节

雪域桃源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至于公孙述,此人志大才疏,优柔寡断,虽有鲸吞天下之心,却是是能力有限。虽然他多次派兵骚扰长安三辅以及荆、楚地区,每次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从不敢倾巢出动来攻。对于公孙述方面,只有小规模的冲突,大规模的战役还没怎么打过。因此,闭门休兵,无疑是明智之举。
      
      日期:2008-3-27 3:22:46
      
        建武六年的春天,刘秀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正月,他召集诸将到洛阳休养,并对诸将说:“先把隗嚣、公孙述都放在一边吧!不用管他们,诸卿且去休养一段时间再说!”对于卢芳,他竟然连提都没提。同时,他又下诏将各军主力调到河内郡休整,休养生息,以恢复战斗力。俗话说:“杀敌三千,自损八百。”
        连年的无数次血战,汉军虽然最终获胜。但是,一场又一场的血战,却让汉军元气大伤,急需休整。刘秀这一休兵之举,欲扬先抑,欲进先退,真可谓是深通兵法。应该说,这个休整军队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
        此刻,刘秀主要策略是,在军事上做短暂休整,力图在短期内恢复元气,增强战斗力。在政治上,加强攻心战术,多次以大汉皇帝的名义向隗嚣下玺书,以遏制其不臣之心。另外,在军事上稳住对手,加紧休整军马、恢复元气的同时,在政治上,刘秀又向隗嚣频发玺书安抚,征求其意见,借机观察其动向。对于公孙述这个自称是“成家”皇帝,刘秀是采取发书劝降的办法,对其信心进行打击,试图瓦解其士气。
      
        敲山震虎,在战略上威慑对手,真是一个绝佳的选择!
      
      日期:2008-3-28 12:25:10
      
        (九)萧墙之忧
        从建武四年(西元二十八年)春夏之交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隗嚣试图割据一方、打算自立称王的意图逐渐暴露,陇右集团上层出现了裂痕。到了建武五年末,以班彪、郑兴、马援三人的相继离去为标志,隗嚣集团开始出现了分化迹象。起初,隗嚣浑然不觉。不过,他很快就觉察到了这种离心现象的危险性,有意识地加强了控制。然而,他的努力却收效甚微。逆流而动,当然会造成人心不附。陇右集团的分化趋势还在加剧。
      
        对于任何一个政治集团来说,哪怕他再“不义”,再“不得民心”,只要他经过多年经营,站稳了脚跟、打牢了基础的话,必然有一批铁杆“拥趸”的存在,想要推倒它就绝非易事。虽然隗嚣集团内部潜伏着重重危机,却也暂时并无大妨。然而,对于隗嚣的对手刘秀来说,内部问题的严重性,远远大于敌人对他的威胁。
        对于刘秀来说,洛阳朝廷内部根本谈不上是什么“铁板一块”。甚至可以说,他所要面临的危机比隗嚣要严重的多。此刻,虽然关东群雄具灭,余众皆降,中原表面上得到了统一。然而,豫、荆、徐、青诸州收复日浅,叛乱的暗流时隐时现。慢说是这些昔日的“匪区”,就连洛阳附近的河内、颖川、魏郡都不太平!要“消化”掉对手们经营多年的地区,还需要时间!为了彻底清除后患,为将来收取巴蜀、陇右、河西诸地打好基础,刘秀开始强化内政,抚定关东人心。他的战略是:中原求稳定,关中求安全。幽州求防御,逐步求统一。
      
      
      日期:2008-3-28 12:27:19
      
        在内政方面,刘秀当时最器重的是大司徒伏湛。伏湛在担任这一职务近三年的时间里,由于刘秀多次御驾亲征外出作战,朝廷日常事务多由他主持,邓禹协助。他为人忠厚,器宇恢弘,深具宰相器略。对于征兵、催饷、制造、运输等烦杂具体事务,都是伏湛亲自操劳。在他的坐镇下,内务清明,洛阳朝务搞得井井有条。
        建武四年十月,刘秀在寿春招徕到了名士侯霸之后,将其为人为尚书令。刘秀虽是儒生出身,对于西汉典章制度却并不熟悉。朝廷之中,西汉旧臣也极少。由于侯霸熟习前代往事,刘秀令他搜集先前遗文,将其中有利于国家民生者挑选出来,逐条上奏,作为新朝之制度。例如,每年春天以刘秀名义下达的大赦诏书、体恤民生疾苦的诏令,都是出自侯霸的手笔。
      
        有了伏湛、侯霸这样的干才,刘秀心里觉得踏实多了。但是,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没有解决:朝廷三公、军事将领们的权力过大,目无国法,屡违风纪。尤其是吴汉、盖延、臧宫这样的骄兵悍将,刘秀虽然表面器重,内心实存忌惮。为了限制三公以及重要将领的权力,他悄然改革官制,令尚书令侯霸全权负责军机要务,一切重大军务,均由其直接向自己禀报,无须由大司马府、大司徒府、大司空府等三府转递。伏湛犹如“萧何重生”,侯霸似同“王陵”,在二人的鼎力协助以及新制度的保证之下,刘秀虽然不在洛阳,却始终牢牢控制着最高权力。
      
      
      日期:2008-3-28 12:31:34
      
        然而,政治斗争从来没有一天停止过,围绕着自身利益展开的争斗也从来没有停息过。随着汉军的节节胜利,洛阳朝廷内部文武群臣之间的争斗倾轧开始抬头,由于刘秀的处置失当,使得矛盾逐渐激化,终于接二连三地酿成了事端。
        首先给刘秀惹出事的又是前幽州牧朱浮。朱浮自由蓟县逃回洛阳,自知罪责深重,一直在家忐忑不安地听候发落。也许是刘秀军务繁忙,也许是出于对老部下的怜悯,一直没有“收拾”他。可是,当侯霸一当上尚书令,就立即上书弹劾朱浮。侯霸在奏章中指责:“朱浮败乱幽州,酿成彭宠之叛乱,劳师糜饷,而其本人弃城而逃,不能死节,罪当伏诛!”看了侯霸的奏章,刘秀心中犹豫不决。
      
        的确,按照朱浮所犯下的错误以及造成的严重后果,杀他一千次都不为过。可是,朱浮岂师等闲之辈,怎肯引颈就诛?他也开始“托关系”,“找熟人”,竭力为自己的罪责开脱。“关系”的能量真是惊人的,朱浮通过“找门子”,竟然硬生生地把自己从鬼门关上拉了回来!非但如此,他还升了官!
        由于朱浮是最早追随刘秀的人之一,又与邓禹等南阳系重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朱浮出面说话的人很多。有人对刘秀说:“朱浮虽然丧师失地,却有先见之明啊!陛下难倒忘了吗?是谁连篇累牍地上奏说彭宠要谋反?难倒事实不是这样吗?请陛下哀怜老臣!如果杀了朱浮这样的老臣,今后谁还肯卖命追随陛下?”最终的结果,侯霸的弹劾奏章被驳回。刘秀不仅赦免了朱浮之罪,而且认为他是“有功之臣”,居然让他接替贾复为执金吾,并改封父城侯!
      
      
      日期:2008-3-28 12:36:43
      
        建武五年冬天,刘秀亲征张步,又留下伏湛坐镇洛阳。十一月,到了一年一度的祭祀高庙大典。由于圣上不在京师,由伏湛代之主祭。祭祀高庙,是最重大的国务活动之一。按照惯例,所有在京的二千石官员,都必须参加。不料,河南尹、司隶校尉这两位高官却不知为什么,突然发生了口角。在煌煌高庙之中,众目睽睽之下,二人恶语相向,吵的一塌糊涂。若非旁人劝阻,两人几乎要当场厮打起来!
      
        祭祀高庙,是庄严肃穆的国家大典,竟然发生了这样的事,险些发生斗殴事件,实在是“有失体统”。如果换了别人,肯定要将二人治罪。不过,伏湛性格宽厚,加之国家处于多事之秋,只是将二人当众斥责一顿了事,而且事后并未向刘秀报告。数日之后,刘秀回京得闻此事,很不高兴,召见伏湛,严厉责问:“发生了这么大的事,为什么不做处理?为什么不报告?”下令将伏湛当场免职,改以尚书令侯霸晋升为大司徒。
      
        侯霸为人严明忠厚,而且遵纪守法,朱浮等辈抓不到他的什么把柄。而且,他的能力并不逊色于伏湛,因此洛阳朝局虽然有些波澜,却也并吾大事。
      
      日期:2008-3-28 16:46:46
      
        然而,冯异就是带领着这两万多名“土鳖”,只花了不到两个月就赶走了延岑,不足半年就拿下了邓禹用了两年时间都无法克定的关中三辅!此后,他北击匈奴,南破公孙述,让隗嚣麾下的陇右铁骑无法向关中渗透一步。在关中三年,究竟打了多少次恶仗,连冯异自己都说不清楚。但有一点冯异清楚地记得:他从来没败过一次!
        虽说匈奴、隗嚣、公孙述三面环绕,但他们无论如何都无法从冯异手中捞不到半点便宜。如果说隗嚣是一匹桀骜不驯的陇上野牛,公孙述是一只踌躇满志的“巴蜀巨象”的话,那么,征西大将军冯异就是一头威震四边的“关中之虎”!在“关中之虎”的有力防守与震慑之下,三辅地区得到了彻底的安定。
        让刘秀最感意外的是,从建武四年秋天开始,冯异不仅不再需要刘秀养活他,他反倒把节省的下的粮食源源不断地送往洛阳,有力地支援了全国其他战场。从此,原本形势最差的关中,不仅不再让刘秀担心,反倒安如磐石,成了他最感到安心的地方。不能不说,冯大将军,真是创造了一个非凡的奇迹!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建武五年十二月,这位屡建奇功的征西大将军,却是有了大麻烦。由于关中三辅战略地位重要性以及“陵寝所在,京畿重地”的特殊地位,平定关中无疑是天下之首功!
      
      日期:2008-3-28 16:50:10
      
      




返回目录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首章]  [尾章] 133章/共206章


电脑版 返回顶部

创建缓存:fb312 大小: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