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节
投资家1973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1)计算收盘价的移动平均值MA:MA=N日内的收盘价之和/N
(2)计算标准差MD:MD=对N日内的(收盘价-MA)的二次方之和求算术平方根再除以N
(3)计算UP、DN线:UP=MB+P×MD;DN=MB-P×MD(P=2)
日期:2009-09-09 15:20:02
《金融交易学——一个专业投资者的至深感悟》127-128
作者按:
本文系投资家1973原创,转贴者敬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欢迎您积极反馈读后信息,包括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原文在我的新浪博客,欢迎各界朋友光临指教!
第二十七节成交量技术(之一)
成交量技术是对价格研判的重要补充和验证,对于做多交易的价值大于做空交易。一般所谓的价升量增、价跌量缩只是最简单的量价关系,用于实战的成交量技术则要复杂得多。在前述第二~六节我们讲述形态学和缺口等重要技术现象时,对于形态被向上突破时成交量会显著增加,被向下突破时成交量不一定增加,回抽颈线位或形态边界线时成交量会减少,以及当回抽结束价格重新开始上涨或下跌时成交量往往会增加这些成交量变化规律已经有所了解。并且已经熟知向上跳空缺口或突破性大阳线往往伴随着明显放大的成交量,而顶部单日反转,在收出带跳空的特殊大K线或看跌吞没大阴线的同时,往往会爆发出惊人的成交量。所有这些技术线索都是可以极大地提高交易胜算的良好工具。下面,将分别介绍适用于股市和期市的成交量技术:
一、股票市场的成交量技术
1.绝对控盘型个股的成交量特征
所谓绝对控盘,指主力控制了一只个股至少70%以上的流通筹码。需要说明的是有些主力深度控盘是因为运作水平高深,而有些恰恰是因为无知和鲁莽,才稀里糊涂甚至被迫吃下太多筹码。主力操盘水平的高低主要看出货能力。任何组织或机构坐庄的目的最终都是为了拉高出货(当然在允许做空的市场里也有通过高位建仓然后向下砸盘谋利的,不过这种形式比较少见)。出货的成败等同于坐庄的成败。那些在市场处于明显的深度熊市阶段时依然对个股保持着高控盘状态的主力就是些不折不扣的失败者。如果熊市维持的时间超过两年,那么崩盘将是这些主力的唯一出路。
绝对控盘型个股的成交量特征就是一旦开始正式拉升,则成交量会随着价格的不断走高而变得越来越小。“价越盘越高,量越盘越小”是对这一量价现象的生动概括。我们一般用换手率替代成交量。比如一只流通盘为1亿股的股票,如果某几个交易日的成交量分别为100、300、500、1000、2000、4000万股,则它的换手率分别为1%、3%、5%、10%、20%、40%。对于这些量级的成交量我们通常分别以小量、活跃量、大量、巨量、天量、爆量称之。对于超级大盘股而言,10%的换手已很惊人,要警惕主力减仓;而对于流通盘只有5000万以下的小盘股而言,单日20%的换手也很常见。成交量是否健康,关键看连续性和价位高低。如果某日某个大盘股很突兀地放量10%,而这之前和之后成交量都很小,价格又处于高价圈,那么就此见顶的可能性就很大。绝对控盘型个股的换手率很少超过2%,一旦高位放出巨量特别是连续放量,往往意味着主力出货,该股运作结束。
2.低控盘半对倒型个股的成交量特征
有些主力资金实力不是很雄厚(一般控盘深度大约50%左右),但操盘水平高超,运用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的手法,一边拉升一边放量对倒(即自买自卖),在拉升过程中始终保持筹码的进出平衡,即绝对仓位不增加。反映在成交量上,就是每天换手20%左右,成交量分布连续而均匀。这种技术现象,国内有专家称之为“东方红,大阳升”,的确形象。这类个股一般都是中小盘股,价格波动和震仓剧烈而频繁。反观绝对控盘型个股的走势都相对简单而且符合技术规范,比较容易把握。这两类庄股,前者为短线品种,后者为长线品种。后者运作时间更长,绝对升幅更大,且不限于中小盘股。
如果股票大盘指数经过长期熊市,在漫长的底部构筑期内,多数个股的筹码都被主力群体所收集,那么,接下来大盘指数的表现将会和一只绝对控盘型个股一模一样!这将是一轮5~10年一遇的超级牛市,利用本书介绍的技术,可以在低位将这类牛市轻而易举地捕获。无论绝对控盘型大盘指数或个股,突然放大的成交量都是其命门所在。绝对控盘型个股在升幅达数倍之后突然放出大成交量,肯定凶多吉少。而绝对控盘型牛市在绝对高位放出史无前例的成交额(如20070530日,A股沪深两市合计放出4165亿元的历史天量),那么牛市即便不一命呜呼,也会形成中短期头部。
第二十八节成交量技术(之二)
二、期货市场的成交量和持仓量
前述换手率的经验值都是在国内A股市场实行T+1(指当天买进的证券次日才能卖出,当天卖出回收的资金可以当天再买进)制度的基础上经过长期实战得来的。但是期货市场多了个持仓量(即持仓兴趣)的概念,并且实行的是T+0交易制度,如果不考虑手续费,理论上一天可以进出无数次。持仓量相当于股票的流通盘,只不过是动态的,每天甚至每个交易时刻都在变。原因是期货交易本质上属于对赌游戏,一手的持仓量代表某个交易者卖出一手,而另一个交易者买进了这一手,或者相反。这样多方和空方所开的仓单由交易所计算机自动撮合成交,多单和空单数量上永远相等。国外只统计单边持仓,即多单或空单的数量;国内则统计双边持仓之和,所以国内的持仓量永远是偶数。
T+1制度下股票的换手率永远不会超过100%,而T+0则会虚增成交量,导致成交量与持仓量的比值(我称之为动态换手率)最高可达十倍以上。对于同一品种之不同月份的合约而言,我们将持仓量和成交量均为最大者称之为主力合约,将持仓量和成交量次于主力合约但大于其它合约,且在未来会很快成为新的主力合约的合约,称之为“次主力合约”。如果持仓量接近,则将成交量大的视为主力合约。不难发现,主力合约和次主力合约的持仓量与成交量之和,占据了该品种全部合约之总持仓量与成交量的绝对比重。交易者应该有意识地将操作全部局限在主力合约或次主力合约尤其是前者之中。因为主力合约属于大资金对垒(对大品种而言),价格走势真实绵密,滑移价差小,流动性佳,人为操纵困难。
应尽量避免参与那些成交清淡、流动性差的品种。举例来说,某主力合约收盘后显示持仓量10万手,成交量低于20万手,这就不是一个理想的品种。如果动态换手率低于1倍,更是看都不必看。理想的品种,其动态换手率最好为3~5倍。持仓量代表交易品种对资金的吸引力,持仓量太低显然无法走出像样的行情,但是过大又代表大资金严重对峙,有事态失控的危险。一个品种应该具有“大而健康”的持仓量。现在有的软件如文华财经运用某种算法换算出价格,合并统计所有合约的持仓量与成交量设计成该品种之“指数”——一种尽可能客观的“连续”走势图,每个月份的主力合约在其中占据了最大的权重。统计指数之历史最高与最低持仓量,自然会明白什么是它应该有的“大而健康”的持仓量。
创建缓存:66e1e 大小: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