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节
鼎湖听泉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日期:2010-09-27 10:19:08
第123章运筹帷幄-大唐“神童”李泌(续二十九)
除了“特异功能”,据说他的一些充满仙家灵气的独特隐居方式和养生理论还大行其道(估计如果现在的十分火的养生专家有心整理李泌的养生专著的话有成为超级畅销书的可能耶),为时人和后人所效仿,从“泌每访隐选异,采怪木蟠枝,持以隐居,号曰养和,人至今效而为之,乃作《养和篇》,以献肃宗。”(《邺侯外传》)及“(李泌)隐衡山,……尝取松谬枝以隐背,名曰‘养和’,后得如龙形者,因以献帝,四方争效之。”(《新唐书??李泌传》)这两条大同小异的历史记载就可以窥见李泌的独特养生方法对当时产生的极大影响,简直就是趋之若鹜竞相效之,比张悟本的绿豆疗法还轰动。
此外,他创制的祭祀方式也为当时的人所接受和运用:“泌又作中和酒,祭勾芒神,以祈年谷,至今行之。”(《邺侯外传》),甚至于他的死都充满了仙家的传奇色彩,据说他死的那个月,还有中使遇见他单骑常服说要去南岳衡山暂住,回到长安才知其薨,也就是说他死后得道成仙了,灵魂已经飞升,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李泌在当时人的心中的超然地位,也暗示了他在宗教界的举足轻重的领袖地位,是一个极具影响力的的宗教人物。
关于他的神秘得道故事,以下我们综合引用一些野史来八一八。
这个当然又是一个名山遇仙的老套故事。
有一天晚上,李泌在自己修道的山寺里,突然听到一个和尚念经的怪异声音,反正就是特别怪,有一种苏子式的大慈大悲的遗世独立之响,十分有慧根的他认定这一定是一个佛道界高人,因为这声音响彻山林,音调先悲怆后喜悦,李泌是一个懂音乐的人,据说能辨别声音的喜庆和悲哀。他认为这一定是一个从天宫贬下凡界的谪仙人。于是就诚心诚意地要找到他,而最令人惊奇的是,这个李泌认为非同凡响的人物居然就是寺院里做苦工的老僧,大家甚至不知他姓甚名谁,因为此人平时专吃残羹冷炙,人又特别懒,故此大家都叫他懒残(也就是明瓒禅师,高人都有怪毛病啊)。
李泌当然也知道懒残禅师的传说,反正他始终认定此人是个得道高僧,于是总是想接触他,向他讨教。
机会终于来了,有一个寒冷冬夜,怀着十分景仰心情的李泌鼓起勇气偷偷去找他,正好碰到懒残和尚用干牛粪烤芋头,闻起来还蛮香的(据说唐朝一些人还是很向往神仙事的,就连有洁癖的晚唐名将高骈都是特别喜欢谈神仙,有人故意把一个十分肮脏全身都有牛皮癣的所谓仙人介绍给他谈仙道他也不为忤,照样“聆听”仙道,也不讲究清洁了)。李泌一到就恭敬地跪在他身边聆听仙音,而此人却满脸鼻涕地大啖香芋头,对李泌不理不睬,还自言自语地骂李泌是想偷他的好东西。等吃饱了,才把吃过的半只芋头递给李泌,示意他也吃。李泌当然是受宠若惊,立马很恭敬地接过来,和着和尚的口水也吃了下去。
“孺子可教也。”懒残和尚看到李泌把半个芋头吃完后,非常高兴地对李泌说。
然后,懒残和尚丢给了李泌一句话,说李泌将来会做十年的太平宰相,拍拍屁股便消失在了李泌的视线中。
反正这些事说得要多神秘有多神秘,还有几种版本的,正所谓“天道远而人道迩”,仙佛之道本来就虚无飘渺,大家也不用认真考证了,就当是谈资吧。
据说这就是李泌的“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的伟大处世哲学,我们只有景仰的份啦,因为人们以为能抓到他的时候,他已经滑如泥鳅地溜之大吉,空留下一地传说,神事是不可道的,天机不可泄也。
日期:2010-09-28 09:59:23
第124章思想者-大唐卓越政论家陆贽(上)
八完了李泌自强不息又充满智慧的一生,接下来我们来八一八中唐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陆贽的精彩人生。
反正大唐牛人一抓一大把,也不怕没有了精彩话题,而且陆贽这个被现代史学大家范文澜称为“唐朝卓越政论家”的牛人也绝对值得一写,果然也这样干了。
一想起要写陆贽,我居然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极具力度的著名青铜雕塑《思想者》,据百度百科的介绍,说“《思想者》的创作出自于《地狱之门》,那是为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而做的大门。罗丹在设计《地狱之门》铜饰浮雕的总体构图时,花了很大的心血塑造了这一尊后来成为他个人艺术的里程碑的圆雕《思想者》,它是被预定放在未完成的《地狱之门》的门顶上的,原来被一些浅浮雕围绕着,这些浮雕是根据但丁的《神曲》而创作的。”又据说最初罗丹给这尊雕像命名为《诗人》,本意就是象征着但丁对于地狱中种种罪恶幽灵的思考。
想起陆贽所处的战火纷飞、政治昏庸的年代,突然也有一种地狱式昏暗的想像,尤其是行为怪诞、刚愎自用的唐德宗所做的种种政治决策,每次都几乎把曾经十分强盛的大唐带入历史的深渊,正如网友所说几乎把大唐“提前结束”,陆贽又是那种和李泌的“冲和淡远”性格不同的慷慨激昂型思想家和政治家,很像是一个在政治地狱里带着镣铐跳舞“走自己的路,让人家去说吧”的哲人式思想家,于是把罗丹的“思想者”来做点睛之笔,但愿你能喜欢。
在正式讲到陆贽的人生故事之前,我们先学学电视插播广告式的插播一下陆贽顶撞又糊涂又特别想弄权的唐德宗的一些小事,这个应该是比较吸引眼球。
话说唐德宗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发生了泾原兵变,唐德宗仓皇出逃奉天,即使是处于此种亡国边缘,刚愎自用的唐德宗(被回纥人戏弄得有点神志不清了)还是一贯保持对大将的猜忌,宁愿借当时对唐朝最不友好的吐蕃兵平叛也不信任李晟、浑瑊(郭子仪的手下大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啊,那时李泌又被排挤出京不在他身边,所以他任用了当时也是声名鹊起的陆贽做他的参谋,须臾不能离身的样子。
很富政治理想的陆贽也慷慨激昂地为皇帝出了很多招数,可惜刚愎自用的唐德宗并不重视也不照办,他反正就是不信任动不动就反对中央政府的藩镇军阀们,宁愿割地也要借来吐蕃兵来平叛,这个就遭到了陆贽的反对,告诫他不要猜忌功臣,策划在九重宫中,用计于千里之外,“况乎千里之外,九重之深,陈述之难明,听览之不一”,主张给将帅放权,后来唐德宗鉴于严峻形势做了妥协,答应给将帅放权,却有一个附加条件,那就是要陆贽为这样将帅作规划,基本上也就是给他们一个孙悟空式的“紧箍咒”,陆贽却拒绝了。
调用缓存:4c9c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