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第300节

鼎湖听泉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日期:2010-09-29 10:11:12
      
        第125章思想者-大唐卓越政论家陆贽(中)
        他对皇帝说,君主不自用,臣下才能用之,也就是俗话所说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不然的话就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可能是当时政治和军事形势特别严峻吧,容不得昏庸的唐德宗再胡搅蛮缠,不然大唐江山断送于他的手上,下去怎样向李世民交待啊?于是便不再要陆贽对大将们做什么限制和规划,就让他们“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大胆按照他们的用兵策略来指挥军队,李晟、浑瑊等猛将果然不负众望,干净利落地打败了朱泚、李怀光等叛军,这两个贼首一个被杀一个自杀,如果不是陆贽的据理力争,估计大唐会提早结束了。
      
        查实陆贽也是一个和李泌一样才华横溢的唐朝牛人,既是才高八斗的大手笔,又名满朝野深得皇帝器重。只不过是性格不同而已,一个淡泊冲和,一个慷慨激昂眼里容不得沙子总喜欢直陈利害,正所谓刚易折,陆贽就不会如刚柔相济的李泌成为“政治不倒翁”了,至少李泌不会直楞楞地给皇帝硬提意见,基本上能让皇帝有回旋余地保住面子,所谓的“态度和顺,说理透切”是也,让皇帝甘心情愿地接受自己的意见而不感到受辱感到自己比大臣低能,也更不会给皇帝写罪己诏让皇帝面子挂不住,而更像是请示或商议。
      
        总之,至少在EQ方面李泌是比陆贽略胜一筹。
        当然,性格几乎是从娘胎带出的,比较难改变,而且有时候也不能简单评价哪种性格更加优胜,再好的性格也有致命弱点,尽管性格甚至可以决定命运。
        因此,即使是性格倔强,陆贽也同样受到皇帝的喜爱和重用。唐德宗虽然昏庸无道,不过对自己的大臣还是蛮有礼貌的,尤其是对陆贽还常以辈行相称而不直呼其名(令人想起了战神郭子仪的待遇,也是皇帝不敢称名的),有时候到了动情处还脱下天子龙服让他披上,这种待遇别人只有咽口水的份,估计也只有大胖子安禄山有过此种殊荣。
        据说唐德宗非常宠信有“大炮筒”性格的陆贽,尤其是战乱时期,几乎是到了形影不离的地步,因为皇帝非常需要这位很有才的能人来为他运筹帷幄。
        史载,有一次陆贽跟唐德宗逃避战乱,因道路崎岖艰险,陆贽居然掉队了,与大部队失去了联系。唐德宗跑啊跑,突然之间没有见到自己十分依赖的陆贽,差点就哭了出来,没有了这位大能人,这国事还如何决策,于是立马不惜代价地派人出去寻找,还放狠话说谁找到陆贽就赏赐千金,果然值钱也。
        还好,第二天陆贽就急匆匆地赶上了,唐德宗一见到他喜极而泣,如同至宝失而复得。如果说李泌是最佳皇帝助理的话,那么陆贽就是最佳皇帝秘书,当时的所有皇帝文诰基本上都出自大手笔陆贽之手,而且皇帝几乎凡事必先征求他的意见。
      日期:2010-09-30 08:23:06
      
        第126章思想者-大唐卓越政论家陆贽(下)
        关于陆贽的文名,据说一代文宗韩愈就是他发现和提携的,算是韩愈的老师吧。历史牛人司马光非常推崇陆贽,据有心人统计光在《资治通鉴》中引用陆贽的议论就达三十九篇之多,“像这样连篇累牍地记录一个人的政治主张,在长达二百九十四卷的《资治通鉴》中是罕见的,可见陆贽言论‘资治’作用之大”(引出百度百科)。北宋大文豪苏轼更是把陆贽誉为“才本王佐,学为帝师”。说他“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使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评价不可谓不高,所以有人也称陆贽是唐代的贾谊(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甚至于才高八斗的苏东坡的奏议也曾刻意模仿过他,深受其影响,古往今来能让苏子模仿的文人能有几人?陆贽就是一个。
      
        据史载,陆贽从小天资过人,又勤奋好学,孤傲不群,这也造就了他在官场的正直品性和备受打击的性格。陆贽也算是一个出名趁早的人,不用考到满头白发还奔波在考场上,这个出身于江南望族的县长儿子于风华正茂的18岁时就高中进士,以博学宏词登科,为华州郑县尉,科长以上级别。
        哈哈,陆贽简直就是比现在的80后做科长县长还牛B。
        后来陆贽又以文章出众卓然不群行高于世而授渭南县主簿,再迁监察御史和翰林学士,转又为中书舍人,反正都是皇帝身边的首席秘书,最后在李泌死后三年当上了位极人臣的宰相,也算是文人中的顶级高官了。
        其实,陆贽的文名早已小荷露水,唐德宗很早就知道陆贽是大手笔,所以做太子时就召为翰林学士,两人还经常以歌诗戏狎大耍文字游戏,很是愉悦惬意了一阵子,等到唐德宗做了九五之尊,兵荒马乱内忧外患的皇帝更加需要陆贽的那杆如椽大笔,因为有时候一天的文诰就达数百,如果不是文思如涌疾笔如飞的大才子陆贽为他掌笔,估计他一天哭几十回都有可能。
      
        总之,码字对于陆贽来说简直就是吃生菜一样容易,以他的天才和良好文字素养基本上是不加思索不用断句就出口成章一挥而就,成文速度之快甚至于那些负责记录的文书官和相关官员也应接不暇,后悔没有参加速记之类的现代培训班,呵呵。而且陆贽的文章既保量又保质,简直是对仗工整,主题鲜明,读来却令人拍案叫绝,连文件也可以当作诗词歌赋来读,还能够说理透切切中要害,十分妥贴的样子。当时的各路官员无不被他的天才所折服和倾倒,陆贽被人称之为“内相”,也就是没有宰相之职而行使宰相之权,和武则天时代的才女上官MM地位相当吧。
      
        这么猛的文人,难怪唐德宗走到哪带到哪,即使是兵荒马乱时代也是要他紧随左右,以备不时之需,掉了队也用千金悬赏找回。
      

喜欢风流大唐-李世民和他的子孙们 请大家收藏网址:(mn8848.com) 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返回目录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首章]  [尾章] 300章/共312章


电脑版 返回顶部

调用缓存:6786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