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
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走向癫疯——大日本帝国的崛起与崩溃 |
第105节日期:2014-09-2720:58:41
7.输入型通胀与外来武装干涉 有位哲人说过,偶然是多种必然性的交叉点。与武昌起义一样,壬午军乱也是一场偶然事件,因几个汉子一时鲁莽而引发,此后牵此连彼,关联全局,最终形成了一场全国性政治运动。因此,我们不得不正视这其中的必然因素。 壬午军乱爆发于《江华条约》签署后的第六年,它的爆发完全是“改革开放”造成的。在运动的最高『潮』,为了平息群众怒火,大院君不得不当众宣布废止一系列“改革开放”政策,重新回归闭关锁国的路线。这次运动的参与主体来自城市底层,他们的命运值得同情,他们的抗争带有被迫性,只可惜他们的目标与时代格格不入。 朝鲜的国门是被日本人打开的,朝鲜的灾难也是由日本人输入的,在这个过程中,闵妃政权充当了日本人的代理人。 军饷注水事件是此次军乱的导火索,闵谦镐无止尽的贪墨促使闵妃政权瞬间倒台。中国有个成语叫“欲壑难填”,翻译成英文是“NeverEnough”,意思是“永远没够”。一般而言,人的贪欲会随地位的提升而膨胀,一个乞丐只想要口饭吃,一个皇帝却想要整个天下,还必须千秋万代。闵谦镐没能克服人性的弱点,不缺钱花的他竟把“第三只手”伸向了旧军腰包,位高权重的他似乎忘了一句俗语——兔子急了还咬人呢! 闵谦镐是闵妃政权的二把手,他的吃穿用度都来自特供,他克扣旧军米饷不是为了自用,而是为了倒卖。在《江华条约》签署后,日元开始大量涌入朝鲜,而朝鲜民间原有的交易货币——铜钱——被大量转移出朝鲜,与此同时,明治政府从朝鲜大量进口粮食以满足其国内需求。前面我们提到,大隈重信领导大藏省时放任银行发行纸币,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甚至引发了本土暴动,大隈本人也因此于明治十四年(1881)下台。随着日元逐渐成为朝鲜通用货币,日本的通货膨胀很快便输入到朝鲜。粮食少钞票多,物价必然飞涨,黑市也就应运而生。面对暴利,谁人能不动心,毒贩、大老虎,炒房者有一个例外吗? 1881年,日本发生明治十四年政变,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军乱,这绝非偶然。 明治日本是资本主义扩张的产物,它本身又成了资本主义扩张的工具。日本人成功地打开了朝鲜的国门,他们成了朝鲜开国最大的受益者,同时也成了朝鲜的全民公敌。在壬午军乱中,起义队伍是临时拼凑起来的,他们既无组织亦无预谋,但他们对日本人及其代理人——闵妃政权——的仇恨完全一致。 在壬午军乱中,日本方面遭受了重大损失,它死了一些人,丢掉了公使馆,损失了不少商铺,更重要的是失去了代理人。大院君政权复辟了,这简直是日本人的噩梦,这意味着他们之前所有的投资将化为乌有,而他们对未来所有的畅想将化为泡影。 为了颠覆大院君政权,明治政府开始准备采取军事行动,它似乎也“不得不”这么做,因为其国内鹰派言论已经快失控了。当然,明治政府并不是一个小布什式的愣头青政权,一方面,它很清楚自己的利益所在,另一方面,它也很知道自己的真实实力。当此之时,明治政府正在推行松方财政,全面消减政府开支,甚至大量出售国有企业,它能拿出多少钱用于对朝军事打击呢? 对明治政府而言,解决朝鲜问题的最佳方案是,既要产生足以颠覆大院君政权的军事威吓,又要避免激起一场耗资巨大的军事冲突。因此,明治政府一方面在国内实施戒严,防止那些武士破落户煽动“爱国主义”,制造国内动乱,另一方面派逃回国的驻朝公使花房义质引陆海军1500人赴朝鲜问罪。 8月12日,日军抵达仁川港,半个月前,花房义质正是从这里逃回日本的。花房小伙很了解朝鲜民众的反日情绪,他从汉城公使馆逃往仁川时本想多避难几日,没成想仁川也迅速被起义军控制了,他最后搭乘一艘英国测量船才逃出朝鲜。 “一秒也不要犹豫,马上进入汉城,以速决谈判,避免清国干涉!”花房义质还记得外务卿井上馨交代给他的这几句话,因此,在登陆仁川后,花房带领日军迅速驰往汉城,这下可把汉城人民吓坏了,许多士兵甚至开溜了。 面对来势汹汹的日寇,一向强硬的大院君也软了下来,他在用尽了扯皮的功夫后开城迎接花房义质。谈判在紧张而不友好的气氛下进行,花房义质抛出了和谈七条款,包括惩办凶徒、抚恤日侨、赔偿使馆、增开口岸、允许驻兵,等等。花房限大院君于三日内答复,否则兵戎相见。 望着花房离去的背影,大院君陷入了沉思。很显然,他不能答应日本人的条件,否则他就成了日本人的代理人。可是,他又不能不答应,因为朝鲜旧军绝对打不过日本新军。那怎么办呢?这时,大院君想起了宗主国——大清。只可惜他想起来得太晚了,闵妃集团已先他一步向上国求援了。 关于朝鲜内乱和日本出兵,清廷高层早就从驻日公使那得到了消息。时任直隶总督为张树声,安徽合肥人,是李鸿章的老乡,因李鸿章丧母丁忧接任直隶总督。壬午军乱发生后,朝鲜驻华使臣金允植找到张树声,请求大清出兵平定朝鲜内乱,同时牵制日本侵略军。对此,张树声做了两个决定:一、派水师提督丁汝昌赴朝调查真相;二、奏报清廷迅速发兵朝鲜,以牵制日军并平定叛乱。 8月7日,慈禧太后批准了张树声的出兵计划,14日,返京的丁汝昌催促王师赶紧开拔,17日,清军正式进军朝鲜。中国远征军的统领为广东水师提督吴长庆,总兵力3000人,丁汝昌、张謇和袁世凯随往。8月20日,清军抵达仁川,与日本形成对峙之势。 很明显,清军的介入改变了朝日力量的平衡。为了抢得先机,花房义质于8月22日率日军退出汉城,以示“和谈破裂”。花房想用这种极端方式逼迫大院君就范,结果却是他带日军前脚刚离开汉城,袁世凯就带清军进入了汉城。 清军入朝的使命是平定壬午军乱,同时防止日军控制朝鲜,并不是要与日本开战。这一时期,清廷的对日政策仍然是“中日提携”,吴长庆忠实地执行了这一外交原则,他积极接触花房义质并与其达成一致。 8月26日,大院君访问清军大营,吴长庆趁机将其逮捕并押往天津受审。就这样,大院君三十三天的复辟梦破灭了,他在保定被软禁了三年。壬午军乱的其他参与者,如旧军士兵、新任大臣及大院君的庶出子,不是被斩首就是被凌迟,大头目无一善终。 再看闵妃集团,闵妃被清军从骊兴老家迎回了汉城,她带回来一个自称是“关帝之女”的女巫,据说这位跳大神准确预言了闵妃还宫时间,而那些救驾有功的好奴才都跟着闵妃鸡犬升天了。高宗在闵妃还宫后发布诏书,声言“洗心涤虑,惩前毖后,政令之从前不便于民者,悉令除之,择循良之吏,以牧群生,讲究实效,思与一国更始”。 日期:2014-09-2721:24:21 插图: 张树声:1824-1884,安徽人,李鸿章系官员,两广总督、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吴长庆:1829~1884,安徽人,李鸿章系官员,广东水师提督,袁世凯的“伯乐”。 |
第105节_走向癫疯——大日本帝国的崛起与崩溃在线阅读_迟玉德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615 t:219-41906]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调用缓存:c11ce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