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关键字: 热门搜索: 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走向癫疯——大日本帝国的崛起与崩溃

第99节

日期:2014-07-1320:43:35
        3.古国覆灭记
        1854年,美国准将佩里率黑船二次来航日本,他与幕府签完《神奈川条约》后要求当局同时开放琉球群岛。德川幕府表示,琉球群岛并非日本领土,因此他们无权决定琉球的命运。佩里在了解了这一情况后赶赴琉球国都——首里城,并在那与琉球国王签署了旨在开放那霸等港口的《琉美修好条约》。此后,琉球又与法国及荷兰签署了类似条约。这些条约的签署本身即表明,琉球王国是一个至少在形式上“外交独立”的主权国家。
      
        然而不幸的是,《北京专条》的签署毁掉了这一有利于中琉的外交成果。以前,萨摩藩虽已实际控制了琉球,也与琉球签署了一些官方文件,但这一切都是很久前悄悄进行的,其法律效力并不为国际社会所公认,1871年的废藩置县也没能改变这一状况,因为那只是日本政府单方面的行为,就如同它今下购买钓鱼岛。《北京专条》改变了这一切,它可帮了日本人的大忙,日本用不着再向国际社会宣传“琉球两属”了,因为清政府已经稀里糊涂且公开地承认了。自此以后,日本人可以理直气壮地质问中国人:假如琉球此前不是他们日本的,那中国政府为什么要承认“征台之役”为“保民义举”,且黑纸白字地写明要因此支付给他们五十万两白银呢?
      
        《北京专条》签署后,日本政府加快了吞琉进程。事实上,明治政府在与清政府交涉“牡丹社事件”的过程中就开始了小动作。1872年10月,鹿儿岛县要求琉球王子进京朝拜明治天皇。当时的琉球国王为尚泰,1847年即位,明治天皇将尚泰由“国王”降级为“藩王”,将琉球王室列入“日本华族”。《北京专条》签署于1874年10月,次年7月明治政府就派兵占领了琉球国都,要求琉球政府停用中国年号而采行日本年号,此外不再接受清帝册封也不再向中国进贡,总之就是与中国一刀两断。为了更有效地控制琉球,日本政府还将琉球改为直辖藩,由内务省管辖其内政,由外务省管辖其外交与商贸。明治天皇还要求“琉球藩王”尚泰“入朝研究政治厘革及兴建之法”,尚泰则以“健康欠佳”为由拒绝“入朝”。1876年,尚泰派特使赴东京请愿,恳请“日皇”同意琉球继续保持与中国的朝贡关系。这位弱国君的主企图用儒家道德感化蛮横的日本政府,他深情地写道:
      
        “自归清国版图,以其保护声援,乃可无忧外患,自建为国。有古来风俗之礼乐政刑、自由不羁之权利,上下雍睦,安居乐业,若离清国必失自由权利而招掣肘之累,国家岂可永葆?父子之道既绝,累世之恩既忘,何以为人,何以为国?”
        日皇没有被琉球国王的真情所打动,他一口回绝了尚泰那卑微的请求。不仅如此,明治政府还命令琉球政府停止编写《中山世谱》与《球阳》,那是琉球的国史!古语云,欲亡其国先灭其史。
        1879年春,日本人完成了吞并琉球的最后一步,明治政府向其本国人宣布废除“琉球藩”,改立为“冲绳县”,任命锅岛直彬为首任冲绳知事(县长)。至于琉球王族,全部“移居”到东京指定区域,尚泰的封号由“藩王”更为“侯爵”,琉球古国自此不复存在了。
        冲绳县的成立是东亚的重大政治事件,它赤裸裸地挑战了中华帝国的朝贡秩序,那么清政府对此是如何应对的呢?
        其实早在1877年春,琉球国王的特使向德宏就拜会了闽浙总督,他恳请中国挽救琉球。向德宏是琉球国王尚泰的姐夫,他在来华途中还遭遇了台风,险些丧命于海上。清政府很清楚事态的严重性,它向日本派出了首任公使,以专门调查琉球事件。驻日公使名叫何如璋,是广东大埔人,同治七年(1868)的进士,官居二品,时年三十九岁,为人相当的沉稳。经过半年多的走访,何如璋向清政府提交了调查报告,他在文末发出了这样的预言:
      
        “阻贡不巳,必灭琉球;琉球既灭,次及朝鲜。听之乎,何以为国?拒之乎,是让一琉球,边衅究不能免。他时日本一强,资以船炮,扰我边陲,台澎之间,将求一夕之安不可得。是为台湾计,今日争之患犹纾,今日弃之患更深也。口舌相从,恐无了局。”
        何如璋真乃预言家也!或者说,任何了解日本的人都能发出这样的预言。但遗憾的是,清政府并未就何如璋报告作出及时且积极的反应,它选择了隐忍与拖延,一如它在台湾事件上的反应。
        需要指出的是,清政府如此应对并非全因昏聩糊涂,主要是力有不逮。当时,帝国陆军刚在陕甘总督左宗棠的带领下收复了新疆地区,然而朝廷因西北常年用兵背负了沉重债务。左宗棠的西征是一场特殊的内战,它因帝国的衰落而爆发,而它的爆发又加速了帝国的衰落,笔者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这场已被遗忘的特殊内战。
        在中国康熙晚期,一个由乌兹别克人建立的浩罕汗国在帝国伊犁的西边兴起。我们知道,乾隆皇帝曾在18世纪中期消灭了准格尔部并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又于1762年在新疆设置了以“伊犁将军”为中心的统治机构。新疆地区的民族与宗教颇为复杂,清廷因之采取了一种军政府加代理人的治理模式,各民族的领袖仍可充任基层官吏,只不过需要得到帝国皇帝的“任命”。新疆地区位处亚洲中部,被古代中国人称为“西域”,是中原帝国的重要战略屏障。伊犁将军设置时清帝国正处在全盛时期,那时,清帝国不但有能力获得军事上的胜利,而且有能力供养这一广大欠发达地区的官僚阶层。在这一时期,就连浩罕汗国也甘愿向清帝国称臣纳贡。
      
        上述情况到了近代发生了重大变化,自1840年起,清廷就与英法、太平天国及捻军持续作战,帝国财政已被赔款与军费消耗殆尽,因此失去了供养新疆官僚阶层的资本。清廷停止供养新疆官僚阶层的后果是严重的,当地官员因领不到饷银而去勒索百姓,这自然会激起当地百姓的仇恨。结果,就在太平天国覆灭的那年(1864),帝国的西北地区又爆发了大规模民变,当地百姓杀死各级各族官员,他们占领官署攻打兵营,最终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割据政权。这一叛乱波及范围甚广,回民、维吾尔人、柯尔克孜人、哈萨克人乃至汉人都参加了叛乱,陕甘新疆很快脱离了清廷统治。
      
        边疆内乱很容易导致外部入侵,沙皇俄国与浩罕汗国就趁此大乱入侵了新疆。于俄国人而言,侵略是一种保持其民族凝聚力的经常性活动,他们一有机会就吞并别人的领土。这一回,俄国人又逼着清政府签订了《塔城议定书》(又称《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永久割占了新疆西北端44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土地。《塔城议定书》签署于1864年10月,仅仅两个月后,浩罕汗国的军官阿古柏就率领一支小型军队入侵了新疆南部。
      
        (未完待续)
      


上一页     下一页  

共有138条记录; 当前99页/共138页   

[首页]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尾页]


第99节_走向癫疯——大日本帝国的崛起与崩溃在线阅读_迟玉德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615 t:219-8730]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创建缓存:cb0ad 大小:6K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