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
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走向癫疯——大日本帝国的崛起与崩溃 |
第94节日期:2014-07-0514:36:09
7.改朝换代 万历朝鲜战争之后,东北亚的版图恢复到了战前状态,东亚大陆的内政外交仍然在洪武体制下运转。不过,丰臣秀吉的这次挑战也不是没有重大影响,在战后不到半个世纪内,日本与中国先后改朝换代,而朝鲜也开始了内部改革。 经万历皇帝挽救,李氏朝鲜得以复国,这个政权一直存续到了近代。两场倭乱大大伤害了朝鲜的元气,更为不幸的是,朝鲜又在1627年与1636年两次遭受满洲骑兵入侵,被迫向这个“胡人政权”称臣纳贡。劫后余生的朝鲜人开始为挽救国家而努力,他们用一种名为“实学”的实用主义儒学改革王朝的政治。实学着眼于改革科举、税制与农业技术,也就是说它是一种体制内改革,朝鲜的政经与文教仍然是中国式的。只要中国与日本不发生根本性变革,朝鲜就不会发生根本性变革,它从来而且注定是一个附庸国。 丁酉再乱结束于1598年年底,我们的万历皇帝已经有十二年没上过朝了,而他将继续这一执着的行动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万历是一个有着坚强意志的人,这可以解释他为什么能够拖垮丰臣秀吉,可他却没能将这一优点用于积极的方面。朱元璋在位时全力加强皇权,恨不得一个人包办天下的大事小情,而他创立的制度也不容后世更动。到万历即位时,洪武体制已经僵化到了无法改革,龙椅上的皇帝也已变成文官集团的工具。万历皇帝本来是一个勤奋的青年,但改革家张居正的离世让他彻底看清了帝国的本质,绝望的他选择了与试图操控他的文官集团持久对抗。面对皇帝决绝的不合作态度,文官集团找不到有效的应对之策,帝国因之而陷入“宪法危机”。帝国在这场危机进行初期遭遇了来自日本的挑战,她凭借自身庞大的体量拖垮了轻量级的对手。这场战争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尚未达到伤筋动骨的程度,导致帝国覆亡的真正原因是改革的无望。明帝国处在一个天时地利人和都于己不利的环境下,她最需要通过改革摆脱被动的局面,但她却最无法实现这种必需的改革,不管是财税的、人事的、还是军事的。万历皇帝的怠政更加剧了体制内的紊乱与体制外的离心,这位玩世不恭的皇帝在他活着时就受到了历史的惩罚,他的十万大军在1619年4月被后金的六万八旗兵打得惨败,辽东自此再无宁日。 在万历朝,白银通过国际贸易大量涌入帝国,这一贵金属货币有利于东南的发展,却几乎惠及不到西北内地;又由于帝国无法调控这种外来货币,加之宰辅张居正大量囤积白银,帝国立即因通货紧缩而陷入经济衰退,流民因之四起。刚把日本人打老实了,满洲人又折腾起来了,这满洲人还没消停,西北人又闹将起来,晚明帝国在东北与西北两面受敌。帝国的财政资源在东南地区,但朝廷无法充分利用江南的富庶,因为南方人通过科举控制了中央权力。 总之,晚明帝国被旧的体制与优势群体绑架了,而这导致了她最终的崩溃。 在日本进攻朝鲜以前,女真人中的建州部就已在努尔哈赤的带领下崛起。半岛沦陷后,努尔哈赤企图介入朝鲜战争,但似乎未获成功。不过,丰臣秀吉挑起的这场七年战争大大地帮助了努尔哈赤,他利用辽东空虚之际加速吞并海西女真,到《平倭诏》发布的1599年,这位酋长已经在蒙古文的基础上创造出了满文,一个后来自称“满洲”的统一民族形成了。在其后的半个世纪内,这个无论在人口还是文明上都远低于同期日本人的半游猎民族居然成功臣服了朝鲜并入主了中国!丰臣秀吉如果泉下有知的话,他恐怕能被气活过来。 满清统治中国后开始改造帝国,它主要在两个方面推行改革,一是商业货币政策,二是皇帝储君政策。满清恢复了以铜钱为主的中国传统货币政策,这有利于促进下层交易、稳定社会基础;另外,满洲皇帝大权独揽且不容汉人置喙立储问题,这就避免了宦官专权、朋党之争及万历式“宪法危机”。不过,满洲人并没有改变洪武体制,他们没有终结第三帝国,而只是成为了她的主人。在一种野蛮的政治高压下,帝国进入了长期安分守己的“太平盛世”,中国人在被奴化后仍旧做着“天~朝上国”的幻梦。 丰臣秀吉发动“文禄之役”(壬辰倭乱,即1592年侵朝战争)时五十五岁,早过了知天命的年纪,但他显然未参透天命人心。丰臣秀吉崛起于乱世,他因此迷信上了武力,面对上苍的不公,他选择了彻底无情,他甚至可以杀死自己的外甥兼养子。而可笑的是,他这样一个残暴动物居然要求他的对头德川家康善待他的遗子丰臣秀赖! 丰臣秀吉临死前确立了身后政治体制,他挑选了五位大老与五位奉行,五位大老负责决策,而五位奉行负责执行,德川家康位列“五大老”之首。德川家康是一个圆滑的政治家,他既不完全臣服于丰臣秀吉,也不去公然反对这位新霸主,而是以一种灵活的姿态保持着自身的独立性。德川家康没有参加侵朝战争,他的实力因之得以保存并壮大,这为他积累了最终胜出的资本。丰臣秀吉在临终前做出了撤军的政治遗嘱,对他而言,继续这场战争只能为德川家康作嫁衣裳。为了笼络住德川家康,丰臣秀吉还遗命两大家族联姻,让丰臣秀赖娶德川家康三子德川秀忠(德川幕府第二代将军)的长女千姬为妻。丰臣秀吉在生前曾耗费巨大财力、民力修筑军事化要塞大阪城,他还为丰臣秀赖留下了大量金银财宝,并遗命丰臣秀赖从伏见城移居大阪城,以为这样可以永保家族存续。 1599年4月底,五大老中的前田利家去世,距丰臣秀吉去世仅过去了半年时间。前田利家是五大老中唯一能制衡德川家康的,他的离世事实上宣告了托孤体制的破产,德川家康开始像清初的鳌拜那样专权独断。德川家康的膨胀引发了其他大名的不满,双方于1600年在关中地区的关原进行了一场“决定天下的战争”,德川家康一派最终赢得了战争。1603年,德川家康被天皇敕封为“征夷大将军”,江户时代由此开启。 与丰臣秀吉相比,德川家康是一个相对本分也更为务实的人,他不想做“成吉思汗”,而只想当好“朱元璋”。丰臣秀吉的军事冒险已经让德川家康看到,当时的日本并不具备征服做为中华帝国番邦的朝鲜王国的实力。日本的体量太小,它虽有冲锋上的优势,却没有补给上的能力,除非速战速决,否则日本绝拖不起。 这场战争表面上看是因丰臣秀吉狂妄而起,但其背后深层的动力则是日本的商业缺乏出路,易言之,这不仅仅是一场丰臣秀吉的个人战争,丰臣秀吉只不过是一个无形商业集团的总代表。这场战争是海商集团对朝贡秩序的再次挑战,它与倭寇犯边的区别仅在于它是一场国与国之间的正规战争、参战军队的规模更大、交战区域也更为集中。 万历朝鲜战争及随后的日本内乱耗尽了岛国的商业财富,日本因之有机会转变为一个农本国家,也就开启了长达两个半世纪的太平岁月。 德川家康在十七世纪初重新分封了土地,建立了笔者在第一章中所描绘的幕藩体制。他还本着“宜将剩勇追穷寇”的精神进攻大阪城,城主丰臣秀赖与其母于1615年夏兵败自杀,而德川家康本人于一年后寿终正寝。 (第七章「唐明倭乱」结束) |
第94节_走向癫疯——大日本帝国的崛起与崩溃在线阅读_迟玉德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615 t:219-31848]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创建缓存:a236e 大小:6K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