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关键字: 热门搜索: 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走向癫疯——大日本帝国的崛起与崩溃

第93节

日期:2014-07-0322:00:26
        6.大溃败与大一统
        近几年来,随着明史研究的渐热与中日冲突的加剧,万历朝鲜战争已慢慢成为一个公共话题。通过明史学者的辛勤研究,我们已能了解这场战争的大部分史实。当下我们所缺乏的不是对战争细节的了解,而是对它整体上的认识。
        这场战争已经过去了四百多年,我们今天重新讲述它的意义何在?
      
        诸君只要去百度图片搜索一下“万历朝鲜战争”,就会看到这样一些图书封面——《大明帝国抗日史》、《抗日援朝1592》、《龙战三千里》、《帝国最后的荣耀》、《明风万里:虽远必诛》。这些书名反映了我们当下的两股思潮,即亲明思潮与反日思潮,其本质都是民族主义的兴起。
        黄仁宇先生在《中国大历史》中有这样一段话,他说“中国人缺乏坚强的民族观念也构成赵宋王朝的一大弱点。很明显的,假使所有汉人决心从外人束缚下求解放,这种解放战争当然会有利于宋的军事行动。可是实际上双方(宋辽、宋金与宋元)之竞争只在大体上被视为一种朝代之间的冲突。”
        自宋亡之后,汉人三度遭受异族统治,被奴役历史超过了三个半世纪!而当下流行的史观一直在和稀泥,对满洲人的统治歌颂多于批判,对蒙古人的统治则避而不谈,表现得像一个健忘的奴才。日本人若不是可耻地失败了,恐怕会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
        很显然,这种辫子化的历史观正在遭遇挑战,一种新的民族主义正在形成之中。资本主义扩张的一个重要后果就是民族国家的形成,民族主义已经成为宗教衰落后各民族的支柱型信仰。
        对于民族主义,笔者持一种谨慎支持的态度。民族主义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没有灵魂的民族经济再发达也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不会被其他民族所尊重,也不应被其他民族所尊重。然而,民族主义也很容易演变为社会达尔文主义,如德日在二战时提出的人种主义学说,因此我们又要时刻警惕这种危险的发展倾向。
        一个民族要想通过民族主义强身健体而不是走火入魔,就必须对自身的历史形成、核心价值及政治体制有真实而深刻的认识。一个男人,与其吹捧自己,不如发展自己,而他若不了解自己,便不能发展自己。事物有三个层面——表象、真相与幻象,写史者的任务是描述表象、揭示真相、戳破幻象。我们读史是为了学智慧,不是为了找乐子,更不是为了“吸鸦片”。一个民族的荣誉是全体同胞挣出来的,而不是几个作家吹出来的,只有自卑的民族才会自吹自擂,比如今天的韩国人。
      
        与初唐的白村江之战相比,晚明的万历朝鲜战争实在算不得一场胜利。这场战争前后打了七年,花去了白银五百万两,我军阵亡两万七千人,朝军阵亡五万一千人,朝鲜平民死亡三十万人①!日军总共阵亡了九万八千人,与中朝联军的总牺牲大体相当。在付出了如此巨大代价后,明军也没能像唐军在白村江之战中那样迅速击败日军,日本侵略军是主动且有序撤离朝鲜的,《剑桥中国史》将这一结果称为“奇怪的僵局”。
      
        关于这场战争,有两大问题值得深思:一、朝鲜何以速亡;二、战争何以久持?
        黄仁宇先生在《万历十五年》中发过这样一个天问:“在十六世纪中叶,日本这个岛国能够严重威胁本朝东海沿岸各省的安全,这种现象是很难理解的。合乎逻辑的倒是本朝的士兵应该越海进攻日本。因为当时的日本不仅地狭人稀,而且几十年来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政权,内战频仍,法律和纪纲可谓荡然无存。本朝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被一个极有组织的文官集团所统治,中央指挥地方如身之使臂,极少发生抗命的事情。同时我们这个帝国在名义上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常备军,人数多达两百万。”
      
        同样的天问也可以加诸于朝鲜王国。到万历二十年(1592),李氏王朝在半岛立国已有两百年。在这两百年中,整个半岛处于一个政权治下,其政治、经济与文教与明朝几无二致,朝鲜时人自称“小中华”。李氏朝鲜实行义务兵役制,全国有二十万常备军,其中陆军十五万、水军五万,超过了侵朝日军的规模。按道理讲,这样一个国家不应该被与其体量相当的日本所吞并,至少不应该速亡。
        朝鲜速亡有人事上的原因,宣宗李昖几乎是弃国狂逃,完全放弃了国王的责任,而南北两党也都是一些宵小之辈。可以说,当时的朝鲜既有亡国之君,又有亡国之臣,日军只是挑破了这个真相。这样的背景很容易将我们导向儒家史观,即认为朝鲜的速亡是由当事人的道德败坏造成的。
        笔者不否认朝鲜速亡有道德方面的原因,但我们也应该看到道德败坏只是体制问题的表象。那些嘲讽“高丽棒子”的国人不应忘记,非政府武装的“倭寇”同样能在我大明帝国的沿海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万历十五年》就描述了这样的情景,黄仁宇先生写道:“一旦发生战斗,有的部队干脆望风而逃,有的部队虽然敢于迎战,但由于墨守密集队形的战术,往往造成‘一人失利,万人奔溃’的后果。而可歌可泣的作战,却反而出现于仓猝集合的民兵以及各地生员(秀才)所组织的保卫家乡之情景中。”
      
        有意思的是,同样的情形在朝鲜半岛上也出现了,义军与李舜臣的崛起即为明证。
        郡县制是帝国存立的根基,郡县制的本质是削弱地方,大唐的灭亡更是为皇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了借口和动力。自宋以降,地方就开始了“逆自治”的进程,地方逐渐变成中央的“乖乖仔”。南宋的朱熹曾这样描述这一转变,他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宋金之战),虏骑所过,莫不溃散。”由此看来,军事大溃败不是朝鲜一国的个案,而是郡县制中央集权的必然结果,内向而非竞争化的洪武体制只不过是将这一弱点推到了极端。
      
        朝鲜在政治上亦采行郡县制中央集权,对内不设防,在“用进废退”的作用下,朝鲜的武备到日军登陆时已废弛到了令人震惊的程度。朝鲜时人金时让在《紫海笔谈》中这样写道,“升平二百年,民不识兵,望风瓦解,无敢撄其锋,贼长驱而进,如入无人之境。”
        在王廷流亡后,各地的义军与李舜臣的水军开始崛起,他们在抗倭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李舜臣的全罗道水军。朝鲜的自卫能力之所以短期内大幅提升,是因为整个国家沦陷了,桎梏豪杰、干将的传统体制突然间消失了,他们这才有机会以个人魅力重新组织当地的人财物。当宣宗李昖再度君临王国时,义军被以“抓朝奸”的形式遣散了,而李舜臣被以“通敌卖国”的莫须有罪名下狱了。之所以发生如此悲剧,是因为在太平年月,尚武的群众与优秀的将领都是帝/王国潜在的敌人。
      
        李舜臣战死于露梁海战,李如松战死于与蒙古人的一次战斗,二者都发生在抗倭战争结束前,两位大将的殉国为他们的君主省去了道德麻烦。
        朝鲜国王非常感谢万历皇帝,称其为“再造番邦”之父母,朝鲜人在明亡之后仍采用明崇祯帝的年号。的确,若是没有万历皇帝,历史后来的走向很难预料。当时明廷官员的确难得得同仇敌忾,但也不是没有反对援朝的声音,反对者的理由也不是没有道理。万历二十年时帝国的财政的确岌岌可危,天灾、民变、异族挑战应接不暇,天下有谁能在自己破产时还血本救济穷亲戚呢?况且,朝鲜王廷轻弃祖国的行为的确不值得同情。面对此等情形,万历皇帝乾纲独断,三十岁的他凭借坚强意志与五十五岁的丰臣秀吉苦斗了七年,而且相当一部分军费是由皇帝本人贡献的。这场战争之所以以有利于我方的结果结束,主要是因为指挥战争的是万历皇帝本人,若是换成一位李鸿章式的地方督抚,君臣猜忌与党争物议就可能完全改写战争的结果。总之,我们之所以取得万历朝鲜战争的“胜利”是因为它是“万历的战争”。
      
        这场战争最终打成了持久战,而在战争初期我们无力介入,这一切都反映了第三帝国在财政上的羸弱。当十七世纪的曙光照临东亚时,我们用华丽的辞藻描绘了帝国最后的荣耀,但历史的真相已慢慢无法掩盖:大一统的政治体制正在使我们这个民族走向衰落,中国强势压制日本的时代亦就此结束。
        注释:
        ①此处军费及阵亡数字摘自阮景东的历史小说《万历朝鲜战争》,网上亦有其它说法。
      


上一页     下一页  

共有138条记录; 当前93页/共138页   

[首页]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尾页]


第93节_走向癫疯——大日本帝国的崛起与崩溃在线阅读_迟玉德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615 t:219-33825]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创建缓存:f0a63 大小:7K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