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关键字: 热门搜索: 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历史可以假设吗—南明帝国,从明末清初说起

第99节

日期:2013-07-1622:52:52
        ===========更新==========
        【正面交锋】
        甘肃的失守,使得清廷感到了潜在的危机,顺治皇帝和大学士范文程预感到了南明即将掀起大规模的北伐,所以决定一面向南明请和,作为缓兵之计,一面巩调动防务,积极备战。
        用兵北伐,要么就出其不意,比如突然攻打陇西,可以让清廷在短时间内无法反应过来,要么就一鼓作气,让清廷无法有喘息之机。但是杨铭化这一次却很意外地同意了清廷的求和,这无疑是让清廷有足够的时间来整兵备战。
      
        实际上,南明的政权在巩固,满清的政权也在巩固,南明的国防更加完善,满清军队的整体实力也并没有退化,南明想要一口吃掉满清,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蚕食,采取长期消耗的办法来拖垮满清,因为从综合国力来看,满清是无法同南明长久对抗的。
        速战,就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消耗,就是以己之长攻敌之短。
        而关中对于清廷来说,只能算是清廷的一角,并未触及根本。清廷的根本在河北,以山西、山东为左膀右臂,这两地对于清廷来说,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为什么1649年山西抗清起义,多尔衮要两次亲征,正因为臂膀一断,则心腹不保。
        相对来说,河南、关中只能起到拱卫满清门户的作用,如果南明继续在关中发起攻势,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收复关中,却并不能吸引满清将重兵调动过去对峙消耗。既不能消耗满清的实力,而夺取这些地方后,需要分兵把守,兵力分散,而且拉长战线,反而容易将自己陷入被动。
        所以杨铭化有意停止对关中的攻势,并且故意让清廷做好战备,为的就是在山东发起一场空前的消耗满清国力的大会战。
        1658年,明廷撕毁合约,出兵北伐,以老将赵应元为征虏大将军,率江淮明军士卒十五万人,出徐州,攻打济宁,发动民夫四十万人,保障后勤。南明这一次是把江淮地区家底的一大半都押上了。
        相对应的,清廷为了保住山东的门户,也调集十三万兵马,以尚可喜为帅,前往济宁阻截明军。
        一时间,小小的运河商镇济宁,就集结了明清双方士卒近三十万人,规模浩大,已经足以与长平之战的规模相匹敌。
        清军在济宁城南的泗河北岸布置防线,将兖州与济宁连成一片,并在泗河南岸的峄山设置营垒,与济宁、兖州形成了一个三角防御态势。明军则以滕县为前进基地,于四月间对峄山发起了进攻。
        战斗持续了一个月,明军夺取峄山高地,击破清军四个营垒,三角防御的态势被明军攻破。
      
        到了七月,度过炎夏的明军以峄山为前进基地,在六十里宽的正面上对清军的泗河防线展开攻击。这一回合的战事从七月一直持续到腊月,经过五个月的消耗,明军已经将清军的泗河防线折腾的千疮百孔,终于在腊月底撕开了清军的防线,明军大部人马进入泗河北岸,有将清军分割包围在兖州、济宁两地的态势。
        在这种情况下,尚可喜下令,放弃兖州,所有兵力退守济宁,并力保济宁以北运河畅通。
        日期:2013-07-1820:19:06
        ==========更新==========
        清军收缩兵力后,赵应元率军抵达济宁城外,尚可喜坚守不出。双方对峙到1659年三月,山东总督蒋国柱(石廷柱于1657年致仕,蒋国柱接任)熬不住了,他上疏清廷,请求增派兵力,解济宁之围。
        清廷内部就要不要增援济宁的问题展开了争论,朝内以范文程、宁完我、鲍承先、陈明夏等为代表的汉臣派,主张援救济宁,以鳌拜、苏克萨哈、佟图赖为代表的满臣派主张放弃河南、山东,退保燕赵。
        满臣派的意见确实具有一定的战略眼光,在清弱明强的局势下,收缩兵力,拉开明军的战线,无疑更有利于清军的防守。但作为皇帝的福临,只看到收缩防线后,丢掉的是河南、山东的大片疆土。所以满臣派的意见没有可行性。
        最终,清廷增派京畿、辽东八万兵力增援济宁。
      
        终于等到清廷调出了最后一拨精锐,赵应元一面请求明廷增兵,一面调整部署,应对清军的援军。
        1659年七月,清廷援军由多铎的儿子多尼率领,抵达济宁境内,明清军力对比,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但多尼仅有二十三岁,并无带兵经验,小将容易轻敌。赵应元抓住这一点,在清军对明军展开反击时,佯装败撤,收缩防线,待清军的部署因为轻兵冒进而出现漏洞时,明军大举反击,使得清军兵力损失惨重。
        但目前济宁的态势,清军无法击退明军,明军也无法击败清军夺取济南,赵应元率军屯守兖州、峄山、鲁桥(泗河与运河交汇处)一带,采取防御态势,加固营垒,以强弩、火枪、虎墩炮御敌,清军每次前来进攻,皆伤亡惨重。
        在此期间,南明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
      
        日期:2013-07-1822:04:37
        ==========更新==========
        弘光十五年(1659)十月,皇帝朱由崧在南京乾清宫病逝,享年53岁。当月,朱由崧之子,15岁的庄敬太子朱慈焌继承大统,改元昭文,是为昭文皇帝。
        这只不过是一件老子死了儿子继续的小事,但问题是,在弘光帝病逝之后两个月不到,杨铭化也病逝在任,享年62岁。
        济宁之战正在僵持状态,更关键的是,明廷还要实施一个更加重要的计划,而这个计划,决定着南明是否能在短期内消灭满清,收复全部的失土。
        在这紧要关头,皇帝宰相前脚跟后脚地见朱元璋去了,这个问题很让人担忧。因为继任的新君和首辅也许就会实行新的政策,对原有的计划、措施是继续实施还是骤然改变,谁也不知道。如果太子登基后,新首辅上任,撤回攻打济宁的兵马并不实现杨铭化生前的那套战略,那么济宁奋战一年就会前功尽弃。
        但是我们的担心反倒多余了,杨铭化的战友,不会辜负期望。
        那就是堵胤锡。
        堵胤锡在1651年,久攻南阳不克而撤兵后,忧郁成疾,请求辞官,杨铭化推荐陈子龙接任豫楚总督。不久,杨铭化请弘光帝复召堵胤锡为官,任户部尚书。此后,堵胤锡进入内阁,成为大学士的一员。明军北伐陇西期间,何腾蛟因病辞官归乡,堵胤锡接任内阁次辅,由此,堵胤锡接替杨铭化成为内阁首辅的局面已经基本奠定。
        杨铭化死后,堵胤锡众望所归担任内阁首辅,继续着杨铭化未尽的事业。
      
        作者注:本节情节纯属虚构,济宁会战的战役过程参考了长平之战的战役情景,稍有改动。
      


上一页     下一页  

共有138条记录; 当前99页/共138页   

[首页]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尾页]


第99节_历史可以假设吗—南明帝国,从明末清初说起在线阅读_寒山憶雪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604 t:219-4405]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调用缓存:1f901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