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关键字: 热门搜索: 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历史可以假设吗—南明帝国,从明末清初说起

第96节

日期:2013-07-1221:49:19
        ==========更新==========
        显然,这一步实施,阻力很大。
        阻力再大,杨铭化也有胜利的把握,其中一个原因是,他把握住了弘光皇帝的心理。弘光皇帝算不上是一个有追求有理想的皇帝,但起码的责任心是有的。所以他担任了这个残破的帝国的元首,必然要反思为什么一个完整而强盛的帝国,会衰落到差点灭亡的地步?有了这个疑问,杨铭化就可以尽情地忽悠了。弘光皇帝虽然一度经历过各种磨难,但本质上还是一个奢浮的贵族公子,最大的爱好是欣赏戏曲艺术,于官场政治权力这些方面是门外汉,虽然皇帝干了十几年了,但是在这方面还是没有太大的长进,碰到混迹官场疆场三十余年的杨铭化,被忽悠是肯定的。
      
        但忽悠只是手段,决定问题的本质原因,还是杨铭化所代表的文官集团的实力发展到了足够强大的地步。在弘光元年的时候,左良玉借口清君侧自武昌东下,首辅马士英主张调江北兵力防御上游,弘光帝持反对态度,但是最后还是听了马士英的。其原因,弘光帝没有执政的经验和能力固然是一点,但更重要的是,江北四鎮两镇是老马的下属,两镇是老马的盟友,而且最重要的是,朱由崧的皇帝之位还是马士英一手搞来的。实力将决定事情的结局。
      
        杨铭化就以宦官政治贻害无穷来忽悠弘光皇帝,皇帝表面上将信将疑,内心却清楚地很,他知道杨铭化的目的就是奔着内廷的权力来的。朱由崧明知如此,却不得不按照杨铭化的意思来,没办法,清虏在北方虎视眈眈,要想防御清虏,眼下非杨铭化不能主持大局。
        结果在讨论是否废除司礼监职权的廷议上,尽管有不少中枢要员和朝臣反对废除司礼监,但是弘光皇帝最终还是无奈拍板同意,废除司礼监职权。
        废除司礼监职权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是司礼监没了,中枢运转机制也就需要改变了。
        这就是杨铭化计划限制皇权的第二步,为内阁争取更大的权力。
      
        晚明的内阁有了票拟权,也有了封驳权,这就相当于有了议政权和否决权。但是一个完整的中枢权力机构,还需要有决策权,而内阁目前显然没有决策权。此外,内阁并不能控制六部,六部堂官如果不是阁员,那么和内阁顶牛那是常有事情。
        说白了,杨铭化就是要把内阁变成实质上的中书省,把大学士变成实质上的宰相。但是朱元璋在洪武二十八年(1395)六月,杀掉胡惟庸、废除丞相制度后的第十六个年头,登临奉天殿(南京故宫第一殿,相当于太和殿),诏谕文武群臣,其中说了这么一句话:“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所以,杨铭化要是直接建议恢复中书省,那何腾蛟就要笑疯了。
        日期:2013-07-1321:39:00
      
        ==========更新==========
        来直的不行,还可以绕着弯来。不需要恢复中书省,只要能在不违背朱元璋“祖训”的情况下,为内阁争取到朝政的决策权,并且设法能实质上控制六部,就能达到目的了。
        所谓决策权,宰辅机制从来不可能在皇帝面前完全拥有独立的决策权的,一般宰辅机制所能拥有的决策权,基本上就是关白之权。关白是日本的官职,等于中国的丞相,但关白的本意是分开的,关与白。百官的公文奏疏需要交到宰辅那里,由宰辅过目,这叫关,关照之意。而后宰辅将公文奏疏上报给皇帝处理,陈述意见,这叫白,表达之意。
        内阁虽然不能直接在名义上获取决策权,但是可以不要名义,只要事实的关白之权。杨铭化向皇帝建议,因为推行新政,加上前线军务,内政外交事务繁杂,请求公文奏疏先递交到内阁,由内阁迅速整理,票拟后,递交内廷由皇帝批红,省去以往先交司礼监、司礼监再发送内阁的多余程序,提高决策效率。弘光帝同意实施。实际上,原本属于司礼监的“关”权,就这样到了内阁的手中。
        这还不够,过一段时间,杨铭化再次请示,由于政务繁杂,一些机要事务,非内阁票拟所能表达清楚,请求皇帝在批红时,由阁臣面见为部分票拟补充陈述意见,这也得到了弘光皇帝的同意。这么一来,原本是司礼监陪同皇帝批红,变成了内阁陪同皇帝批红,“白”的权利,也争取到了。
        对六部,杨铭化直接对前人的成果采用拿来主义,将张居正的“考成法”搬过来了。
        考成法就是上级对下级的办事的监督。比如县衙门每半年的政务办理,由府衙门监督,完成效果好与坏,该奖该罚由知府衙门管。同样,知府衙门办的不好。也就由三司、巡抚来管,三司、巡抚做不好,就由六部来管。下面的就是最重要的了,六部做不好,就由六科和内阁一起来管。
        中央管地方是正常的,六科是朱元璋设立的中央监察机关,六科管六部也是正常的,但内阁来管六部,这就不正常了。杨铭化这么做,意思明摆着,就是要六部当下属,但是就不明说,非得学张居正弄个考成法来恶心六部。
        而且比张居正更阴的是,张居正的考成法,是六科管六部,内阁管六科,把言官给得罪了。但是杨铭化稍微改变了一下,让内阁和六科一起来管六部,不把六科变成下属,而且还和六科平起平坐,这就团结了言官,削弱了六部的反抗能力。
        结果,考成法成为惯例,而六部也就终于沦陷为内阁的下属了。
        现在的杨铭化内阁,集票拟、关白、封驳大权于一身,而且成了六部的实质性上司机构,已经俨然是大明实质的中书省了。不过杨铭化再能忽悠,毕竟弘光皇帝也是有正常人类的智商的。在杨铭化这么一番举动之后,他总算是看出来了,再不想方设法阻止杨铭化,估计君主立宪在17世纪就能成为现实了。
        宦官集团被彻底打残了而却恢复不过来了,皇帝也没有想去利用何腾蛟来制衡杨铭化,因为这种实力的制衡,弘光帝也不太感兴趣。况且即便斗倒杨铭化,崛起的何腾蛟也不过是另一个杨铭化而已,制衡毫无作用。皇帝和杨铭化一样,对惯例和制度更感兴趣一些。
        所以,能制衡拥有大权的内阁的,只有都察院了。
      
      


上一页     下一页  

共有138条记录; 当前96页/共138页   

[首页]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尾页]


第96节_历史可以假设吗—南明帝国,从明末清初说起在线阅读_寒山憶雪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604 t:218-9451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调用缓存:55bb5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