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
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东汉最具有争议的皇帝——汉和帝刘肇 |
第132节日期:2015-01-1721:00:55
9孔融其人(2) 孔融十岁之时跟父亲一起去京师。当时河南尹李膺很有名气,但他更愿意当一个“宅男”,他修高府门,轻易不接见士大夫和宾客,李膺告诉看门人,不管是当时的名人还是世代有交的家族都一概拒绝,不得告知。 孔融也想去看看这位“大V”,一次,孔融的父亲便带他前往李膺家门,拜访李膺。不过李膺的“门卫”却没让他们进去,还把李膺的“政策”给孔融父子说了一遍。孔融听到这些,微微一笑,便对“门卫”说:“我们是李膺的亲戚,烦劳诸君禀报。”守门的人便告诉李膺,李膺也感觉很奇怪,便请孔融相见。 李膺觉得这个小孩很不寻常,便问孔融:“你和我有交情吗?”孔融说道:“是的。先人孔子与您先人李聃有师友关系。那么,我(这个孔氏后人)和您是世交啊(我们可是六百多年的交情啊,这可比其他的人都强吧)。”在坐的人都为孔融的机智而赞叹。 不久太中大夫陈韪来到李膺的府上,在坐的人便把孔融这件事告诉了陈韪。陈韪打量了一下孔融,笑着说道:“人小的时候聪明,长大了未必有大用。” 陈韪身为一个大中大夫,自然不想和一个孩子争强斗狠,所以说他说这句话也只是想提醒孔融不要耍小聪明。 谁知孔融转身就接道:“照您这么说,莫非您小时也挺聪明的哟?”孔融此言一出,房间里笑声不断。作为主人的李膺也是哈哈大笑,对着孔融说道:“你将来一定会大有出息的。” 孔融的所作所为虽然被李膺等人夸赞,而且突出了他的聪明才智。但是却暴露出了孔融的一系列问题。 孔融不可能自己一个人前往李膺的府第,所以他一定是跟随父亲前往的。当太中大夫陈韪对孔融提醒之时,孔融丝毫没做退让,反而让陈韪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虽然表现出了孔融的聪明才智,但却令人感觉孔融也太装逼了。首先,孔融比陈韪年纪低,长辈教训晚辈,晚辈反过来把长辈“调戏”了一番,是不是有些没大没小。其次,陈韪不至于和一个孩子计较,所以他所说的话只不过是让孔融别耍小聪明而已,并没有针对孔融的意思,谁知道孔融这么一说,陈韪反倒没面子了。另外,陈韪好歹来说是一个太中大夫,比孔宙(最高就是郡国都尉)的级别高多了,陈韪再次也是京官,孔宙再牛也只是地方官,孔融你再怎么藐视权贵,但是你爸在这,你不给陈韪面子,也要给你爸留点面子吧。我想,当孔融说完这一番之后,孔宙也只好陪着笑脸给陈韪赔罪,请他大人不记小人过吧。 谁料想孔融这种不避权贵的举动,到了年长之后也没有改变,最后他终于遇到曹操,搞得家破人亡,正是那句话说得好“言多必失”啊。 而更令人感到有趣的是,孔融后来也做到了太中大夫这样的职位。而孔融最终没有成为李膺口中那位“大有出息”的人,终其一生,除了文章非常不错之外,其他方面真没有什么值得一说的地方,在汉末三国天下纷争之时,他被黄巾军打败过,被袁谭打出了青州,最后才跑到曹操那里避难,后又因为言辞激烈被曹操所杀,这不得不说是“小时了了,大必未佳”的典范。 日期:2015-01-1812:09:03 10孔融其人(3) 孔融十三岁时,父亲去世,他悲痛过度,以至于要人扶了才能站起来。他也喜欢看书,学习了很多知识。 孔融十六岁时,张俭来到了鲁地,他和孔融的哥哥孔褒是朋友,他便来到孔融家里,只不过孔褒当时并不在家里,只有孔融一人。张俭认为孔融这人年纪轻轻,便没有告诉他来意。但是聪明的孔融看到窘迫的张俭,知道他要找孔褒,便对张俭说:“哥哥虽然在外未归,我难道不能为您的东道主吗?”张俭因此便住在他家。 后来张俭在孔融家里的事情被泄漏出去,由于张俭是“通缉犯”,自鲁国国相以下的人员开始了秘密抓捕,张俭得到消息便跑掉了。但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孔褒、孔融二人被捕,送入监狱。 不过这让当地的官员犯了难,包庇逃犯自然要被处死,可是他们二个人却你争我夺毫不相让。孔融对审理的官员说:“收容隐藏张俭的是我,有罪归我。”孔褒说:“张俭本来是来找我的,我弟弟只不过听我的才让张俭进入我家,这不是弟弟的罪过,罪在我,就算死了我也心甘情愿。”官吏没办法了,只好问他们的母亲,护子心切的母亲说:“长者担任家事,包庇张俭的罪责在我。” 孔氏后人一家争着献身,鲁国当地的官吏犯了难,只好向朝廷请示定谁的罪。桓帝下诏定了孔褒的罪,孔褒被杀。孔融的其他兄弟也因此不能当官。 张俭逃跑后,来到了东莱的李笃家里避难,黄县县令毛钦得到了这个消息,带上郡里的士兵来到了李笃家中。当时张俭正在李笃家里面避难,李笃便把张俭藏了起来,一个人出门面见毛钦。 李笃对毛钦说道:“张俭闻名天下,逃跑并不是因为他有罪,假如您见到张俭,难道人性把他抓了吗?” 毛钦劝道:“蘧伯玉把独自一人做君子作为耻辱,您又为什么自己把仁义都占了?” 李笃听懂了这句话的话外之音,笑道:“我李笃虽说好义,但是您今天也已经得到一般的义了。” 毛钦于是叹息一声便带兵离开。李笃知道自己已经包庇不了张俭了,便让他投靠北海郡的戏子然,然后进入渔阳郡,一口气跑到了鲜卑去了。 张俭虽然犯下“大祸”,但还是在“好心人”的帮助下逃到了塞外,保住了自己的一条小命,但是收留张俭的那些人大多被杀,有的人宗族和亲戚都被杀死。以后的很多士大夫都以张俭的所作所为而感到羞耻,在以后的党锢之祸之时,他们大多选择了自首。 不过,张俭的逃亡却让汉桓帝认识到一个问题:钦定的逃犯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跑了,而且竟然在很多人的包庇下逃到了鲜卑,张俭不仅“滥杀无辜”,而且这种“投敌叛国”的行为也直接损害了帝国的形象,另外,有很多人竟然包庇张俭逃亡。为什么这么多人冒死收留张俭呢?桓帝需要一个答案。而不久之后,桓帝便找到了答案。 |
第132节_东汉最具有争议的皇帝——汉和帝刘肇在线阅读_阳光明媚BO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232 t:219-9902]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创建缓存:45527 大小:5K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