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关键字: 热门搜索: 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东汉最具有争议的皇帝——汉和帝刘肇

第134节

估计桓帝看到这个上书也是哭笑不得,皇甫规,你老人家就好好打鲜卑就行了,别凑这个热闹好吗?对于张奂,桓帝也没过问,让他安心打击羌人。
        士大夫连续的被捕使得士大夫集团大受震动,陈蕃被免职更让朝中大臣噤若寒暄,危机情况下,士大夫的代表之一——贾彪从家乡颍川来到洛阳,临走时留下了一句话:“我不西行,大祸不能解除。”
        但是贾彪也并不是什么大官,陈蕃说的都不管用,他要是直接上书必然竹篮打水一场空,反而会给自己带来灾祸。所以他选定了一个人——城门校尉窦武。
        窦武字游平,扶风郡平陵县人,安封侯窦融的玄孙,父亲窦奉,定襄太守。窦武年轻之时就很出名,名声显著与关西一带。延熹八年(165),窦武长女被选进宫中,成为了贵人,窦武也因此成为郎中。窦贵人被立为皇后之后,窦武升任为越骑校尉,封槐里侯(五千户)。延熹九年(166)冬,窦武被升为城门校尉。
      
        要说窦贵人被立为皇后还有这么一段故事,桓帝喜欢一位叫做田圣的女人,他准备将其立为皇后,不过记忆力奇好的应奉上书陈述田圣地位卑微不能成为皇后,还拿前朝赵飞燕的事情举例,桓帝只好打消这个想法。桓帝不喜欢窦贵人,但还是莫名其妙的将其立为皇后。
        窦武这人虽是外戚,但是和士大夫集团关系密切,他将得到的赏赐全部分给太学学生,以此获得士大夫的支持。
        党锢之祸发生之时,窦武并没有采取什么行动。贾彪来到洛阳之后,立刻晋见窦武,双方就时下的问题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贾彪说明了来意,窦武表示包在我身上。
        贾彪走后,窦武上书朝廷,要求桓帝下旨释放被关押的党人。上书之后,窦武即称病辞职,上缴城门校尉和槐里侯的印信。
      
        贾彪还面见了尚书霍谞,在贾彪的劝说下,霍谞也上书营救党人。
        桓帝看到连续的上书,怒气稍有平息,他决定派出中常侍王甫前去审理党人。
        王甫这个人和一般的宦官没有什么区别,也是一个阿谀奉承没节操的人。但是拥有很大的权势,连段颎也要阿附在他的门下,也正是因为王甫,段颎才能节节高升,成为名将。
        王甫前往监狱审问范滂等人,范滂等人颈戴大枷,手腕戴着沉重的铁铐,脚上挂着铁镣,还被布袋蒙住头脸,暴露在台阶下面。王甫冷冷地看着台下的众人,逐一诘问道:“你们互相举荐,象嘴唇和牙齿一样地结成一党,究竟有什么企图?”
        范滂大声回答道:“常侍,孔丘有言,‘看见善,立刻学习都来不及。看见恶,就好象把手插到滚水里,应该马上停止。’我本来希望奖励善良使大家同样清廉,嫉恨恶人使大家都明白其卑污所在。本以为朝廷会鼓励我们这么做,从没有想到这是结党。”
        范滂站起身来,对着王甫喊道:“古代人修德积善是为了自己谋取多福。而今我们修德积善却身陷死罪。我死后,但愿将我的尸首埋葬在首阳山之侧,上不辜负皇天,下不愧对伯夷、叔齐。”
      
        王甫竟然对范滂的言辞而动容,可怜他们的无辜遭遇,于是命有关官吏解除他们身上的刑具。
        可能在王甫眼里,卑躬屈膝、趋炎附势的人太多了,连他自己也是如此,道义、节操在他们这里根本没什么用处,而范滂这样为了道义而死节的人,他没有见过,也不敢想象。尽管身躯受到了惨无人道的酷刑,他仍然坚持自己的道义,并且为此而死节,这种精神打动了王甫。
        但这件事还有另外一种可能,王甫是中常侍,根本不可能会对士大夫集团有任何的好感,而他解除士大夫身上的刑具,完全是桓帝本人的意见。
        桓帝当政这么多年来,被处死的官员已经达到数十人,三次李杜大案(李固杜乔、李云杜众和本次的李膺杜密)之后,很多朝廷大臣对桓帝的执政表示了自己的意见,认为桓帝杀伐过重,动不动就把大臣处死,很多大臣还是因为上书提出自己意见而被处死。桓帝心想,要在这么审下去,难免没有伤亡,到时候士大夫会怎么议论自己呢?
        另外,打击士大夫的目的已然达到,桓帝认为,没有必要赶尽杀绝,毕竟士大夫才是国家的柱石(除了五代时期的南汉全是阉人),宦官只不过是起到牵制的作用罢了。
        所以桓帝选择了宽恕。
        另外,李膺在口供中,牵连了很多宦官子弟(不要奇怪,宦官子弟也有人靠近士大夫集团),宦官们也觉得这件事可以到此为止了。毕竟桓帝是一个有主见的皇帝,要是桓帝一口气把宦官子弟也清除,那宦官集团不正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第一次党锢之祸正是因为宦官告发李膺乱杀人)
        经过一番审理(内部运作),宦官们将处理意见交给了汉桓帝,他们认为应该以日食为由,将抓捕的党人赦免。
        延熹十年(167),汉桓帝刘志下诏,大赦天下,改年号,将乱党二百余人都遣送回各人故乡,他们的姓名被列入名册,分别送给三府,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也就是说这些人从此以后就只是平头老百姓了。
      


上一页     下一页  

共有148条记录; 当前134页/共148页   

[首页]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尾页]


第134节_东汉最具有争议的皇帝——汉和帝刘肇在线阅读_阳光明媚BO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232 t:219-49247]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调用缓存:b10cb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