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关键字: 热门搜索: 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网站首页 > 都市小说 > 关于阴阳五行

第235节

日期:2010-01-09 13:38:12
      
        佛教在传播佛法的过程中,要求佛弟子学习各种方便法门,为众生行菩萨道。这些方便法,佛教统称为五明,也称五明处。五明即声明、因明、医方明、工巧明和内明。五明的内容很广,玄奘大师的《大唐西域记》卷二对五明在东土传播的解释是:
        声明:“释训诂字,诠目疏别”。
        工巧明:“伎术机关,阴阳历数”。
      
        医方明:“禁咒闲邪,药石针艾”。
        因明:“考定正邪,研核真伪”。
        内明:“究畅五乘,因果妙理”。
        上述五明之中,声明是语言文字学;工巧明涉及到阴阳、历数、工艺、技术等,是认知与技能;医方明指医学;因明可概指为逻辑学;内明是佛法。
        由此可见,内明是要借助前四明来传播的。佛法在传播之中,并不是反对一切佛法之外的内容的,也是有许多方便法门的。这些方便法门是辅助佛法的传播的。这些法门之中,就有阴阳学术。
        为什么可以将阴阳之学纳入佛法传播的辅助体系中来?在古代,阴阳是一种哲学体系,是中国古代认知世界的基本思路。佛法中也并不是排斥世俗哲学的,释迦牟尼佛就将古印度的地、水、火、风这种世俗哲学体系纳入佛理分析之中。
        现代的人,对于阴阳学术有太多误会,一直认为是占卜算命之术。阴阳学术能应于于算命不假,但其原本是哲学体系,只是这种哲学体系太高明了,上至济国经邦,下至医卜星相,无所不能。说起阴阳就想起算命,是太小看中国古代哲学了。中国古代的医学,也就是佛教中提倡的医方明,全部是建立在阴阳学术的基础上的。工巧明中的历数学,在古代同样也是完全建立在阴阳学术的基础上的。在传统社会中,五明中的前四明,与阴阳学术从来是不可分离的。如果排斥阴阳学术,前四明在中国古代无从谈起,阴阳学术在当年是遍及于一切方面的。以排斥的态度就使佛法难以融入到东土文化中来。
      
        所以做为在家佛弟子,欲行菩萨道者,了解一点阴阳学术,也是符合佛教的入世精神的,是行菩萨道的方便法门。若只是自我修证,可以只学内明。
        我们也可以从世俗意义上分析,为什么需要这些方便法门?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在世俗中行菩萨道,老百姓的东西这也不懂那也不懂,不开口则已,开口不是错就是辞不达意。好好的佛法,鲜活灵动的内容,讲得古古板板,拒人千里之外。这样讲佛法谁愿意听、让人如何起信?反之,如果说什么懂什么,世事洞明、见闻多、知识广博,这样说出来的话就会让人觉得值得信任,说起哪一样都能顺顺当当地将人往佛法中引。
      
        经常在论坛上看到佛弟子批评命理、相理、风水、易理,当然这是可以的,因为毕竟不能解决终极问题,不是究竟法门。但你批评之前应当略有了解。他们举出不知哪里弄来的一些论据,将从易者说成都是如何如何骗人的,这就很难说服人。我周边的不少人,就是因为被人一言中的,震得一楞一楞的,从而唯物观开始动摇的,也从而慢慢接受了原来认为是迷信的佛教。从信命开始,终于接受佛教,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的比例很高。我自己就是如此。
      
        如果在港台地区,我开帖子根本不会讲什么阴阳五行。但我们生活在大陆,这是个以唯物主义为主旨的地区,老百姓中信唯物观的人比例极高。要让他们信佛,首先要动摇他们的唯物观,否则无从谈起。如何动摇?易理恐怕是最能让他们接受的方式,因为这玩意儿逻辑严密、理论繁复,推理严谨,很对唯物主义者的口味。再加上其准确度,让人不能不信。这就让人觉得,原来自己信仰的唯物观,也不见得全对!这就是动摇。动摇了,而且在易理中是找不到根本性的归宿与答案的,其中很大一部分人走入佛门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信易者多信佛,就是这个原因。这也是我曲线救国的原因所在。
      
        有人说了,佛规定的戒律你怎么能够违背?说句实在话,我至今没有找到规定在家弟子不能接触世俗哲学的戒律---阴阳五行本身只是一种世俗的哲学体系。戒律都是有个适用范围的,用出家人不能以算命占卜为生,来要求在家弟子完全不能接触与算命占卜有那么一点点关系的阴阳学术,恐怕是超了范围。真理走过了一小步,就是谬误所在。
        何况我从来没有以此为生,也没有以此牟利,我只是把这个当哲学。偶尔为人看个八字,多半是有很麻烦的问题要我分析一下。孟子那么讲规则的人,也说过“嫂溺援之以手”,平时男女授受不亲,但嫂子掉到水里去了,你要拘于礼节,不去拉一把,就是没有人性了。礼的制定,还是为了仁。在仁的面前,该礼让步的时候就得让步。佛法度众生,以慈悲心为要,为了规则,人家有那么大的麻烦事,举手之劳而不为,恐怕就违背了慈悲的原则。最起码的慈悲心都没有,谈什么学佛度众生?
      
        佛还规定出家人不能以种植为生,但百丈禅师奉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虚云法师在江西云居山也带领弟子种粮食,这是当时的形势所迫,不能不如此,否则只有饿死一途。延续佛法的传播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一些事也是要能变通的。如果都拿本经书一对,对不上就指摘为不如法,恐怕太过鲁莽了。
        我老家邻县的法兴寺,曾经有一位出家师傅,很随和的一个人。不管谁到寺院去,就坐在一起扯东扯西,天上扯到地下,看起来什么都知道。但在这些看似闲聊的话语中,却处处是在将人往佛门中引。跟他聊过人,往往很快就对佛法生起了信心,并受了皈依,两年时间,就建立起一个很坚定护持寺院的居士班子,大批人在他的影响之下走上了信佛之路。我的皈依证师清禅法师也是这样,随时过去,拿个椅子坐在院子里晒太阳、扯闲话,周围围坐着一大批弟子,无拘无束。正是这种随和而通达的风格,皈依弟子过万,遍及海内外。他老人家曾在终南山闭关十年,看其著述,完全是明心见性的人。许多重病缠身的人,他老人家经常很容易就帮人搞掂,在云南很有名气。我的一些佛法疑问,久思不决,开口一问,都是直指要害。这些高僧,若是都象那样弄得死死板板的,一见人就挂个圣像在脸上,一开口就是死搬经典,如何度人?
      
        孔子曰:“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规”,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学佛还是书上的东西,就只能照搬,离了一步都不知所措,非要找到那一句原文才心安。学成了自己东西,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之中,从哪里皆可引人向佛。
      


上一页     下一页  

共有284条记录; 当前235页/共284页   

[首页]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尾页]


第235节_关于阴阳五行在线阅读_西门柳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114 t:219-61787]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创建缓存:08e50 大小:5K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