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
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风流大唐-李世民和他的子孙们 |
第172节日期:2010-01-04 09:46:02
第45章问渠哪得清如许-李隆基的总理们(续十六) 反正他和姚崇一样反对厚葬,丧礼以节俭为主,反对铺张浪费,人民的好干部啊。 如果这还不能证明他为人的勤政廉政的话,那么以下的史实一定能作最好的佐证。据史书记载,唐代大概有红头文件规定,每年地方各道府派人定期向皇帝、宰相汇报工作,顺利联络一下感情,争取在上级面前大大表现一下,以便为自己的政绩加分搏升官。据说当时官僚使者进京,往往珍玩宝物带了几箩筐,名为述职,实为求官,反正贵重物品一出,今年不送礼要送就送纯黄金什么的,权贵们一见也立马笑成了一朵花,这孺子可教也,于是送礼官员使者也大都能由此在官场上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晋升只是时间问题。据说此风到了唐朝末年更是盛行,以至于官员视察当成了一种索贿的公开手段,社会风气腐败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不亡国简直也是说不过去了。 最搞的是,据说有一个叫谢弘的资阳镇将接待上头来的两个大官员,居然送礼也不要(这世上果然有一尘不染的白乌鸦也),甚至连摆个接风洗尘之便宴也三催四请未到,按照当时的“正常逻辑”,谢弘简直就是百思不得其解,后来甚至越想越怕,以为这是两个来调查并加害自己的人,于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立马跑路,连夜跑到了山中落草为寇了,做山大王了事,这也太有戏剧性了吧。 如果这种风气不能彻底遏止,并且任其发展下去,那么国家的吏治就会一塌糊涂,腐败的温床也从此坐大,这是国家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也!于是,从来都是嫉恶如仇刚直持正的宋璟立马呼吁要刹住这股歪风,,并征得小基子的同意,发了多道元旦、春节不准铺张浪费送礼送红包给领导谋取个人私利的红头文件,否则勒令所有礼品一概退回,并追查个人责任,以绝那些铤而走险的恶吏的侥求之路,以铁腕严厉整治买官卖官索贿受贿之风,一时官场清新之气顿开,盛世的出现也因政策的保证而只是时间迟早问题。 公元720年,他因为极力压制犯法官员的自诉申诉乃至抗诉,并严禁冼黑钱,得罪了不少达官权贵,为了既得利益,这些本身也是很有能耐会呼风唤雨的官僚抱团抗争,由于“民愤极大”,老宋因此被降为开府仪同三司(很高的虚职),再度罢相。 不过,非常需要治世能臣的隆基同学又在公元729年起用他,继续拜为尚书右丞相,也给隆基同学的盛世继续给予实在的支撑。当公元732年(一说733年),当时已经七十多岁的宋璟向小基子提出告老还乡,也就是做离休干部的意思,而且他领到的还是100%的工资,不过老宋一走,基本上小基子的政治航向也开始偏了,后来重用了族叔李林甫以及杨贵妃堂兄弟杨国忠等奸相(以后专章写写他的奸相),时人都感叹说小基子完了。 日期:2010-01-05 11:37:13 第46章问渠哪得清如许-李隆基的总理们(续十七) 这个正如狄仁杰离开武则天的情形有点异曲同工之妙,所以说皇朝的兴衰和干部的任用还是有很大关系的。及至隆基同学因自己后期治政的怠懈及不专业,被安史之乱战祸所裹挟,在屁颠屁颠的逃亡生涯中,隆基同学狼狈逃到咸阳时,甚至于一开始连一碗最淡也最甜的农妇粥也找不到,后来也是惶恐逃避战祸的老百姓才给皇帝老儿一些普通食物,大家忧心忡忡地不知什么时候命都保不住了,所以也不因为见到天子和中央领导人而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有一位见过世面的长者还批评起了皇帝老儿:“臣犹记宋璟为相,数进直言,天下赖以平安。自倾以来,在廷之臣以言为讳,维阿谀取容,是以阙门之外,陛下皆不得知,草野之臣,必知有今日久矣”。不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脱离群众高高在上当皇帝的结果也就是这样了。反正吃了人家的嘴软,况且自己连京城也保不住了,正在做流亡皇帝,所以小基子也拽不起来了,于是当众做了自我批评,说都是我的错,骄傲自满惹的祸,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估计也像李世民怀念魏征一样怀念宋璟同学呢,如果老宋没有离开他,断不会沦落到如此狼狈的地步啊。 想当年,小基子也曾因老宋的勤政廉政、励精图治亲自赏给他一对金筷子,当时一切金制品器皿都是由皇宫所垄断。当时,老宋一收到这种贵重物品,一下子就有点找不着北,一生粗茶淡饭的也习惯了,要这个金筷子做何用呢?难道乞丐还兴玩鸟笼了不是?用这劳什子吃饭就会香一点吗?老宋一时云里雾里的样子,这皇帝老儿也太逗了吧? 聪明过人的小基子也猜出了宋璟的表情是何意思,于是笑呵呵地对他说:“非赐汝金,盖赐卿以箸,表卿之直耳。”呵呵,原来如此啊,是说我如同金筷箸一样正直和宁折不弯啊,不为流俗所左右,于是才受宠若惊喜出望外地接过皇帝的金筷子。当然,以“守法持正”耿直不阿著称的老宋也绝对不会像现在的某些暴发户摆谱露富,恨不得让人知道他有金饰内裤一样,基本上没有用金筷子进餐过,只不过是把皇帝赐予的金筷子作为一种品德鉴定锦旗般地供在相府而已,并时刻提醒自己像金筷子一样为官清正,不辜负皇帝的美意。 反正,关于老宋不畏强暴,敢于坚持原则的传说还有很多,比如神龙二年(公元706年)京兆人韦月将实名写检举信给唐中宗(这个倒是有很多人,比如前文所说燕钦融等),说武三思“潜通宫掖,必为逆乱”,武三思当然是一个狠角色,尤其是阻碍他发达的“敌人”,必然是置于死地而后快。 一听说韦月将阴参他一本,立马派手下反过来说韦月将谋逆。中宗李显本来就是一个没有主见的皇帝,反正韦月将又不是他的亲人,他死了自己也没有什么损失,于是下令处斩,狗头铡侍候。 |
第172节_风流大唐-李世民和他的子孙们在线阅读_鼎湖听泉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924 t:218-36888]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创建缓存:2460f 大小:5K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