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
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风流大唐-李世民和他的子孙们 |
第169节日期:2009-12-28 09:51:14
第39章问渠哪得清如许-李隆基的总理们(续十) 于是姚崇用深情的男中音声情并茂地说:“皇上有所不知,在魏知古社会地位还很低微时,我念他是一个人才,曾一手一脚亲自提拔过他;而我的那两个不学无术的蠢儿子以为魏知古必定因为感激我的大恩大德为他们谋取私利,因此肯定是去走了他的后门。” 李隆基一听,更加认为姚崇为人高尚,胸襟宽广,却突然鄙薄起不知恩图报的魏知古,觉得他有负于姚崇,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小人,用江湖术语来表述就是“没义气”,还想要罢他的官。姚崇又假装请求玄宗说:“我的儿子做了违法的事,扰乱了法律的公正性,陛下既往不咎赦免他们的罪过已是很万幸了,若是因为这件事而罢魏知古的官,天下人一定以为是陛下出于对我的私人感情而故意徇私,这就会连累到陛下的声誉并妨碍以德化治天下啊,不能以德服人也。”第二天,魏知古还是被“炖了冬菇”,降为工部尚书。 唉,高手过招,其中的精彩之处不亚于最刺激的瞬息万变的枪战片,一攻一守之间都异彩纷呈,充满高超的知识和技术含金量,让你看傻了眼。 后来,这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又在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在山东蝗灾的处理问题上以唯物辩证法理论舌战群儒甚至于皇帝老儿。当时的人们很是受某些不良佛教徒的愚昧思想宣传的蛊惑,老百姓的封建迷信思想也挺重,所谓的佛门十戒不杀生什么的,反正就是不敢捕杀如狼似虎吃掉他们庄稼的蝗虫,怕真的被天谴,只是可笑地在田间焚香祭拜,祈求玉皇大帝保佑,坐视庄稼被蝗虫吞食一空。即使是雄才大略的李隆基也认为是德政不修仁政不显才招致天灾,也对捕蝗心有顾忌的样子,不信神不信佛的姚崇立马上奏,引用《诗经》及汉光武帝诏书等典章制书,证明蝗虫并不是什么神圣不可侵犯的神物,只是一种害虫而已,它只会吃老百姓的庄稼,根本不是什么神体附身的东东,完全也有必要可以捕杀全歼,不然的话老百姓庄稼全没了饿死,神仙也帮不了。李隆基脑子也转得快,立马签字同意进行大规模的人民灭蝗战争,对那些顽固不化的神棍官员说,谁再反对捕蝗就格杀勿论,于是像乌云盖顶般来势汹汹的蝗虫立马被杀尽,也不见什么异像环生天谴将至的奇怪事情发生,农业还获得了好收成,老百姓能吃饱饭。 反正,姚崇这位现实型,智慧型的贤相最终也没能逃脱“秋扇见弃”的宿命,也暗合了政治的“月光定律”(月盈而亏),花无百日红啊,反正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皇帝老儿也不怕的无神论者最后被罢相了,有人认为是因为他的儿子和他的亲信赵诲的知法犯法给连累的,但也有很多人相信,是因为那时的唐朝政治经济已经走上正轨,而功高震主的姚相国功成身退也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就是俗话所说的“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韩信版本政治人物命运的缩影。 日期:2009-12-29 10:04:29 第40章问渠哪得清如许-李隆基的总理们(续十一) 不然的话君臣水火不相容可能姚崇比韩信死得更加难看。 以他那种入世的识时务者为俊杰的现实主义政治家来说,引退当然是他的首选也是必然,于是他在该是“沧海一声笑”退隐江湖的时候还是能毅然抽身而去,果然也能得善终,高人就是高,你只能崇拜得五体投地,没有别的办法。 姚崇,唐朝一代贤相,一千多年来一直被很多政治家、史学家推崇,有的人还认为他是一位能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历史人物,这个不怕得罪权贵经常遭贬的伟大政治家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好了,以下我们转到隆基朝另一贤相宋璟的频道。 如果说姚崇是以灵活多变入时救世的话,那么这位被姚崇推荐也和姚崇一样贤明的大唐宰相正好和姚崇的性格互补,一个是多血质一个是胆汁质,一个活跃一个耿直,有时候甚至耿直得有点过了,如泰山顶上一青松,宁折不弯,也为此为他惹了很多政治麻烦却不后悔,开玩笑说的话就是如商鞅变法时立在城门外的那根木头一样笔直肃穆吧,用广东话形容就是“一碌葛”那样呆板不会圆融变通,在波诡云谲的官场似乎有点格格不入,而这也并不妨碍他能成为和姚崇这样的大政治家比肩,就因为他活在李隆基励精图治的极佳政治环境里。 哈,记得好久没玩历史人物的个人简介了,本来姚崇那么重要的政治人物是配在我的史书里写上一份丰富翔实的个人简历的,不过后来忘记了,而且姚崇那么多变入时的性格也不大适合用盖棺定论式严肃的个人简历来干巴巴概括,因为他的人生故事太鲜亮太有色彩,所以把之用到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耿直老宋身上或许更好,以下是他的一份简介。 宋璟,生于公元663年,卒于公元737年,字广平,河北邢台人,唐朝著名政治家和诗人,开元贤相,出身于名门望族。璟年少志高,博学多才,擅长文学。其人少年得志,20岁喜中进士,从此走上仕途。历任上党尉、凤阁舍人、御史大夫(检察长)、吏部侍郎、吏部尚书、刑部尚书、京兆尹(京城行政长官)等职。唐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拜尚书右丞相。授开府仪同三司,进爵广平郡开国公,经武、中宗、睿宗、殇帝、玄宗五帝,在任52年,官场长青树是也。一生居官耿正,节操持正,为振兴大唐忘我工作,勤俭节约,励精图治,在伟大领袖李隆基的英明领导下,与姚崇携手共同辅佐,精诚团结同心协力,共同催生了“开元盛世”,把大唐文明推到极致,成为当时世界文明的伟大领路人之一。因他的执法严明、刚正不阿,被历史牛人司马光所极力推崇。被誉为“唐世贤相,前称房、杜,后称姚、宋,他人莫得比焉。”,为大唐成为世界超级大国贡献了毕生精力。 |
第169节_风流大唐-李世民和他的子孙们在线阅读_鼎湖听泉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924 t:218-88225]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创建缓存:67797 大小:5K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