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
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风流大唐-李世民和他的子孙们 |
第210节日期:2010-03-21 10:48:32
第120章天生我材必有用-盛世唐朝的诗人们(续八) 关于老杜做乞丐,有人总结出了三大原因:一是时运不济;二是性格缺陷;三是自视甚高。 反正作为诗界圣手的老杜在做人方面确实是有点“高分低能”的嫌疑,甚至于是十分欠缺,不然的话以他的超级诗才在诗歌大行其道的国度小日子是会过得很滋润的,我们只能理解为他故意穷折腾想“诗穷而后工”吧,因为如果他没有有意无意当过乞丐,估计他就没有对贫下中农苦难生活的深切了解和体验(还不是御用文人那种近似于矫情炒作式的体验生活,是来真的那种),也不会写出那么振聋发聩的深度诗歌了,这估计就是老杜想当小叫花子的深层次之另类原因吧。 正如其诗所言:“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正所谓文章千古事,老子的诗歌已经如江河万古长流永远流传,你们这帮浅薄不懂诗的小人已经泯灭在历史的风尘中,谁还记得当时咋咋呼呼日子过得很滋润的大富之家?写《儒林外史》的吴敬梓死了没有棺材本还是朋友乡亲给凑份子把他下葬了呢! 唉,所以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老杜果然是一个“人板”也。 很多年前曾看过少年版的《杜甫传》,反正很多细节都已经忘记了,也只是记得了老杜那一生的倒霉,还有点煽情,因为就是这样一个一生写了1400多首辉煌诗篇对中国文学乃至于日本文学影响深远的牛人,居然还是一个自学成才的高考落榜生,按照杜甫的年谱,他二十四岁那年“自吴越归东都,举进士,不第。”翻译成现代语句大概就是类似于高考名落孙山吧,天宝六载继续复读高四补考,居然被奸佞之人李林甫断了官路和财路,于是有了十年“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困守长安的悲苦日子,上帝果然能考验有才之人也。 原本,在此期间老杜是有翻身的机会的,俗话说否极泰来,所有的都失去也不能再失去的时候,于是暗示你人生基本上要有华丽转机了,人的一生不会是一黑到底的,不然的话自杀个案会更加多,上帝在给你苦头后是会适当赐予你一些甜头的,说得经典点文件点就是机会啊,这个机会也是老杜自己争取的,那就是用他的如椽之笔给皇帝写自荐文章。 关于此事,史曰:“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唐才子传》)反正就是他自己华丽丽地写三大礼赋献给李隆基,李隆基一看感觉十分奇妙,于是经过皇帝亲自召来考试,果然不是蒙的,老杜有才啊,立马给了老杜一个美差,也就是让他当河西县尉,这个官差算是有点捞头,比较肥,也就是征收赋税,追捕盗贼,财政公安的职能都兼了,算是大部制官员也,如果是别人早已屁颠屁颠地唱着娱乐小调兴高采烈地骑驴上任了,捞足了油水再谋更大的官呗! 日期:2010-03-22 09:59:24 第121章天生我材必有用-盛世唐朝的诗人们(续九) 然而,这做惯了乞丐脾气也有点怪的清高文人老杜居然不接受这样的官职,我倒,这也太有性格了吧?难道做乞丐不用干活做工不劳而获滋润上瘾了? 缺衣少穿的老杜不去做河西县尉的充分理由就是河西(在山高皇帝远的云南)是穷乡僻壤基本上日子清苦榨不出多少油水,原本他就是一个心高气傲的人,找工作也只描着国际都市长安,不是市区起码是近郊也好,咱们就图那份热闹繁华以及帝都文化氛围,这当然没有错,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于老杜来说不能像有文化会武艺的古惑仔老朋友李白一样当上皇帝的大秘书,至少也是中央部级的宣传人员嘛,反正老杜是决心已下不服从组织分配,好不容易才有一次出头机会,而且是漂惯了长安看尽了繁华,咱们不想失去那份大都市之梦啊,即使是在长安喝西北风也不想去穷乡僻壤苦熬日子,果然是上海阿拉的原来的那种“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的豪气也。大不了再重操旧业做文丐,反正老子是官宦世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家族还有人当官,世交也多,能吃的“大户”不少,还能乞他一阵子的,难怪有人总结出了老杜是自命清高高不成低不就的人,果然是有历史记载所强力支持的。 不过,当时的老杜正处在短暂的“涨停板”走运时期,不知是谁给他通融了一下,果然给他安排了长安附近的一个令人羡慕的公务员官职,说来你不相信,千古高才的老杜居然做了仓库保管此类的职务,不过是特种仓库兵器库而已,也就是老杜拒绝做河西县尉后被授与的“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库,是个看守保安官员。日子还没有过得有多滋润,官位没有坐热,唐朝最大的内乱“安史之乱”就爆发了,老杜这官也当不下去了,赶紧逃命吧,这正应了“学术超男”易中天的那句著名的话:杯具(悲剧)啊! 后来,做了左拾遗的老杜因为力挺对他很好的用春秋阵法抗敌而大败的房琯是有才干的人不应该被罢相云云,当时正在气头上的皇帝李亨大怒,差点要办了这个书呆子(估计老杜的政治智慧不会比出世做神仙的李白高多少),后来也只是把他赶出京城贬做华州司功参军,一种负责祭祀的闲官,后来还干脆不干了,一走了之。当时烽火连三月,粮食奇缺,在成州同谷县避难时老杜亲自采野菜野果充饥,有几个子女还饿死了,所以说谁也不想做“乱世佳人”啊。 虽然老杜做官的智慧不怎么样,这还因时运不济也,背时时喝凉水也塞牙啊。这个我们就不说了,关键是老杜做人也比较失败,性格怪诞,即是“褊躁傲诞”(写《新唐书》的宋祁语)。虽然不能说是品德问题,不过却是有点性格狭窄浮躁,没什么气量,恃恩放纵不羁,这从他和严挺之(和张九龄很好的尚书左丞,后来成李林甫打击张九龄的“石子”,以后再八)的儿子严武的交往来说,就说明了问题。 喜欢风流大唐-李世民和他的子孙们 请大家收藏网址:(mn8848.com) 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
第210节_风流大唐-李世民和他的子孙们在线阅读_鼎湖听泉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924 t:218-88630]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创建缓存:e9912 大小:5K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