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关键字: 热门搜索: 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风流大唐-李世民和他的子孙们

第213节

日期:2010-03-26 15:56:23
      
        第125章天生我材必有用-盛世唐朝的诗人们(续十三)
        所以请你相信这世界上好人还是存在的,真真切切。
        况且,老杜还有一班当高官的诗界朋友,比如高适,又比如岑参,据说这两位唐朝边塞诗派领军人物有时也给他以实质帮助。
        后来由于战乱以及其他原因,再怎样舍不得长安也得跑路避难了,再后他辗转流落到了成都,睡的是古寺,锅里煮的是野菜,没有油腥味肚子就感觉特别饿。关于这个杜甫也有诗绘声绘色地记载:“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百忧集行》)反正亲儿饿得头昏眼花面如菜色实在是顶不住,吃都不饱命都不保还假惺惺地遑论什么“父为子纲”,什么礼教礼貌全他妈见鬼去吧,我看不起你这个窝囊的老爹。反正就是用尽吃奶之力冲着父亲一阵呼号啼哭,就是化缘也要在左邻右舍那里讨口饭回来解馋。不然就跟你没完。
      
        虽然在长安的时候老杜经常行乞蹭饭,不过那不是正经的沿街逮谁都乞求打赏,而是走的熟人路线。因为老杜毕竟是一个会写诗的文化人,还正经八百当过几天仓库保管员的小官,文人的酸腐劲当然是拉不下面子去邻居那里出丑,被儿子吵得凶不可开交,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给自己的诗界朋友彭州刺史高适写了一封信,连客套话也不说就直奔主题:“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这话白得不能再白,比打油诗高雅不了多少,大概也就是咱们贫下中农缺粮要求领导赈灾的意思。这豪迈边塞派诗人高适还算是够朋友,不是文人相轻啊,立马从百里之外的彭州拉来了救济粮,邻居又偷偷送他些油盐小菜,使他又安然渡过饥荒年月。关于此事,老杜作为体验生活的一种有效方法把之又形成了文字,简直就是报告类诗歌,难怪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果然是用诗歌写就的另类历史,就像他用诗歌写文学批评一样另类,诗曰:“古寺僧牢落,空房客寓居。故人供禄米,邻舍与园蔬。”(《酬高使君相赠》)
      
        反正在高适赈济之后,老杜又能颇有小资情调地偷偷菜喝喝酒,除了玩玩诗歌,心情舒畅时还能在浣花溪旁和一些乡亲野老终日游玩青山上长啸慢唱,惬意异常,一点文人的装腔作势都没有,泯然村夫也,这可能也是他最悠闲自在的时候。
        不过,老杜所处的时代最终决定他的一生是穷困潦倒的。后来虽然他的好友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过了一段纵酒啸歌无拘无束的幸福生活,有官当有酒喝还不用按时上班遵守官礼,岂不快哉。然而花无百日红,老杜的幸福生活就像女孩的青春一样短暂,他的大恩人严武一死,他又要继续复习饥寒交迫的生活,被迫离开成都,没有了依靠的他又想到了对自己也很友好的高适,就游历到东蜀去依附高适。还真是应了那句老话: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老杜到了之后,高适又为革命鞠躬尽瘁了……。
      
      日期:2010-03-27 11:13:44
      
        第126章天生我材必有用-盛世唐朝的诗人们(续十四)
        我的神啊,咱命啥就这么苦,简直就是喝凉水也塞牙也!
        反正,自老友严武仙逝之后,老杜更加是如丧家之犬,终日如无家之潮水,居无定所,总是在寻亲访友行乞的旅程中,根本没有什么“青春作伴好还乡”的诗意,最离奇的是他想追随的高官都是想见一个死一个,这果然有点邪门,不知是他运气不好还是别人当黑(是不是有“克友命”也只能瞎猜了),严武、高适前文已说过,在生命的倒数第二年,他还兴致勃勃地想去投靠故人衡州刺史韦之晋,正巧韦之晋转任潭州刺史,于是杜甫又烈火狂奔到潭州,希望得到老友的提携谋个一官半职混口饭吃。这次邪门的事又发生了,韦之晋官位没坐热忽然又病死了。
      
        哇,天亡我也,挣钱养家糊口为什么这般难?反正全世界所有倒霉的事全让老杜给“沾光”了,简直就是一块奇特的“倒霉集成板”。
        奇人啊,果然是上帝要特别考验他吧。在生命的最后一年的暮春(公元770年),老杜在潭州又碰到了唐朝著名音乐家李龟年,这是一个唱歌很有穿透力的能把人听出眼泪的厉害角儿,曾是很多皇族大臣的座上宾,现在和老杜一样同是天涯沦落人,断肠人在天涯也,抚今追昔老杜又深有感慨地写了著名诗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眼前好风景衬托出自己的更深悲伤,偏偏还是要命的落花时节郁郁不得志时逢故人,以前的潇洒和此时的困乏一相比,那个内伤就不知有多深了,吐血啊。
      
        而老杜的死居然和李白一样也充满了传奇色彩。据《旧唐书??文苑本传》记载:“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有九。”大意就是说,因高官老友的离世,老杜在潭州再就业大计又破产了,然后又避乱衡州,原本想游完岳庙后往郴州投靠舅氏崔伟,于是寓居耒阳,由于被突然爆发的洪水所围困阻隔,十多天都得不到食物差点饿死。耒阳的县令得到这个消息后,十分爱才的县长大人亲自“唉呀”划着船去把老杜给救出重围,并以一桌丰盛的牛肉白酒招待他,让他一次吃个够。永泰二年(应该是大历五年),几年没见过大鱼大肉难得饕餮一回的杜甫狼吞虎咽地扫荡桌子上的牛肉白酒(老杜真能吃,前世可以是饿虎),像刚放出来的犯人一样急于解腥,当晚就因为醉饱过度而死在了耒阳,是幸福地撑死啊(情不自禁想起了余华小说《活着》里的福贵的孙子的撑死,异曲同工之妙),当时他年纪也只有五十九岁,差一年没到法定退休年龄,社保也白交了,果然是天妒英才。
      
        好,讲到这里,老杜的苦难故事也基本上将要八完了(果然苦难是作家的摇篮也),最后我们八一八李白是如何评价老杜的诗的,在此先引用一下唐《本事诗》,云:太白戏杜曰:“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盖讥其拘束也。此诗太白集不载,不可信。
      


上一页     下一页  

共有312条记录; 当前213页/共312页   

[首页]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尾页]


第213节_风流大唐-李世民和他的子孙们在线阅读_鼎湖听泉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924 t:218-89115]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创建缓存:0e34f 大小:5K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