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关键字: 热门搜索: 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风流大唐-李世民和他的子孙们

第257节

日期:2010-06-24 10:02:12
      
        第42章家书抵万金-大唐的“八年抗战”(续二十)
        那么老安是如何惨死的呢?为什么他的亲生儿子会忍心把他做掉了呢?
        这个说来话长,由于篇幅有限,我们还是长话短说吧。因为安禄山其时宠幸的段氏生了一个儿子叫庆恩,皇帝后宫的事儿当然是母凭子贵母宠儿骄,可以预想的是庆恩十分受安禄山宠爱,宠爱的结果便是要废了安庆绪的太子位子,让庆恩取而代之以取悦小老婆段氏。
        这样的局面于安庆绪来说当然是惶惶不可终日,连发梦都梦见自己被废,再加上经常被老安呵斥虐待的近臣严庄也怕宫中人事变动于己不利,也怀有异心,终于三个很受伤的男人安庆绪、严庄与李猪儿决意铤而走险,串通一气干掉安禄山,与其天天担惊受怕,不如先下手为强清除他们睡不着觉的“祸根”。
        政治斗争基本上就是这么残酷,呵呵。
      
        一阵密谋之后,三人雷厉风行地说干就干,此时的皇宫也笼罩在了一片刀光剑影之中。
        至德二载(公元757年)正月五日夜,有心造反的这三人十分诡异地潜入安禄山住所要行不轨。老安的近侍见是严庄和安庆绪,都是老安身边的重要人物,当然也不敢对他们怎么样,更不可以对他们下逐客令说闲人免进什么的,谁也不敢动他们。于是严庄、安庆绪杀气腾腾地持刀站立在帐外站岗放哨,受苦最深恨不得生吞活剥安禄山的李猪儿手持大刀径直进入帐内,二话不说立马对准躺在床上毫无防备的安禄山腹部挥刀乱砍,像砍一只大冬瓜一样用力,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啊,爽歪歪,报仇雪恨的时刻到了,出来混迟早要还,谁叫你老安不把人当人,这就叫做众叛亲离。关于此事,《新唐书》曰:“是夜,庄、庆绪持兵扈门,猪儿入帐下。”
      
        据说十分狡猾的安禄山平时总把随身佩刀放在床头防身,坏事做多了也知道自己说不准什么时候被别人暗算,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啊,所以也是刀不离身的,一挨李猪儿疯狂几刀,知道大事不妙,于是急忙去摸刀,哪里还有刀子?立心要搞死老安的李猪儿事前早就偷偷拿走了老安的防身武器,中招的老安于是气急败坏地摇着帐竿杀猪般地嗷嗷大叫:“贼由严庄。”因为恶魔出身的老安绝对知道老奸巨猾的严庄是猪头李猪儿的幕后主子,李猪儿只是一个枪手而已。
      
        在李猪儿一阵疯狂的砍杀之后,安禄山来不及多喊几声,就倒在血泊之中,血和肠从腹部全流了出来,很快毙命,那个惨啊就不用提了。
        老安死时年方五十五岁,没到退休年龄。最惨的是,据说老安的宝贝儿子安庆绪居然在父亲暴死之后不仅没流一滴鳄鱼泪,还立马在其床下草草掘了一个数尺深坑,用条破毡子裹着满是血污的父亲尸体,连夜神不知鬼不觉地埋在坑中,并让宫人噤口不能吐露一字,不然的话横祸就在眼前。可怜老安一世经营落得了如此下场,养不教父之过啊,天算不如人算也,悲就一个字。
      日期:2010-06-25 10:30:55
      
        第43章家书抵万金-大唐的“八年抗战”(续二十一)
        乱世狂魔安禄山就这样轰轰烈烈十分另类地挂掉了。
        翌日一大早,参与谋杀老安的严庄不乏幽默地对部下宣称,吾们敬爱的领袖安禄山由于一心扑在革命工作上,孜孜不倦废寝忘食积劳成疾,现已病危,诏由太子安庆绪总理军国大事,云云。不久安庆绪宣布即帝位,尊安禄山为太上皇,一切准备停当,才隆重地举行了国丧。
        关于安禄山之死,似乎史书也没有多大争议,《新唐书》、《资治通鉴》、《安禄山事迹》等诸多正史、野史都众口一词地直指是安庆绪、严庄持刀在外站岗放哨,李猪儿下手,只有作为正史之一的《旧唐书》有点杂音,不过也只是情节大同小异而已,也就是“作案”经过有点出入,即站岗放哨的人是安庆绪,而亲自下手的是严庄和李猪儿,《旧唐书》记载:“立庆绪于户外,庄持刀领竖李猪儿同入禄山帐内,猪儿以大刀斫其腹”。反正作恶多端的贼首安禄山是被他的宝贝儿子做掉的,这可能就是大家公认的历史真实(历史其实也就是装B给时间看),死者已矣,我们就不再纠结那些枝枝叶叶的事了。
      
        不过,由于叛军的严重内讧,而且继任者安庆绪并不是什么好统帅,再加上安史叛军也不是什么仁义之师,安庆绪也根本约束不了手下有野心的将领,反正老安被谋杀的副作用立现,也可以说是自乱阵脚,叛军的战斗力也随即下降,为郭子仪、李光弼打败叛军准备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以下,我们回头八一八历史重头戏“马嵬之变”。
        话说李隆基一行慌慌张张地逃经便桥之后,心中只有自己的杨国忠立马派人放火烧桥,以便叛军不能追上,争取于己有利的宝贵时间。
        杨国忠最擅长的就是此种过板抽板的阴招,除了贪玩误国人性还没尽失的李隆基倒是有正确判断,他说:“现在正值乱世,大家都在逃难求生,为何要断绝他们的生路呢?”反正死活不同意杨国忠的拙劣做法,良心未泯也,还立即让高力士带人把大火扑灭后再赶上来,算是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大家光顾着撒腿狂奔,后来跑得也累了,才知道饥肠辘辘,饿得眼花啊,逃亡可不是好玩儿。李隆基只好派宦官王洛卿先行打点皇帝一行的衣食住行,通知郡县官吏作好准备。然后到了吃饭的时候,正好逃到咸阳县望贤宫,以为这回可以饱餐一顿了(你还以为是处于富得流油的盛世啊),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先行打点的王洛卿居然与咸阳县令全都跑得没了踪影。当时一片兵荒马乱,即使是宦官去征召官吏与民众都没有人来,逃命要紧。
      
        时值中午,李隆基还没有吃饭,杨国忠就亲自用钱买来胡饼献给皇帝充饥。看到贵为一国之君的李隆基沦落到这种地步,大家很是心酸,于是老百姓争献粗茶淡饭,并参杂有麦豆,那时已经饿得发昏的皇孙们争着用手抓吃,筷子也不用了,简直就是饿鬼投胎,很是失态,娇生惯养的他们也不嫌农家饭不好吃了,还觉得特别的香甜,从没体验过的香甜,不大一会儿就一点不剩地吃光了,原来还是有真实版的皇帝喝农妇粥特别甜的故事。
      
      


上一页     下一页  

共有312条记录; 当前257页/共312页   

[首页]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尾页]


第257节_风流大唐-李世民和他的子孙们在线阅读_鼎湖听泉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924 t:219-8496]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创建缓存:a1c3d 大小:5K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