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关键字: 热门搜索: 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风流大唐-李世民和他的子孙们

第258节

日期:2010-06-27 11:30:10
      
        第44章家书抵万金-大唐的“八年抗战”(续二十二)
        呵呵,反正这帮小家伙都咂嘴说还没吃饱,争着要吃,人其实有时候要求也不高,也就是三餐一宿而已。这个倒是感动了在场的皇帝老儿,多好的同志,多好的人民,只是自己没把国家治理好,让他们流离失所,愧对父老乡亲啊,于是都按价给了他们金钱,并亲切慰劳了他们。
        看到天子沦落到这种令人心酸的地步,众人都哭得很凄凉,涕泪横飞的样子,看到大家这么一哭,好像就是一种特殊的催泪弹,很有艺术气质的李隆基也没有皇帝威仪地哭了起来,不知是出于感动还是别的什么,比如此时的尴尬处境。
        大家哭够以后,有一位名叫郭从谨的大爷(前文小小八过)也不顾尊卑地数落起昏君来。老大爷说:“安禄山这狗东西狼子野心,阴谋犯上作乱已经多时,其间也有忠臣义士频频向朝廷告发他,而陛下你不仅不办了狼心狗肺的安禄山,却反过来把这些忠臣义士干掉,说是造谣惑众,从而使安禄山奸计得逞,以致于让陛下仓皇出逃,流落至此,都是陛下偏听偏信惹的祸啊。所以先朝帝王务求延访忠良之士以广视听,励精图治,就是为了这个道理。老朽我(估计这位老大爷是个乡村塾师吧)还记得宋璟当宰相的时候,公正廉明,敢于犯颜直谏,所以天下得以平安无事。但是后来朝中大臣都忌讳直言进谏了,只是一味地阿谀奉承,变着法子取悦于陛下,生怕得罪了皇帝吃不了兜着走,闭塞言路的结果,于是陛下连宫门之外所发生的事都不知道,总以为天下太平。即使是如我等这些草民都知道会有今日之乱了,然而宫禁森严,我们即使想面陈陛下也是投诉无门,区区效忠之心都无法上达,呜呼哀哉。如果不是安禄山造反攻陷京师陛下被迫逃亡,我等草民又怎么能够在此见到陛下并当面诉说呢!”
      
        “这都是我不思进取的过错,愧对大家,现如今甚至连后悔都已来不及了。”李隆基毕竟曾是一代英主,所以一见到老大爷切中时弊的诉说,也大致知道了自己犯过什么大错,于是忙不迭地进行自我批评起来,还算是有点自知之明吧,比起那些死不悔改的皇帝不知好上多少倍。
        然后李隆基拿出勇气安慰了一番郭从谨,让他走了。过了一会,负责皇上膳食的官员给李隆基送饭来了,知道大家都饿得头昏眼花肚子大唱空城计,于是李隆基发扬共产主义精神先赏赐给随从的官员打牙祭,然后自己才小吃一点(估计也是没多少吃饭的心思了)。
        吃过之后,李隆基未雨绸缪让士卒分散到各村落挨家挨户去寻找食物,约好未时全体集合继续向西蜀前进。
        快半夜时,逃亡大军行到了金城县,县令和县民却全都逃走了,好在食品和器物还在,士卒才能吃得上饭。当时跟随李隆基一起逃亡的官吏也很多,内侍监袁思艺就借机逃走了。
      日期:2010-06-28 10:09:40
      
        第45章家书抵万金-大唐的“八年抗战”(续二十三)
        沿途驿站没有灯火,一片黑暗,走得上气不接下气的官员兵士互相枕藉而睡,也顾不上什么上下尊卑身份贵贱的了,到了这个时候,大家最想要的就是食物和睡眠啦。
        王思礼从潼关飞马赶到后,李隆基才知潼关失守哥舒翰被俘,于是立马任命王思礼为河西、陇右节度使,让他十万火急地赴任,收罗散兵游勇,以便向东讨伐叛军。
        十四日,皇帝的逃亡大部队终于抵达了马嵬驿,随即发生了轰动千古的“马嵬之变”。
        当时,因为随从的将士十分饥饿疲劳,跟了这么个只会玩架子鼓玩女人的昏君连吃口饭都困难,心中自然怨恨得牙齿打架,随时随地也想反了的样子,到了这步田地,除了和皇帝特别好的高力士,谁还会对李隆基怀有感恩之心?人当然是最现实的动物。
        反正受苦的人们都有异心,还真是暗流涌动啊,所以说人都要为自己的错误隆重“买单”,连皇帝也不例外,这是自然铁律,谁也赖不掉。
      
        其时,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认为造成天下大乱兵祸连绵的罪魁祸首就是奸佞中的极品杨国忠,于是想杀掉他来解众人之狂怒,算是替罪羊也不错,反正杨国忠必须要当这个“出气筒”,除了他之外没有更加合适的人选。
        一阵密谋之后,于是就让东宫宦官李辅国转告太子李亨,让皇帝接班人拿主意,因为如果干得好的话,可以利用安史之乱大做文章,一不小心可能还把皇帝接班人名号正式转正了,也就是自己接班做正式皇帝。
        其实很多历史研究者都认为“马嵬之变”是一次有预谋的兵变,“主导黑手”就是太子李亨,他觊觎父亲的皇位已经多时,如果不趁战乱发难的话,就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接班,而且自己能不能正常接班还是一个未知数。马嵬之变表面上是大家自发起来要杀杨家兄妹解恨,其实是太子党政治集团在后面推波助澜,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干掉拥有实权的宰相杨国忠,进而逼皇帝逊位,并不是单纯杀杨家人出气那么简单,除非在爱情至上主义者眼里才以为杨贵妃为情冤死那么简单。因为杨国忠一死,太子李亨得讯之后就和父亲分道扬镳不再随驾赴蜀,而是统帅所部赴朔方,至平凉,再转灵武,还在灵武自行称帝,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
      
        当然这可能只是猜测,我们还是老老实实地按历史牛书《资治通鉴》叙述吧。反正一听到要办了位高权重的杨国忠,并不是特别有决断力的太子也是可以预见的犹豫不决,这个当然有点棘手,哥舒翰的部下要干掉杨国忠才被迫出关送死的,难啊,所以太子也没有表态。
        可能是杨国忠恶贯满盈真的该死吧,居然因为一个偶然的突发事件让将士们无意中找到了杀杨国忠的充足理由,简直就是天要收拾杨国忠这个大恶人,做了那么多坏事也算是活到头了,报应也。
      


上一页     下一页  

共有312条记录; 当前258页/共312页   

[首页]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尾页]


第258节_风流大唐-李世民和他的子孙们在线阅读_鼎湖听泉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924 t:219-14210]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创建缓存:2dfe4 大小:5K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