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
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风流大唐-李世民和他的子孙们 |
第252节日期:2010-06-13 10:44:24
第32章家书抵万金-大唐的“八年抗战”(续十) 于是一些人无奈之间只得把枪棒矛盾捆绑在一起做成筏子渡向北岸。能成功逃出鬼门关的十个人中也剩不到一两个了,就一个惨字了得。 据说潼关城外先前挖了三条壕沟,都是宽二丈,深一丈,过关的人马坠落沟中,很快就当成泥土填满了壕沟,后面的人踏着他们的躯体才得以通过,死得特别难看,老弱残兵逃入关内的才八千多人。初九,崔乾祐终于如愿以偿率兵攻陷潼关,也解了安禄山持续多时的窘境,得给昏君李隆基写感谢信也。 经此一役,官军败局已定,主帅哥舒翰唯有率领几百名精锐骑兵从首阳山渡河突围西归,捡了一条老命,然后却陷入了更加屈辱的人生困境中,因为他居然被部将火拔归仁劫持了,触目惊心也。 其实,老哥还真是被杨国忠这个旧时政治盟友给害惨了(老哥曾和杨国忠结成联盟对抗安禄山和李林甫的超强政治联盟),不仅命丢了,连最后的名节也丢了,成了人生“裸奔”的典型历史人物。要不是以前的好兄弟杨国忠在后面煽风点火让皇帝老儿要他出关送死,他也不会晚节不保,难怪这个以前威震敌胆入朝总威风凛凛骑着白骆驼日行五百里的盛唐名将大哭出关,那时候他才知道什么叫做不可为而为之,这就是人生的最大无奈也,杯具啊! 按照历史牛书《资治通鉴》的记载,哥舒翰逃往关西驿站后,急忙张贴告示收罗残兵败将,想重新守卫潼关。此时蕃人将领火拔归仁见大势已去,便和人商议劫持老哥投向安禄山阵营,于是便率一百余名骑兵包围了驿站,进去对很受伤的老哥道:“叛军来了,请元帅赶快上马。”哥舒翰上马出驿站之后,有心造反的火拔归仁带领部下叩头说:“元帅统领二十万官军一战而全军覆没,还有什么脸面再去见天子呢!而且难道您没有看到封常清、高仙芝兵败后的悲惨下场吗?与其受死还不如东去投降安禄山寻条活路呢。” 起先,哥舒翰倒是为这种场面呆了一下,不过想来想去还是不同意,还颇有骨气地说道:“吾宁效仙芝死,汝舍我。”宁死不屈的大义凛然样,说完想要下马。反意已决的火拔归仁就用牛绳把老哥的双脚绑在马肚子下,对其他不愿意投降的将领也都捆起来要押往老安营中。这时叛将田乾真刚好赶到,火拔归仁就投降了他,被一起送往叛军首都洛阳等候发落。 安禄山一见到以前的仇人哥舒翰,立马高兴得合不拢嘴,想不到以前牛B哄哄的老哥也有如此落魄的时候,世事果然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也,看我如何炮制这个桀骜不驯的突厥佬。 于是老安兴奋地走上前去恶狠狠地骂道:“突厥佬,想不到你也有今天啊,你过去总是看不起我,现在成了我的手下败将,还想怎么样?”原来还想倔强的哥舒翰见到大刑伺候的样子,早就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好汉不吃眼前亏式立马伏地拜曰:“我们凡夫俗子有眼不识陛下才落得如此下场。陛下为拨乱之主,现在天下未平,李光弼率兵在常山,吴王李祗在东平,鲁炅在南阳,陛下如果能留我一条狗命,让我写信招降他们,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平定天下了。” 日期:2010-06-14 09:14:30 第33章家书抵万金-大唐的“八年抗战”(续十一) 老哥的话还真够肉麻的(有网友认为是老哥诈降以图后着,不然的话比较难理解他对绑架其投敌的火拔归仁所说的气壮山河的话,言犹在耳也,简直就是360度转变),一点旧时的英雄气概都没有啦,活命要紧啊!原来准备的大刑也免了,安禄山听后乐呵呵的样子,立马就封哥舒翰为司空、同平章事,位极人臣也。 哥舒翰一行运,有一个人就跟着倒霉,那就是劫持老哥投降的火拔归仁。安禄山虽然是反骨仔,而他最看不起的也是反骨仔,这叫做“同性相斥”吧,因为奸佞最怕的就是奸佞,于是老安对火拔归仁说:“你背叛了你的主人,是不忠不义,我最容不下的就是你这种人。”说完,立马就把他杀了,奸人果然也没有好下场。 然后,哥舒翰热情洋溢地写信招降唐朝其他将帅,让他们投入老安的温暖怀抱中并紧密团结在以老安为核心的新领导层周围,老哥以为会马到功成,然而令老哥意想不到的是,他们都复信严厉谴责老哥这个老不死的背信弃义贪生怕死不能为唐朝守节,骂得他一文不值,这个令老哥尴尬至极,悔不战死沙场也。 安禄山也知道没有什么好结果,此时的老哥甚至连一点利用价值都没有了,只是一只没用的病猫而已,于是就把哥舒翰囚禁于禁苑中弃如敝履。 潼关既已失守,于是河东、华阴、冯翊、上洛等郡的防御使都弃郡潜逃,守军也纷纷四散逃命,如一盘散沙。唐肃宗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杀(以后再八),九月二十八日,唐军攻入长安,安庆绪战败,于十月十六日(公元757年12月1日)逃往邺城(今河南安阳),临行前,杀哥舒翰等三十余名唐朝重要战俘,像处理垃圾一样毫不吝惜。 总之,哥舒翰晚年的悲剧,除了昏君李隆基的重大政策性失误之外,老哥临阵的指挥失误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据《新唐书》记载,哥舒翰早年治军以严厉著称,以至于“三军无不震慑”(和封常清的治军方式有一拼),也为他夺取战争的胜利奠定了良好的军队基础。 然而到了晚年,因为位高权重,老哥同志早已脱离了群众,军纪一如既往地严厉,却不再关心士兵疾苦。史曰:“翰为人严,少恩。军行未尝恤士饥寒,有啗民椹者,痛笞辱之。监军李大宜在军中,不治事,与将士樗蒱、饮酒、弹箜篌琵琶为乐,而士米籺不餍。帝令中人袁思艺劳师,士皆诉衣服穿空,帝即斥御服余者,制袍十万以赐其军,翰藏库中,及败,封鐍如故。”大意是说,病猫老哥可能心情不好吧,总是十分薄情不恤士,然而监军李大宜在军中时,不管事,只知与将官赌博、饮酒、吹拉弹唱为乐,而士兵却连饭都吃不饱。李隆基派人慰劳军队时,士兵反映缺衣少穿,隆基同学就做了十万战袍赐予军队,不知为何哥舒翰却压着不发(不会是想独吞发国难财吧,晚年放松了思想改造混同于普通老百姓啦),以至军败之后这批军衣仍藏在库中,浪费啊。 |
第252节_风流大唐-李世民和他的子孙们在线阅读_鼎湖听泉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924 t:219-335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创建缓存:d4433 大小:5K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