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关键字: 热门搜索: 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风流大唐-李世民和他的子孙们

第306节

日期:2010-10-17 10:03:34
      
        第137章秀才造反-我所知道的“永贞革新”(续一)
        这种昏天黑地的统治现状,如果任其发展下去,非亡国不可,于是朝中的一些正直有识之士开始有了改革朝政之心,也终于酿成了“永贞革新”,基本上此次革新也是顺应了当时汹涌澎湃的民意潮流。
        这个就不能不提到“永贞革新”的一个关键性人物,那就是王叔文,也可以说王叔文是“永贞革新”的领军人物。
      
        王叔文是何许人也?在当时的大贵族大官僚眼里,他只是一个没有多少深厚背景的南方出身(越州山阴人,鲁迅笔下有好的故事的地方)的小官僚而已,王公巨贾中很多人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甚至连正眼也不看,不过王叔当时官位虽然不显赫,却是有一个很特殊的官职,那就是担任未来皇帝的侍读。
        侍读这种近似于皇帝皇子家庭老师式的小官(算是“超级教师”的那种也),也就是陪侍帝王读书论学或为皇子等授书讲学解惑的主,空闲时兼玩点解闷的小游戏,基本上属于一种闲官,不过这官职却是可大可小,就因为担任此种官职的人在皇帝或太子身边工作,可谓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啊,连家奴式的宦官都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么更加有文化和谋略的皇家侍读为什么不可以呢?
        何况,王叔文又是一个胸怀大志有文武谋略的诡计多端的猛人,这些还不是最稀奇的,最重要的是王叔文同学下得一手很溜的围棋,又以此侍奉喜欢下棋的太子,正如高俅用蹴鞠取悦皇帝获取宠信一样,王同学的围棋简直也是一种官场晋升的杀手锏,果然后来成为了号称“中国历史十大变法”之一的“永贞革新”的领袖(有人也曾经据此认为王同学动机不纯,是打着改革的旗号猎取权力,最终也逃脱不了失败的宿命,这个问题就见仁见智了)。
      
        话说王叔文曾经“待诏禁中,一共十八年”,他侍奉的就是唐德宗的长子李诵,后来成了唐顺宗,王叔文也因为18年的苦心经营而成为了皇帝第一红人。
        据说与怪诞虚妄的老爹唐德宗不同的是,李诵同学还蛮关心朝政,也能关心民间疾苦,对时弊也常常怀有一颗变革的心,据说这也是颇有大志的王叔文施加影响的缘故。
        又据说王叔文和李诵除了上下级之间的关系,还是志同道合亦师亦友的铁哥们关系,王叔文也不过是大李诵八岁,入宫之时还只是年仅三十岁左右,正值血气方刚之年,大家在那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很投缘很谈得来,对于国家大事更是力陈利弊。
        有一次,太子李诵在东宫慷慨激昂地和一众侍读议论国家大事,当讲到为害多时的宫市时,一时激愤的李诵居然不经大脑就口不择言地当着一干人等信誓旦旦地说见到父皇一定力陈厉害,让皇帝废了这种祸国殃民的虐政。
      
        看到太子如此爱国爱民,众侍读果然也深受感动并交口称誉,恨不得提前喊出“李诵万岁”什么的,遇到一个好领导不容易啊。
      日期:2010-10-18 11:13:53
      
        第138章秀才造反-我所知道的“永贞革新”(续二)
        然而,最出人意料的是,如此利国利民的举措居然得不到平时最有主见也最关心国家大事的王叔文的附和,只见他一言不发,一付沉默是金的酷样子。
        就是这一沉默是金让王叔文成为了“永贞革新”的总设计师和总后台,果然是高人高招浑身是计也,这本身就是一招欲擒故纵的妙招。
        “先生不是一向痛恨苛政的吗?为什么刚才如进了曹营的徐庶一样一言不发?”等客人们走后,太子有意把王同学留下问道。
        “太子对我恩同再造,信任有加,如果有话要说绝对不会隐瞒。”王叔文轻描淡写地说。
        “难道你对宫市真的没有话说?你不认为它有废除的必要吗?”李诵还是紧追不舍,因为太子认为此中大有乾坤。
      
        “呵呵,既然太子如此穷追不舍,那么我也不得不说了。我认为按照太子在本朝的职责范围来说,只宜关心皇上的起居饮食,也就是侍膳问安什么的,不宜过多干预宫外之事,不然麻烦就大了,皇上在位日久,如果有好事之徒乘机挑拨离间大进馋言,说太子殿下好大喜功借此收买人心,如此说来太子的政治前途堪忧啊,到时候跳进黄河也洗不清,那可如何是好?这也是我不敢妄加评论的原因啊!”王叔文十分动情地对太子说,一付一切为太子着想的忠心耿耿样。
      
        “先生果然站得高望得远,一点小事就能看出大问题,如果不是你点拨,我差点酿成大错,到时死都不知什么回事,这个以前是有‘前科’的,政治确实是很诡异的事情。还是先生棋高一着,以后一定经常聆听先生的教诲。”李诵居然感动地哭道(因为李诵曾因不相干的小事差点被德宗废了太子位,幸亏李泌誓死相救才保位成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啊)。
        果然,从此以后,太子更是对王叔文言听计从,青睐有加,甚至于东宫的一切大小事情都由王叔文加以裁决,成为了东宫的实际总管,也顺利成为了“永贞革新”的权力支柱和总指挥。
        机会终于来了,改革终于呼之欲出水到渠成。
        因为后来太子李诵好端端的突然中了风,眼邪口歪的说不出话来,这就急死了他的皇帝老爹唐德宗,这可如何是好?最终唐德宗忧心如焚居然自己也急出病来,不久就呜呼哀哉寿终正寝鸟,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李诵带病继位当上了皇帝,是为唐顺宗。又因为新皇帝龙体欠佳病得五颜六色,于是便提拔王叔文和书法很好的另一侍读王伾主持朝政,实行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改革,这一点连否定“永贞革新”的司马光之《资治通鉴》也有载曰:“每事先下翰林,使叔文可后,然后宣于中书”(《资治通鉴》卷236),换句话说王叔文成了实际意义上的掌政者。因为唐顺宗登基的年号是永贞元年(一说是宪宗上台后改元永贞),于是这场短命的改革也被称为“永贞革新”。
      
        在此之前,鉴于王叔文是一个声望不高因为傍皇帝而得势的人,于是就曾未雨绸缪地网罗一些朝中老资格大臣和有才干的能人作为变法班底,包括真正爱国爱民的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柳宗元、刘禹锡等人,朝政为之一新,几乎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上一页     下一页  

共有312条记录; 当前306页/共312页   

[首页]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尾页]


第306节_风流大唐-李世民和他的子孙们在线阅读_鼎湖听泉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924 t:218-8623]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创建缓存:b3a6e 大小:5K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