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
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风流大唐-李世民和他的子孙们 |
第309节日期:2010-10-23 09:57:18
第143章秀才造反-我所知道的“永贞革新”(续七) 到第二年,唐顺宗本人也被宦官害死了。 因为主导此次革新运动的是“二王八司马”(是指王叔文、王伾、韩泰、韩晔、柳宗元、刘禹锡、陈谏、凌准、程异、韦执谊),因此这次革新运动也叫“二王八司马”革新运动。 关于永贞革新,从来都是评价不一聚讼纷纭,有的给了正面评价,而《旧唐书》给了全盘否定(《旧唐书》甚至以讥讽的口吻把王叔文列入小丑式的小人行列,妖魔化得可以。人品较差还有点贪财的王伾更加惨不忍睹,简直就是“反面典型人物”,果然是立场不同观感各异),《资治通鉴》对之也是评价不高。有人甚至还认为这是一场“狗咬狗一地毛”的统治阶级内部政治争斗,政变双方都是为了自己争权夺利大打出手而已,根本谈不上正义之举,是“秘书干政”(翰林学士相当于皇帝的机要秘书),可谓是众说纷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样子。 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永贞革新运动的被扼杀,唐朝政治从此日趋黑暗,而且唐朝从此又创了一个新的恶例,“每个皇帝都把自己任用的人当作私人,继位的皇帝对前帝的私人,不论是非功过,一概予以驱逐”(范文澜语)。原本宦官拥立皇帝,朝官分成朋党,本来在此之前就有相沿成习的趋势,不过还只是停留在暗涌之中,而在唐宪宗之后就公开浮出水面,并开始表面化了。 于是,搞乱中晚唐政治的藩镇势力、朋党之争和宦官专权三箭齐发,把唐朝搅得更加乌烟瘴气,再也不能出现贞观、开元那样的盛世阳光,即使是唐宪宗励精图治奋发有为出现过了短时的中兴迹象,最后还是不免被风吹浪打去,让呼风唤雨无所不能的宦官集团摧毁,连皇帝本人也被胡作非为的宦官给谋杀了,唐朝更是陷入了风雨飘摇的困境中。 当然,号称中国历史上十大改革之一的“永贞革新”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它所颁布实施的很多德政,曾一度荡涤过帝国上空的无边阴霾,带来一股清新之风,也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和满足了当时的人民群众愿望和要求,颇有进步意义,王叔文和他领导的永贞革新在中国历史上均具有一定的历史地位,这一点是扼杀不掉的。 既然永贞革新推行了利国利民的善政,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十分重要的进步意义,符合人民大众的改革需要,那为什么又不过半年就彻底失败了呢?永贞革新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虽然号称半年有余,而据史学家漆侠考证,“二王八司马”实际执政只有146天。这146天石破天惊般地震惊了世界,也曾给世人带来惊喜,最终在改革派和反对派的电光石火的残酷交手之后,也给后世的政治学家、历史学家留下了很多启示和教训,并成为悲情改革者绵延千年的一个沉痛话题和有益借鉴。 关于永贞革新失败的深层原因,果然有客观和主观的多方面原因,以下我们根据一些历史研究者的资料加以综合分析和阐述,但愿能有点启迪和教育意义。 日期:2010-10-24 09:48:06 第144章秀才造反-我所知道的“永贞革新”(续八) 首先,改革派失败的最重要原因是权力基础薄弱甚至于不堪一击,领导者的领导艺术十分匮乏而且又时运不济。 原本,此次改革的总后台老板是新任皇帝唐顺宗,皇帝亲自出马抓改革还不雷厉风行?而且永贞革新又多多少少实行了一些利国利民的新政,受到当时民众的拥护,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再加上两位旷世大文豪刘禹锡和柳宗元的加入,更是擦亮了改革的名头十分令人瞩目,星气十足。 可惜领导此次改革的人大都是文人,没有多少真正的政治家,总指挥王叔文面对后来的严峻考验(连宦官的兵权都剥夺不了,失败是必然的),首先表现出了胆怯和悔意,后来甚至只会念老杜的诗出师未捷什么的抽噎落泪,根本不是一个意志坚强临危不惧泰山崩于前而不惊的合格政治家,有的只是权宜之计而已,所以失败那是迟早的事,时间问题罢了。 最重要的是,作为改革的权力基础的唐顺宗由于重病在身口不能言,根本不能正常视事,加上是履新皇帝,实际的政治势力还没有来得及搭好(有权势的大宦官有的甚至不听他的号令),也没有多少施政基础。最可怜的是唐顺宗由于身体原因(所以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然也),当皇帝的实际时间也才短暂的半年多,根本就不能给改革派以最强力持久的权力支撑,最后输给兵权在握的保守势力也算是情有可原。打个不大恰当的比喻,就如一台高速运转的电脑,CPU突然停止工作,那么电脑上的所有程序当然只能瘫痪报废。 何况当时真正执政和领导国家的却不是皇帝(很多中晚唐的皇帝都是被人操纵的傀儡,和线牵在别人手上的皮影戏木偶差不多),而是拥有兵权的宦官集团和藩镇势力在交替执掌或影响国家大权,想改革这些顽固的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得首先问他们同意不同意,阻力当然是十分强大的,悄有不慎或者风吹草动就会遭受灭顶之灾,这个显示改革派头脑发热低估了反对派的反扑能力和镇压决心,也算是一种跪着的改革。 再者,当时的改革者力量明显不够,而且只是一小群地位较低的政坛新人,有笔无剑,笔杆子最终打不过枪杆子。就比如王叔文下令缴宦官集团的枪,有恃无恐的神策军将帅后来没有一个买帐鸟他们的,因为宦官集团也知道兵权一失就会死得很难看,基本上交出兵权也就没宦官什么事了,所以既拒绝交权甚至连召见也不来,看你能把我怎么样?对此二王只能挠痒痒一点办法也没有。就是围绕军权的争夺,改革派就已经棋输一着,也反衬出了两者力量对比的悬殊,一个是无根浮萍一个是参天大树(也是肃宗以降历任昏庸皇帝养肥了他们),最终改革派也只能是“蚍蜉撼大树”,不自量力也。 还有就是涉嫌“秘书干政”的“二王刘柳”缺乏老辣政治家的那种沉稳和度量。 |
第309节_风流大唐-李世民和他的子孙们在线阅读_鼎湖听泉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924 t:218-5513]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创建缓存:a1cf6 大小:5K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