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
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风流大唐-李世民和他的子孙们 |
第303节日期:2010-10-11 10:18:02
第131章思想者-大唐卓越政论家陆贽(续五) 而且陆贽还进一步辩证地分析了“治”和“乱”的相互依存与转化关系,理顺了天命和人事的辩证关系,也充分肯定了人事对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力和主观能动性。 陆贽认为“理(治)或生乱,乱或资理,有以无难而失守,有以多难而兴邦(好熟悉的词)。”总之,治和乱是一对孪生兄弟,是相互依存又能互相转化的,居安不思危时可能又会陷入乱境而不自知,而经历多难乱世之后又人心思安进而形成正面力量,由乱而治。 反正这世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治和乱当然也是呈螺旋式胶着在一起,所以面对乱时不悲观失望而要积极进取,事在人为,乱就会向“治”的方向转化和发展,天不会自动掉下馅饼,人不可坐等上帝的恩赐,事在人为,可谓是一针见血也。 与此同时,陆贽还诚心诚意语重心长地劝诫唐德宗“其资理兴邦之业,在陛下克励而谨修之”。因为国家的治乱很大一部分责任在于皇帝,只要皇帝励精图治,“勤励不息,足致升平,岂止荡涤妖氛,旋复宫阙”。 也就是说,如果皇帝能克己奉公,何以忧虑“乱”不成治呢?大乱之后必有大治,进一步强调了人事的重要性。在当时的中古封建政治体制条件下,尤其是好神鬼事的唐德宗统治时期,陆贽就能旗帜鲜明地打出这种“轻天命,重人事”的唯物史观,在当时无疑是有很重大的指导意义和教育作用,也构成了他的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石,窃以为一点也不比王充的“无神论”逊色。 此外,陆贽还清醒地看到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强调“理乱之本,系于人心”,他认为“立国之本,在乎得众”。“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夫欲治天下而不务得人心,则天下固不治。”接着他又说道:“舟即君道,水即人情,舟顺水之道乃浮,违则没,君得人情乃固,失则危。”这个怎样听怎样熟,这不是李世民的“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的著名口头禅的翻版吗? 固然是人心向背决定国家治乱啊。 然后,陆贽还谆谆善诱地劝唐德宗要体恤民众疾苦,作为明君就必须要使“其欲从天下之心,而不敢以天下之人从其欲”,让皇帝修心养性,减少欲望,据说当时为了取得民心还赈灾救济贫民,皇帝还下罪己诏笼络民心,“虽武夫悍卒,无不挥泪感泣”,很多人哭着要效忠李唐王朝,果然是民心不可侮也,也对缓解当时的阶级矛盾和藩镇割据势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其他的如“立国之权,居重驭轻”(加强皇权集权思想)、“求才贵广,考课贵精”(广开才路)、力陈要“广咨访之路,开谏诤之门,通雍郁之情,宏采拔之道”。还指出了堵塞言路的九种弊病:“其中上有其六,而下有其三。君主的六种弊病是:好胜人,耻闻过,骋辩给,眩聪明,厉威严,恣强愎。臣下的三种弊病是:谄谀,顾望,畏懦。”(引自百度百科),要皇帝明鉴,这些都是他的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期:2010-10-12 10:10:15 第132章思想者-大唐卓越政论家陆贽(续六) 关于陆贽的经济思想,最重要的两方面就是“均节赋税”和“养人资国”。 首先,我们先来讲讲“均节赋税”是怎样的一种内容,这就得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说起。 唐朝中期以来,由于均田制遭到了严重破坏,土地兼并也愈演愈烈,有些地方还出现了地主豪强兼地数万亩而农民无立锥之地的状况。农民的大量逃亡,也使租庸调制难以实施,成了无源之水。再加上战乱频繁炮火连天,长期用兵也加大了军费开支,人民的徭役负担更加繁重,所遭受的赋税剥削更加沉重。 有资料显示,当时的情形是税外有税征完又征,正所谓“常赋不充,乃令促限,促限才毕,复命加征,加征既殚,又使别配,别配不足,于是榷算之科设,率贷之法兴。” 最严重的是,这种征税不分季节不分农时,“蚕事方兴已输缣税,农功未艾据敛谷租”,到了征收“青苗税”的地步,农民几乎到了破产边缘,加上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以致出现了贫富悬殊的两极分化局面。在残酷战火中广大劳动人民还被迫背井离乡,转死沟壑,尸横遍野,出现了十室九空的凄惨景象,唐朝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经济处于崩溃状态,政治也处于破产边缘,这就是当时的严峻形势和时代背景。 基本此种形势,为了挽救濒于灭亡的唐朝,缓和统治阶级和各阶层、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日益激化的矛盾,解决国家严重的财政经济危机,陆贽及时地提出了“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系统地阐述了恢复和发展封建经济的一些改良思想,这个和他为唐德宗下罪己诏中提出的间架税、除陌钱,以及减免各种苛捐杂税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基本上陆贽的经济思想概括起来,也就是限制土地兼并,轻徭薄赋,降低剥削率,缩小贪富差别,开源节流量入为出。他认为“不节则虽盈必竭,能节则虽虚必盈”。为了“啬用节财”,他提出“窒侈欲以荡其贪风,息冗费以纾其厚敛”。因此,必须要“微损有余,稍优不足,损不失富,优可赈穷”,使“贫弱不至竭涸,富厚不至奢淫”。 陆贽主张的这些经济措施总的指导原则是“安富恤穷”,颇有一点“劫富济贫”的味道,在贫富之间寻找一种平衡点,以缓解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虽然陆贽的出发点还是要保护地主阶级的利益,不过也真切地照顾到了农民阶级的利益,给了农民以切实的好处,有效地限制统治阶级的无节制的横征暴敛,调整理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较好地解决唐朝当时面临的经济财政危机,巩固了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唐廷也由此赢得了喘息的机会,不至于被农民起义推翻,提前结束它的历史使命,过早退出历史舞台,陆贽在这方面可谓是居功至伟也。 |
第303节_风流大唐-李世民和他的子孙们在线阅读_鼎湖听泉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924 t:218-3307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创建缓存:6acca 大小:5K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 |